icent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center SAXS, Zeta Potential

博文

给青年科学家一片希望的田野

已有 3507 次阅读 2015-5-22 09:12 |个人分类: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新陈代谢, 青年科学家

前不久遇到一个青年科学家。曾经给一位大院士做助教的他,毅然离开了一流单位加入到一个二流大学。“至少在这里我可以组织我的team,在那里(原单位)我一辈子只能是一个助手。”

中国的科研领域经过了2000201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突然进入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因为现在的教授(研究员)们大多在40-50岁之间,几乎所有的青年科学人员(2540岁)在独当一面的可能在二十年内,或者说永远,被断绝了。换个说法,中国科研领域的新陈代谢功能,被封印了。

科学与艺术一样,是一个以创新为使命的行业。历史上的科学和艺术大发展的时代,无一不是青年人得到了一片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田野。中国的科研事业也是这样。

1978年,中国科学大会之后,当时还很落后,穷困的中国科学界,因为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日千里的发展。

70年代,中科大与北大相比,科研实力的差距是巨大的。而正是凭借着年轻科学家们在没有学术权威压制的自由空气下的发挥,中科大在80年代就涌现出一大批科研的中间力量,超过了当时的北大。

即使在中国的名校人才济济的现在。苏州大学,因为给青年科学家们提供一流的教学科研环境,而得以从一个二流大学挺进到一流大学的行列。

但毕竟有苏州大学这样魄力和前瞻性的学校太少,在政府主宰科研管理的体制下,绝大部分资源集中在少数的名校和科研所。大部分的非一流单位,也丧失了成长的可能性。如同中国体育的精英体制,只能多拿冠军,对中国人民的体质提升贡献甚少一个道理。这样的科研管理体制,对中国的科学发展,也将是事倍功半。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科学文化得以发展的的基本条件。想想现在中国,已然是世界第一的科研投入,相对的产出,除了影响因子,又何其可怜。

衷心希望政府给青年科学家一片希望的田野,让他们可以有自由生长的空间,为中国科学的未来留一些种子,为中国科学的百花齐放,剩一点花肥。只要从领军人物的口袋里,掏出百分之一的钱,为中国未来。

写完这篇文章草稿后。我得知一个青年科学家,硬是凭借吸引本科生,组建了自己的队伍并获得了一定成绩。我想,青年科学家们也不能等待。自身的努力才是最终把握机会的根本。

在国际竹藤中心,我见到一位年轻人,家居设计专业毕业的他,为了研究竹产品的开发,竟然说服了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给他小角X-射线散射的机时,这可是大多数材料科学家们也不懂的技术。

也有一些领军人物,为了支持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将自己的一部分工作交给在非一流学校里,已经组建了队伍(虽然稚嫩)的他们进行。这些都是在现行体制下,为中国科研未来做的努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87846-892232.html

上一篇:理想的人生是放纵理想
下一篇:我们能不能珍惜天才?
收藏 IP: 106.120.220.*| 热度|

18 李雄 曹聪 法文哲 陈楷翰 徐耀 宁磊 朱朝东 戴小华 王春艳 王小龙 卢文全 晏成和 丁之勇 wgq3867 shangnengfan15 biofans Jeason540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