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非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形象、艺术、文化与心理的痕迹——禅的行囊(之十六)
2017-12-1 09:16
述评:把前面五任皇帝塑造成佛像,拓跋鲜卑的皇室也算是没谁了。尽管如此,这些佛像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仍然不菲,它们上面仍然寄托着许多信徒的心理支柱。只是对于拓跋皇室来说,这种把自己塑造成佛像的做法,如果不是内心有真正的修养,难免产生某些负面的心理作用。比如变得更加自大、自负。对于皇帝来说,这样的心态就是 ...
个人分类: 科普|183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农耕与游牧文明--中国文化的前世今生——禅的行囊(之十四)
热度 1 2017-11-29 10:31
导读:大约七万年前,最初智人从古猿中进化出来,是因为他们发生了认知革命,学会了以共同的故事团结不同的个体,从而能够较大规模地合作。此后,智人用这种能力击败了地球上其它所有的人属生物,成为人类唯一的成员。而两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则让智人学会了驯化植物和动物,从而不用再四海为家,得以择地而居。从这个角度 ...
个人分类: 科普|285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印度的女性歧视,阿富汗的巴米杨大佛——禅的行囊(之十三)
2017-11-28 09:49
导读:根据古代典籍记载,释迦牟尼曾经预言,他所留下的教导将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他的教育的纯正精神本身得到流传;第二阶段,人们开始重视外在形象,并掺杂一些相似的思想予以流传;第三阶段,乱七八糟的人们开始进入佛教团体,做着莫名其妙的事,人们不知佛陀的教育究竟本质何在。开始给佛陀造像并加以崇拜,代表 ...
个人分类: 科普|258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形象能不能通向本质?——禅的行囊(之十一)
2017-11-26 11:08
述评:很多老外都喜欢来中国旅游,其中碰巧喜欢探寻中国文化的就少了许多;而愿意亲身探访、亲自尝试的则少之又少了。比尔 · 波特碰巧就是这样一位罕见的中国文化探寻者和实践者。不管在其它方面他的立场如何,至少对中国文化的关怀和向往是踏踏实实的。 为了了解中国的禅,比尔不仅阅读禅宗经典, ...
个人分类: 科普|181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无言之教与雷霆手段——禅的行囊(之十)
2017-11-25 11:05
导读:古人经常说的无言、非语言,究竟是什么意思?不仅佛陀说过 “ 空、无相、无愿 ” ,老子也说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甚至孔子都说过 “ 予欲无言 ” ,并且向学生们解释道, “ 天何言哉!四时兴焉,万物育焉 ” 。只是我们后人,越发地依赖语言,于是也就更加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就 ...
个人分类: 科普|234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历史是胜利者写成的!论镜子的存在与否——禅的行囊(之七)
2017-11-22 10:35
导读:初接触禅的人,往往会引用神秀和慧能的这两首诗。并且都沉醉于慧能的诗如何如何高明。但实际上,慧能的诗反映的是初次瞥见心性的心境,而神秀的诗才是无论悟了还是未悟,都需要留意的要点,而且悟了更加需要留意。五祖宏忍选择把衣钵传给六祖,是出于将禅的传承引向南方更广阔天地的考虑。但因为《六祖坛经》是慧能 ...
个人分类: 科普|198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4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