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豫园之点春堂景区
热度 2 陈立群 2016-2-23 12:31
在豫园北端藏宝楼和古井亭之间进点春堂景区。建筑都比较寻常。藏宝楼有商业用途,没有进去。东墙边有假山。沿石洞踏阶登高,有学圃,几近园东北角。遥想当年没有楼房时,凭高远眺,东北两面风光一览无余,或许可以见黄浦江。在这种地方,若能专心于学,真算得上读书种子了。 古井亭 ...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681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豫园之万花楼景区
陈立群 2016-2-22 08:35
万花楼景区极为紧凑。除了西侧的 亦舫,景观都集中在万花楼南。醒目的是古银杏树。据说是园主手栽,那就在四百多年前了。冬季无叶,更显得钢枝铁干。东望还有龙墙上的龙头,均堪称豫园标志性景观。 古银杏树 古银杏树 龙墙龙头 龙墙龙头 ...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891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忆来唯把旧书谈:最初的世界知识
陈立群 2016-2-21 07:43
很小的时候,在不记得什么刊物上读到关于国际政治的连环漫画。如果我没有记错,是随父母到上海探亲,在小姑妈家看的杂志。不是现刊,很可能是文革前的过刊。说不准当时是 4 岁还是 7 岁,因为我 67 年和 70 年都到了上海。 童年的印象一直很深,不过现在也开始遗忘了。干脆记录下来。 ...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5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豫园之三穗堂景区
热度 1 陈立群 2016-2-20 11:08
入口对着的就是 三穗堂。建筑初起于 1760 年改建,为士绅集会处。初称为“乐寿堂”,自然是典出《论语·雍也》的 知者乐仁者寿 ,毕竟堂后有山有水。后改为三穗堂,典出《 后汉书·蔡茂列传 》,似有升官发达之意,或许可引申为吉祥如意。堂上有三块匾“三穗堂”、“灵台经始”和“城市山林”。还有幅对联 秋水 ...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830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豫园游记
热度 2 陈立群 2016-2-19 09:12
寒假最后一天,去豫园转转。豫园大概是我童年记忆最多的上海名胜。父母每次回上海探亲,都会去,而且可能不止一次。我们通常住方斜路我伯父处,豫园在步行距离内,而且姑妈家就住在豫园旁。只是大人们过去的说法,都是去城隍庙,害得我以为豫园和城隍庙是一回事。 豫园外围的商圈拥挤到了字面意义上摩肩接踵 ...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99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闸北公园
热度 2 陈立群 2016-2-18 12:38
春节假期最后一天,去了闸北公园。这个公园十来年前去过多次,还带着女儿在里面玩过。后来就很少去了。 闸北公园中名胜有宋教仁墓。因此最早叫宋园。公园门外现在还有个宋园茶艺馆,算是旧名称的一点遗迹吧。至于远离闸北而横穿长宁、徐汇、闵行三区的宋园路,与这个老早的宋园没有任何关系,源自宋庆龄陵园 ...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639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徐家汇公园夜景
陈立群 2016-2-17 09:50
徐家汇公园已经记不住去了多少次,但夜景过去似乎只拍过一次。很不成功,没有贴出。初五夜又去,拍了些照片。与平时相比,春节中高楼外灯开了,虽然有些光污染,确实显得喜庆。 璀璨灯光中,仍可见弯月 ...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8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诗经》与言论自由
陈立群 2016-2-16 08:39
《诗经》位列儒家重典“五经”,得先贤盛赞。例如孔子不仅在《论语》中近十次引用,而且认为“ 不学《诗》,无以言 ” ( 《论语·季氏》 ) ,并号召年青人学习,“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 《论语·阳货》 ) 。 ...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6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丙申初五徐家汇夜色
热度 1 陈立群 2016-2-15 09:50
除夕到初四,晚上都没有出来散步。或者晚上另有活动,或者白天走过了。直到初五,才又出来走走。拍了几张照片。在相同的地方,自然也与去年相似。与一年前的《 小年夜徐家汇街景 》相比,初五夜车与人都多了起来。最大的差别大概是生肖,去年是羊年,今年是猴年。在明亮的夜灯之上,仍有皎洁的弯月。 ...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66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丙申初四光启公园
热度 2 陈立群 2016-2-14 10:27
初四从徐家汇公园出来,又到光启公园转转。公园很小,却同时种有梅花和腊梅,虽然都只有几棵。春节里都开花了。这样也不用去漕溪公园看腊梅了。那里有不少腊梅,却似乎没有梅花。用手机拍摄些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534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