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ming995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ming9955

博文

为什么老年痴呆的“元凶” 至今没找到? 精选

已有 19715 次阅读 2014-12-18 11:3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为什么老年痴呆的“元凶”至今没找到?

                       

陈铭(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

 

【摘要】老年痴呆症是本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福祉的最可怕疾病。虽然它经过全世界多年研究,但为什么其病因至今没有找到?本文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 它在欧美国家出于社会压力被叫做“阿尔滋海默病”,这不光是改了个名称而已,其实它混淆了老年病与其他病的根本区别, 造成了学术界长期的观念混乱。因为去掉了"老年"二字,就改变了疾病的分类,将一个由老化所引起、只能延缓和预防的老年病当作普通疾病去寻找"致病因子"企图"根治", 走向了错误的研究方向(其中也包括中国)。所以, 虽经过近四十年的密集研究,发表了十多万篇研究论文,但学术界对老年痴呆的认识仍一无进展, 这为医学史上所仅见, 也成了本世纪一个最严重最奇怪的科学迷团。科学贵在独立思考,我们需要正本清源,去伪存真,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与其他学科不同,医学对于疾病的理论认识和干预途径必须为大众所理解和检验,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判断。    

 

 前言

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福祉的最可怕疾病是什么?不是癌症,不是艾滋,而是老年痴呆症(老年失忆症)。因为它的发病率随年龄呈对数增长,到一定年龄会影响到多数老人,所以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它的社会冲击力比其他疾病要大得多。除了给无数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以外,它还威胁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甚至可能导致政府医保体系的破产。因为这些紧迫的社会危机,所以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大力研究,特别是美国。

 

但奇怪的是,经过了全世界无数人近四十年的密集研究,耗费了上百亿美元的经费,发表了十多万篇研究论文,而此病的研究却至今无任何进展,学术界对其发病机理和致病原凶仍是一无所知。虽然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人声称找到了这个或那个病因而有“重大突破”,其中很多还发表在顶级专业杂志上被媒体所追捧, 但临床试验却无一例外地否定了它们。这样的事在科学史上还没有发生过,所以老年痴呆就成了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最严重最奇怪的科学迷团。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老年病与一般疾病的本不同

 

根据笔者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问题很可能出在一个人们不太注意的地方,即此病的“名称”上。“老年痴呆”自古就有 ,所以历史上世界各国的医学界都用此名称 (英文叫Senile dementia)。但是在1970年代,美国国家卫生院(NIH, 美国医学研究的最高管理和拨款机构)却认为这个名字太悲观,其中的“Senile” (老年)意味着不可逆转不可根治,而今天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以前做不到的事现在有可能做到,还有人声称此病只有根治一途而非延缓,否则社会就会陷入大危机。所以在社会压力下把它改称"阿尔滋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 ,新名称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广泛的接受, 因为其中的关键字是"病",它意味着像其他无数疾病一样可以根治甚至清除。  

 

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观念上的严重错误,因为它混淆了老年病与一般疾病的根本区别。虽然两者都给人们造成痛苦给社会带来负担,但它们在医学本质上却大相径庭。

 

什么是一般疾病?  如天花,艾滋,唐氏症等,它们是由“病原体”(pathogen)或“致病因子”(pathogenic factors) 所引发(即细菌,病毒,基因突变和环境毒素等),它们是疾病的充要条件,并遵循线性的因果关系。这些病可以影响任何年纪的人群,但一般只影响少数人,所以属于生理“异常”或“意外”(低机率)现象, 只要找到致病因子加以抑制,就可以纠正和治愈。

 

什么是老年病? 即发生在60岁以上并最终会影响到多数老人的疾病,如老年性耳聋,血管硬化,骨质疏松,帕金森氏症,老年痴呆等(注意:并非所有老人生的病都是"老年病",如老人也会有肺炎艾滋等,但它们不会影响到多数老人,所以不属于“老年病”)。老年病是由老化而非“致病因子”所引起,所以其发病率在60岁以后急速增长,一般每五年增加一倍,最终会影响到多数老人。    

 

这里必须指出,当一个病影响到“多数”人的时候,其医学本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就是说,它们已不再是“异常”,而变成了 “正常”(高机率)现象, 这是两类疾病最根本的区别,却为NIH和很多人所忽略。所以,尽管老年病也是可怕的疾病,但从其生物学本质上来说,却属于可以预料的“正常”生理现象 (就像高龄老人的耳聋和心脏衰竭一样)。老年病不可逆转,但可以延缓和预防。    

 

但奇怪的是,NIH却不愿接受这个区别。其主要依据是,单凭老化不能解释为什么高龄老人有的痴呆有的却很健康,所以它认定其中必有一个“病原体”在,是它导致了部分老人的痴呆。这样一来,老年痴呆就成了“与年龄无关,只不过’碰巧’多发在老年人身上的一般疾病”。  

 

但笔者认为观念性错误的根源就在这里。为什么老人的健康状况大不相同?原因并非由于“致病因子”在,而是因为个体老化的速度不同。老化速度可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生活方式,社会接触,食物环境,心理状态,个体遗传差异等等,统称“风险因子”(riskfactors)。这些因子在青壮年时期并不重要,但在高龄的情况下却可以成为健康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笔者认为老年病的一般模式是“高龄+风险因子” (见图1)。风险因子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也就是 “养身之道”,所以保持老年健康的不二法门就是遵循养身之道。

1:两类疾病的不同起因。(A)一般疾病由“病原体”或“致病因子”引发,它们是疾病的充要条件,并遵循线性的因果关系。(B)老年病是由于老化过程中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在高龄时超过一定成度就会变成病态。但个体退化的速率不同,所以老人的健康状况大不相同。影响老化速率的是生活中的多种“风险因子”,所以老年病的一般模式是“高龄+风险因子”。风险因子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即“养身之道”。

 

 

这一观念虽与NIH的认识相悖,却不难理解。细想,老人都有一定程度的骨质流失和肌肉萎缩,但为什么有人在高龄时还很健康, 有人却会得骨质疏松和运动困难?老人都有血管硬化,为什么他们的寿命却大不相同? 其决定的因素主要都是养身之道, 而并非 “病原体”。

 

这样看来,一般疾病就像汽车的故障,必有机械或人为的“错误”,但只偶然发生, 属于整体中的 “异常” 现象,只影响少数车。而老年病则像老车的最终报废,是自然现象,所以会影响多数车,但却是可预料的“正常”现象。虽不能逆转,但可以通过适当的保养和使用而延长其寿命(参考文献1-3)。  

 

“阿尔滋海默病”是从哪儿来的?  

 

在1906年,德国医生阿尔滋海默发现了一个罕见的51岁的痴呆病人,  他认为此病人显然不属于“老年痴呆” (60岁以上),所以将其命名为“早老性痴呆”(pre-senile dementia ;  现已证明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以区别于常见的“老年痴呆”, 后来又依发现者的名字叫 “阿尔滋海默病”。这一基于常识的分类无疑是正确的,所以世界各国在其后的70年里都采用了这个名称 (中国也叫“早老性痴呆”)。  

 

但奇怪的是,到了1970年代,美国开始警惕人口老化和老年病大潮的到来。顺此潮流,有人就认为早老性痴呆和老年痴呆的“症状相同、病理特征相似”,所以应该看作是“同一种病”,这就是为什么“老年痴呆”变成了奇怪的“阿尔滋海默病” 。必须指出,其错误在于将"症状和病理特征" — 而不是病人年龄 — 作为疾病分类的第一依据, 这违背了医学分类的基本原则:即将疾病首先按年龄(以60岁为界)分类,然后才按症状和病理特征进一步区别单一疾病。根据这一规则,我们今天才有"老年病学",并将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同样,区别一般汽车故障和老车的报废,其要点也首先是车龄。      

 

事实上,除了痴呆,很多老年病都会有青年或早老性的"版本",如耳聋也会发生在青年人身上,但那是由于基因突变或其他病原体。所以,尽管它与老年性耳聋的"症状相同病理特征相似",但两者的起因却根本不同。可以想象,如果将两者定义为"同一种病",就会将老年性耳聋的研究导向"寻找病原体”而忽略了老化,那会带来多大的思想混乱?    

 

不幸的是,老年痴呆这个最可怕的病上,NIH却忘记了常识,混淆了老年病的“社会影响”和“生物学本质”的区别。为什么新名称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 因为改成了“病”以后,它才可以得到医疗保险的覆盖(社会压力的原因所在;同样的社会压力也使NIH最近将肥胖定义为"病")。新名称被大众欢迎,但却对研究领域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因为去掉了"老年"二字 (senile), 痴呆就与一般病没了区别。这样,“找到病原体”就成了指导老年痴呆研究的基本理念, 其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科学贵在独立思考,与其他学科不同,医学对于疾病的理论认识和干预方式必须为一般大众所理解和检验,所以每个人都应作出自己的判断。      

 

为什么常识会被忽视?

 

NIH为什么会忽视这些常识?这首先有历史上的原因。一个多世纪以来,指导现代医学发展最重要理论是路易∙巴斯德建立的"病原体学说",即“疾病由病原体所引起”。这一伟大的学说理性地结束了人类亘古以来对疾病的朦瞳认识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指导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治疗了无数的可怕疾病,从而奠定了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百年辉煌。但与此同时, 它也使 “疾病来自病原体”这一观念变成了很多人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

 

必须指出,物换星移的今天,一个巴斯德没见到的新现象出现了,就是人类寿命的大幅延长和老年病的大量出现。今天的疾病,再不能一概而论地归结于“致病因子”, 取而代之的是人类的高龄化, 也就是说,人体器官今天要经历一个比从前长得多的老化过程,这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众多老年病的起因。所以今天的病必须分作一般疾病和老年病,两者起因的不同决定了它们研究方向和干预途径的不同。

 

由此可见,NIH把老年痴呆称为”阿尔滋海默病”乍看似乎并无所谓,不过给它换了一个名称而已。而事实上,它不知不觉地把一个不可逆转的老化现象偷换成了可逆转的一般疾病,从而给恐惧的社会公众一个虚幻的希望。在学术界,这一名称把老年痴呆从其他众多老年病中隔离出来,将其研究方向误导到"寻找病原体"上去,造成了长期的思想混乱。

           

为什么错误观念长期得不到纠正?

 

一个违反常识的观念怎么回会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同而长时间得不到纠正?科学的自我纠错机制到哪儿去了?根据笔者的观察,这是因为把”老年痴呆”改称为”阿尔滋海默病”实在是有太多的好处,它几乎对所有的人都有利。

 

首先,对社会大众来说,它太振奋人心。老年痴呆实在太可怕了, 它拖累家庭成员,耗尽社会资源和医保体系, 难道这还不是一个"病"吗?既然是病,那就象天花或萨斯一样, 一定可以根除。多少病都被我们征服了,凭今天的现代化科技,在人类登月时代,难道还不能再多治好一个病吗?这样的三段论听来有理, 于是人心大振,社会总动员,国会拨款大增,民间捐赠涌跃, 一场轰轰烈烈的"征服阿尔滋海默病"的社会运动就成为众望所归,大势所趋,“逆转"甚至"根除"阿尔滋海默病的口号在美国甚宵尘上。这时候,不同的声音是很难有人听得进去的。其实很多研究人员已感了到问题,但迫于衣食所据的经费压力,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其次,对于科学家们来说, 这个新名称把原来在实验室难以下手的老年病一夜之间变成了病因清楚的病原体疾病或遗传病,而研究黑白分明的病原体或突变基因比起研究受多因素影响的漫长老化过程要省力得多,数据也清楚得多。更重要的是,从此以后,所有关于罕见的”早老性痴呆”研究都可以算作是”老年痴呆”的进步而享有巨大的社会意义,何乐不为?其结果是研究论文数量爆增。这些论文大都是基于早老性痴呆的机理并将其推广到老年痴呆而假想的“致病因子”(如基因突变, “毒性”蛋白,或“被老化激活”的蛋白酶)。 但这些“异常因子”都与老年痴呆这一“正常”现象的关系不大,所以虽然听起来振奋人心,但却不被临床试验所证实,更不能解释”老年痴呆”的基本特点 (比如为什么它今天大量出现是人口老化所致,为什么它最终会影响多数老人)。所以,虽经过了多年的密集研究和洋洋十多万篇论文的发表,其中很多都是在顶级杂志上而被“阿尔滋海默”研究界所吹捧,但尴尬的是,它们却根本不为整个医学界所接受 (NIH曾于2002 和2010年两次邀请其他领域专家评价老年痴呆的研究进展,其结论是"没有任何实质进展",见NIH网页)。这就是为什么老年痴呆今天仍是一片迷团的原因。    

 

再者,对于制药商们来说,更是大喜过望。社会的祈望,科学界的认可,顶级杂志的肯首,都意味着“根治”老年痴呆的特效药是可以找到的,其商业潜力不可估量。尽管这样的药还在幻想之中,但NIH和学术界的认可已足以消除任何疑虑,带来了大量的风险投资和股值飙升,利之所在,人们趋之若鹜。但他们忘了,能够根治老年病的特效药也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药",其存在与否还需科学所证实。

 

最后,对于政策制定人(政府和民间基金会官员)来说,大量的论文,炙热的研究,诱人的前景,这些都与他们的政策导向和资金发放有关,也都是他们亮丽的政绩。所以尽管不断有人指出现行观念的问题,但他们“好恶乱其中,利害夺其外”,故充耳不闻,屈服于强大的既得利益,忘记了常识。由于他们掌握的庞大资源、科研导向力和社会影响力,他们应是这一错误观念的主要推动者和责任人。

 

这样, 由于众多因素的合力作用,终使某些科学家的个人意见在没有经过严密论证的情况下就被社会大潮所裹挟,被政府所推动,变成了今天欧美国家老年痴呆研究的指导思想。以这一思想作为推理的出发点,更造成了学术界的积重难返。这是科学史上罕见的现象,也使老年痴呆成了二十一世纪的一个人为的"科学迷团"。其实,哪有什么迷团,只不过是利益与科学的冲突而已。这就像今天美国社会对于“气候暖化” 的争议一样 (其焦点是暖化是人为还是自然现象),其实质也是利益与科学的冲突。

 

老年痴呆的希望在哪里?

 

由于巨大的社会影响,老年痴呆已不是一个纯科学问题,它受到强大的社会压力,所以在其认识的每一阶段上都会受到社会的期待和干扰,科学家难以之置身其外(在社会压力下,只有那些宣称要"根治"的选题才会受到基金会和顶级杂志的亲徕)。但科学研究只应遵循科学定理而独立于任何社会功利和信仰之外,其结论也应该独立于社会影响之外。只有这样的研究,才能正确地指导和设计切实可行的干预途经。

 

是阿尔滋海默"病"还是“老年”痴呆,其实质是疾病的分类问题。科学研究始于分类,正确的分类把研究引向深入,而分类错误以后,只好一错再错,最终难以自圆其说。把老年痴呆叫做“病”,那么病原体在哪儿?无奈之下只好把老人脑中积累的两个蛋白质(plaquesand tangles)说成是 “毒性蛋白”,是它们杀死了脑细胞。一时大家欢腾,可以“根治”痴呆了。但尴尬的是,这些所谓的“毒性蛋白”也存在于所有健康老人脑中。

 

老年痴呆大量增加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在人口寿命延长的过程中,大脑寿命没有相应地延长因而相对滞后(而不是因为大脑“有病”)。而高龄化的原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一般疾病的有效控制,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一个尴尬的结论,却与今天的很多"富贵病"的根源相似。人的器官就像汽车的零件,各有各的寿命,延长了车的寿命,车上的收音机和空调就会“出毛病”,这些毛病与一般故障的症状相似,但究其根底是因为老车寿命的延长。为什么老年痴呆特别可怕?因为器官退化在医学本质上并无不同,但对人的影响不同。“老掉牙”曾经是影响老人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但今天它已经不再是问题。但大脑不同,它对人类的影响和社会的冲击太大,而且不可能替换,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延缓。

 

认识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并用它作为推理的出发点,老年痴呆的一系列特点才可以解释。我们应该做的,是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准确地界定老年痴呆的医学本质,有限制地使用"阿尔滋海默病 "这一混淆概念又自欺欺人的名称。奇怪的是,近年来这一名称在中国也有越用越广的趋势,变成了科研决策和拨款的基础,致使研究人员无所选择。很多研究者为了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跟着别人跑,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这应该引起注意。

 

如果一般疾病的研究宗旨是“治愈”和“根除”,那么切实可行的老年病研究宗旨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使老人“老得慢,病得迟,离世快,不受罪”。老年痴呆在60岁以后发病率每5年增加一倍,所以只要将它推迟5年,就可以减少一半的患者, 推迟十年,就减少四分之三。因此,"延缓"在老年病中可以有接近"治愈"的效果。遗憾的是,今天很多政策制定人却并不明白这些道理。如果"延长大脑寿命十年"已经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艰巨任务,那么某些人鼓吹的"延长人类寿命到200岁"就是出于无知。

 

我们还要澄清另一些似是而非的糊涂观念。比如,人类虽然可以登上月球,但却无法让汽车停止老化。虽然我们已经治好了无数疾病,但其中却没有一个是老年病。科学要大发展,但却不可能满足人类所有的梦想,比如“永动机”和 “返老还童”仙丹(西方叫“青春之泉”)。科学研究必须理性,不能被不切实际的梦想牵着鼻子走。如果老年痴呆是老化现象,那么到一定年龄不是每个人都要痴呆吗?这些担心是多余的,虽然很多老车的收音机坏了,但不可能所有老车的收音机都会坏在发动机之前。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一般疾病的大幅度下降,而老年痴呆却快速上升,这说明它与一般疾病的本质不同,不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一个跟医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老年痴呆的生物学本质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它就素手无策了,延缓老年痴呆首先要有积极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脑功能锻炼, 其道理就像“多用腿脚”才能保持它们的功能一样(“用进废退”)。在这当中, 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有效的社会支持等众多的因素缺一不可。高龄老人的脑健康程度取决于众多"风险因子",其中有可以人为干预的(如老人的社会边缘化,寂寞,孤独,丧偶,抑郁, 无精神寄托等等),也有难以干预的遗传和随机因素。但据笔者估计,大约七成的老年痴呆可归结于前者,只有三成由于后者。也就是说,虽然老年痴呆不能完全根除,但其中的大部分的是可以通过努力而预防的(参考文献1-3)。

 

虽然老化不可避免,但老化的速度却为多种因素所影响,因此还可以发展出有效的药物去干预老化速度。今天,很多老年病已经有了药物而得到了明显的延缓(如血管硬化和骨质疏松),所以有理由相信,只要找对了研究方向,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找到延缓和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是完全可能的。  

 

什么才是正确的研究方向?

 

首先要从老化而不是从"致病因子"出发去认识老年痴呆的特点。老化中有无数变化发生(如蛋白质积累,自由基增加,DNA端粒缩短,细胞死亡等等;这些变化似乎支持了"致病因子"的假设,所以成了现在研究的“热点”。但笔者认为,这些现象都是老化的结果而非起因。老化中最早最根本的、能够人为干预的变化是能量的缺失, 因为生命的实质就是能量的积累和消耗,自由能是一切代谢途径的最终驱动力。能量缺失在中年就发生,它逐渐严重而导致多条代谢途径的减弱,是各种老年病的根源 (所以运动健身是预防一切老年病的根本)。因此,延缓大脑老化的途径在于提供能量, 促进大脑能量代谢 (如我们发现的“高能量物质”; 见参考文献 4)。在各种代谢途径中, “神经传导” 的缺失直接导致记忆和思维能力的丧失,而神经传导中起核心作用的是“钙信号传导” (我们发现高能物质对它有激活作用;参考文献 5-6)。

 

这些变化都是老化中的“正常”现象,所以才能合理地解释老年痴呆的特点,激活它们才可以强化衰老的脑细胞以延长其寿命,这才是正确的研究方向(与现在流行的说法相反,见上文; 参考文献 7)。总的来说, 一般疾病需要的是"抑制剂” (抑制病原体或错误的代谢途径,如抗菌素), 而老年病需要的是"激活剂"(维他命,矿物质, 神经传导和各种酶激活剂,以激活生命所系的代谢途径),这也是两类疾病防治途径的另一根本不同之处。

 

科学研究的精髓在于追问正确的问题。但长期以来,老年痴呆研究却被NIH的两个伪问题所误导。第一是"为什么脑细胞会死亡"?它把研究导向了无数似是而非的"致病因子", 是个伪问题,因为所有的细胞最终都要死亡,所以死亡本身并非问题的实质(参考文献3)。第二是"细胞为什么会老化"?老人的细胞都在老化但并非都会得痴呆,所以这也不是问题的核心。那么, 老年痴呆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 它应该是:"为什么在老化中一些人的脑细胞会死的快一些"? 这个问题就像"为什么有些老车会报废得快一些?",这才会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正确的方向(图1)。但可惜NIH却从未明确地提出这个问题。    

 

老年痴呆研究的长期停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照搬了一般疾病的研究方法,即遵循"还原"(Reductionism)式的思维模式,将病变追踪到单一起点(从器官到细胞,再到基因和分子),并将其作为药物标靶发展出特效药。这个思维模式虽然引领我们认识了无数的一般疾病,但对于老年痴呆却未必正确,因为它不是源于任何单一因子的异常,而是大脑老化中多种结构和无数分子的全面退化。所以, 研究老年痴呆需要一个新的、把器官作为一个"整体"的(Integrative)思维模式,但这却是西方医学的弱点(虽然最近也开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根据这个模式,寻找延缓大脑退化药物的途径也应大不相同。正如强化骨细胞以延缓骨质疏松需要补充多种营养要素,延缓老年痴呆也需要多成分药物,这些药物应该主要强化能量代谢和神经传导,同时还要更多地依赖基于经验观察的传统药物筛选途径去寻找。现已发现很多天然药物具有保护脑细胞和活化脑神经的作用,虽然这些作用还不十分明显,但通过科学筛选化学修饰及优化组合能够使药力得到增强,找到更有效的多成份药物是完全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事,这些防治老年痴呆的理念与祖国医学的"治未病","强身固本",“药食同源”, "用进废退"和 “整体式”的思维方式相合。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虽然祖国医药学百年来在认识 “病原体疾病”上大大落后于西方,但在延缓和预防老年病这一世纪性难题上,却具有先天的优势和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 只要基于理性的认识和深入的探索, 就可能比西方医学具有更大的潜力,最终在老年痴呆的防治上为世界做出一个榜样。    

 

参考文献

  1. Chen,M.  “Was Alois Alzheimer right orwrong?  Why senile dementia wasmisclassified as “Alzheimer’s disease” and how it confused the field.  TheScientist.  June, 2007, p.23. http://www.the-scientist.com/?articles.view/articleNo/25100/title/Was-Alois-Alzheimer-Right-or-Wrong-/

     

  2. Chen M, Maleski JJ, Sawmiller DR. Scientifictruth or false hope? Understanding Alzheimer'sdisease from an agingperspective.J. Alzheimer’s Dis. 2011font。24,3-10. [Abstract]  

     

  3. Chen M, Nguyen HT, Sawmiller DR.What to look forbeyond "pathogenic" factors in senile dementia? A functionaldeficiency of Ca2⁺ signaling. J. Alzheimer’sDis. 2011.27,679-689. [Abstract]

     

  4. Sawmiller DR, NguyenHT, Markov O, Chen M.High-energy compounds promote physiologicalprocessing of Alzheimer'samyloid-β precursor protein and boost cell survival in culture.JNeurochem.2012。123,525-31. [Abstract]

     

  5. Nguyen HT, SawmillerDR, Markov O, Chen M.Elevated[Ca2+]i levels occur with decreased calpain activity in aged fibroblasts andtheir reversal by energy-richcompounds: new paradigm for Alzheimer'sdisease prevention.JAlzheimers Dis.2013. 37, 835-48. [Abstract]

     

  6. Nguyen HT, Chen M.High-energy compounds mobilizeintracellular Ca2+ and activate calpain in cultured cells: is calpain an energy-dependent protease?BrainRes Bull.2014. 102, 9-14 [Abstract]

 

7. Chen M, Nguyen HT. Our"energy-Ca2+ signaling deficits" hypothesis and its explanatorypotential for key features of Alzheimer's disease.Front Aging Neurosci.2014. Dec 3. 6:329. [Abstrac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32166-852000.html


下一篇:陈铭回复网友:为什么老年痴呆的“元凶” 至今没找到?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18 许培扬 李颖业 李东风 陈冬生 王旭飞 李土荣 牛丕业 何小舟 鲍博 陈敬朴 程智 tlw2013 zhngshai loyalSciencefan biofans eastHL2008 snrt001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7 0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