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南水北调”、“南旱北涝”和拉马德雷冷位相

已有 4160 次阅读 2011-6-8 03:2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自然规律, 科学管理, 南水北调, 南旱北涝

“南水北调”、“南旱北涝”和拉马德雷冷位相

                                                            杨学祥

 

2003年时任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赵振国提出,在未来的510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这场学术争论由于赵振国的退休而无果而终【1-3】。

       2004年我国南方大部遭遇5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章国材在旱情通报会上介绍,9月以来,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严重干旱已经造成经济损失40多亿元,720多万人出现了饮水困难,但由于未来10天该区域仍没有明显降雨,旱情还将加剧。中国气象局的统计显示,10月全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范围秋旱,两广等地旱情严重。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及江苏、安徽6省区降水量偏少幅度都在85%以上。911030,少雨程度最为严重的广东、广西、湖南、海南4省区平均降水量仅有88.1毫米,这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持续少雨导致南方秋旱快速发展。据1030干旱监测显示,旱区已扩展至几乎整个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其中广西、广东大部、海南、福建西南部、湖南大部、湖北东部、江西西北部南部、苏皖中南部等地达到重旱标准,其中广西、广东、湖南、江苏局部地区达到特重旱标准。

       2007年长沙出现50年一遇特大干旱。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83,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66亿亩,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2500万亩,其中作物受旱1.47亿亩,还有753万人、508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介绍,江西、黑龙江、湖南三省耕地受旱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44%35%33%,旱情尤为严重。

2009年秋以来,云南持续干旱造成全省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初步统计显示,干旱导致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面积86%,其中绝收面积307.3千万公顷,小春作物预计减产50%,甘蔗减产20%,经济林果受灾面积2551千公顷,绝收600千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50.4亿元。中国西南干旱持续到20103月【4】。

据《瞭望》采访资料认为,中国干旱的格局已经改变。以前说干旱一般都在北方,现在不分南北方了 ,东、南、西、北均有旱情出现。而且,这几年旱的主要都是南方了,北方虽然也旱,但是北方旱情反而没有南方突出了。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南方富水地区已现干旱常态化的迹象【5】。

       早在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发生后,关于“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的转换问题就曾引发热烈的讨论。长年从事重大气候灾变系统化研究的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田清鉴根据长期的研究提出,长江流域处于季风活动区,丰水期与枯水期差别明显。长江月均流量变化在84200立方米/秒~68000立方米/秒之间,最低时流量仅46200立方米/秒。“这种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变化存在1520年的长周期变化。上世纪80年代到2001年,长江以丰水年为主。从2002年开始的1520年间将是枯水年。” 田清鉴之前曾担忧道,到时候,“南水北调”的东线和中线工程将无水可调。若强行调水,必然引起长江下游地区海水倒灌,破坏生态平衡【5】。

       1977-1999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与上世纪80年代到2001年长江丰水年(南涝北旱)对应;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与从2002年开始的1520年间长江枯水年(南旱北涝)对应【4】。长江丰水年和枯水年周期不能忽视。

       相关部门拒不承认“南旱北涝”规律和现实,其关键在于“南水北调”的决策与“南旱北涝”相冲突。调谁的水,解谁的渴?田清鉴之前曾担忧道,到时候,“南水北调”的东线和中线工程将无水可调。若强行调水,必然引起长江下游地区海水倒灌,破坏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西南大旱的现实成因与历史镜鉴。2010-4-3 12:02:24来源:人民网。编辑:松凝,实习编辑:韩广潮。http://www.022net.com/2010/4-3/451541132567277.html

2.  我国气候将发生大转折 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北京娱乐信报》2003322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3/Mar/298051.htm

3.  杨学祥。“南旱北涝”的预测为什么被忽视。刊发时间:2010-04-02 11:18:02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4/02/content_1084527.htm

4.  杨学祥,杨冬红。中国的“南旱北涝”与“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2010-4-3 18:29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08614

5.  李杨。调谁的水 解谁的渴。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2011060703:13(责任编辑:Newshoo) http://roll.sohu.com/20110607/n309433298.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52758.html

上一篇:历史回顾:“南旱北涝”祸因是拉马德雷冷位相
下一篇:新疆托克逊县发生5.3级地震 秘鲁6级:和潮汐组合对比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4 王守业 杨秀海 刘庆丰 杨正瓴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