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锦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其锦

博文

问题出在哪里?

已有 5381 次阅读 2018-5-11 09:46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什么是科学?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越来越复杂,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定义给出答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怎么会形成这一个局面?由于这个问题涉及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又必须给出明确的回答。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科学是一个外来词。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外来词源。目前国内使用的“科学”一词是与英文“Science”对等的。从网络上(https://en.wikipedia.org/wiki/Science)很容易查到它的本意:源于拉丁字(scientia),意指了解,理解,知识。而Wikipedia 所给“Science”的定义为:Science is a systematic enterprise that builds and organizes knowledge in the form of testable explanations and predictions about the universe。显而易见,作为单词,Science具有更为丰富的解释,而作为一个概念,Science的定义是明确的,只是这个定义中又涉及到一个英文单词:enterprise

 

Enterprise这个字原本就拥有多种解释,例如商业上的一种事业体组合称为「企业」,但也可代表一种品德,具有「进取」、「勇往」之意。也因这缘故,在中文中,此单词的翻译方式有多种不同的版本,其中包括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繁体环境较常翻译为进取号,而中国大陆地区等简体环境则较常翻译为企业号。「进取号」这名称多次出现在法国、英国与美国的海军舰艇上并且广受欢迎,因此同样的命名也被经常性地使用在虚构的事物上,例如电影或电视剧集中的各式战舰、飞船等。

值得指出的是,一般来说enterprise这个单词很少用来称呼企业,虽然有商业企业的意思,enterprise多用与描写公司的经济活动。而另一个词,company常用于任何一个从事商业的企业,可以是独资、合资或是股份有限公司。

由此可以看出enterprisecompany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动态的,后者则是静态的,尽管两者都是名词。

 

了解了这样的知识背景,可以将WikipediaScience的定义翻译为:科学是一种系统的进取活动,她将以可以解释和预见的形式构建起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简言之,使用中国白话文字,就可以说,科学是对客观世界未知规律的探索。

 

这样一个简单的答案为什么会产生难以回答的局面?这里既有文字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原因。

在文字上,首次使用“科学”这个汉字作为“Science”译文的是日本人福泽瑜吉(ふくざわゆきち,Fukuzawa Yukichi1835110日—190123日)。这位头像印在日本一万元纸币上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也是日本的西方文化启蒙者对英文Science的翻译对日本和东方文化影响很大:不仅在日本,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但是其含义却与上面wikipedia的定义不同,意为分类的“知识”、“学问”,类似当今的“学科”。

有趣的是,科学作为汉字,在中国的文献中早有出现,是指科举之学。宋,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 :“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或不遇。”中的“科学”即是指科举之学。科,单独用有分类、条理、项目之意;学则为知识、学问。而源于此,福泽瑜吉等东方文化者在翻译“Science”时,援用中国古汉语中“科学”之意,意思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意为学科,与英文“enterprise”的含义有了差别。翻译者在Science一词的多重含义中选择“知识”,即Science意为正确的、已有的知识体系,而不是wikipedia所给的定义。

这个选择是恰当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Science”这个词,而不是wikipedia给的概念。Science一词本来就有很多词义,各种取舍带有主观性。而作为一个概念,则完全是单一的、明确的。百度百科所给的科学概念的翻译是: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将科学最终落实到一个“知识的体系”。而在上面对wikipedia定义的翻译中将科学最终落实到“系统的进取活动”上,一个是静态的知识,一个是动态的进取,内涵上有明显的区别。而“a systematic enterprise”翻译成为“知识的系统”,从信、达、雅的角度看是非常粗糙的,从内涵上看是错误的。由此可知,对英文单词和相应概念的理解差别是造成“科学”定义不明确的原因之一。

在文化上,将“科学”定义为已有的、正确的知识系统,概念上确实比较明确,容易为多数人理解。这在引入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时,确实对引进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从现代观点来看,这种理解和翻译确实与“Science”的内涵不符。特别是鉴于东方文化的特点,很容易接受静态的定义。而这一静态定义,又有别于西方文化(wikipedia)所给动态定义,文化上的差异是造成“科学”的定义不明确的另一原因。

 

回避上述对科学概念的解析,模糊科学概念的定义,给理解科学的内涵造成很大的困难。一方面要强调科学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包含探索客观规律为目的的手段方法;另一方面强调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规律的学说理论。包括两层含义的科学概念,无形中拔高了科学,在中国特色条件下,使得科学又常常成为人为的工具,对科学起着损害作用。最常见的例子是对中医是否为科学的争论。按照动态定义,科学是对未知规律的探索,中医无疑是科学;而按照静态定义,科学是反映客观规律的学说理论,中医又不具有现代自然科学的普遍性,中医似乎又不是科学。实际上,作为将人作为整体研究的中医理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普遍性的理论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中国有句老话:偏方治大病,就看对症不对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已有几千年的探索过程,简单冠以不科学,或伪科学显然说不过去。更重要的是,这种中医是伪科学的说法一旦成立,对中医药领域未知规律的探索将会走向西医,给中医的发展造成很大伤害。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综上所述,科学概念的歧义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英文“Science”的字面意思本身就具有多重意义,包括学科,知识等。而作为一个概念,其定义则更为准确,是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二是,科学作为外来词,在引进时被尊为赛先生,有人为拔高的作用,目的是唤醒沉睡多年的民族。然而,这种做法客观上起到了捧杀作用,至今仍在影响我国的科学发展。主要包括而方面:

  1. 科学很容易成为御用工具。对于具体事情是否科学历来是科学人头上的一把刀。很多人都记得有这么一段时期,真正做科学的人被认定为是反科学的,同时将是否科学变为一个无休无止的争论,成为发展科学的障碍。本来一件很简明的概念,应是变成没有明确答案的一个悬念。

  2. 静态的科学概念将重点放在了已有的知识体系。这使人们忘记科学最重要的内涵是探索未知世界。很多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人只会从文献中寻找新的课题,只做目前热门的研究领域,而不会在继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科学前沿寻找新的、需要探索的课题。

 

上述两条会直接阉割年轻的中国科学,有很多人甚至断言中国没有基础研究。当然,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个项目,这种说法有点独断、过火。事实上,中国的原创性研究确实很少。这确实有后发展国家的原因,但是不能够让这种状况再延续下去。必须从基本概念入手,理清科学概念的内涵,走出后发展国家进行基础研究的新路子。只要路子对了,小车不倒只管推,前途必定光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04-1113414.html

上一篇:《光子学聚合物》后记
下一篇:科学问题
收藏 IP: 210.45.1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