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力学史札记之D’Alembert原理(续2)
热度 1 陈立群 2019-10-5 22:54
《 力学史札记之 D’Alembert 原理 》和《 力学史札记之 D’Alembert 原理 ( 续 ) 》中说明了 D’Alembert 原理的历史起源,包括派生出的两种表述。这次说说 D’Alembert 原理在理论力学教材中表述的变化。只限于我熟悉的汉语教材,欧美的早期教材还在收集阅读中。 众所周知,上世纪五十 ...
个人分类: 科研科普|288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力学史札记之D’Alembert原理
陈立群 2019-8-14 08:50
读 The Evolution of Mechanics 的第七章 D’Alembert 原理和 Largrange 动力学 (D’Alembert’s principle and Lagrange’s dynamics) 。 The Evolution of Mechanics 译自法文 1905 年版 (1903 年初版 ) ,英译本 1980 年出版。我读硕士生时复印,当时没有保护版权的观念。作者是 ...
个人分类: 科研科普|642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再谈大学教师的职业化
热度 3 陈立群 2019-4-9 18:39
所谓职业化,我个人理解,就是一个特定行当的劳动者。当然,说职业化其实并非强调劳动者,而是强调“特定行当”,就是具有专业性。持证上岗,凭资质执业。我过去的博文《 职业精神 》,曾用在小说上读到的拉丁文格言概括 professionalism :夫匠者,以工立身,致力于业 (Fabricando fit faber, age quod agis.) ...
个人分类: 科研科普|3697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漫话学术研究的职业化
陈立群 2019-4-8 19:05
本世纪以来,大学正在进行职业化转型。大学教师不再是名士才子,而是学者专家。职业化是大趋势,本身或许无可厚非,但过程中难免有些阵痛,包括可以避免的阵痛。 教学的评价就是摩擦所在。外行包括学生往往欣赏课堂教学的表演性,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的深厚功力与即兴发挥。职业的教学需要规范化标准化。 &n ...
个人分类: 科研科普|76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NODYCON2019参与记
热度 1 陈立群 2019-2-23 12:00
NODYCON2019 或许是我除了承办 ICDVC-2014 外参与度最高的一个会议。会议前作为 Steering Committee 成员,参与了大会报告人的推荐和投票表决,审了近 20 篇稿件。 与 Rega 教授共同主持了分会场M odal Interactions and Energy Transfers II ,与 Habbib 博士共同主持分会场 Nonlineare Vibrati ...
个人分类: 科研科普|2750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NODYCON2019大会报告
陈立群 2019-2-21 21:49
大会报告的不同凡响不仅是 圣伯多禄锁链殿 ,而且报告本身也很精彩。 第一位报告人是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的冠名教授 Steven Shaw ,他也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荣休校杰出教授。报告的题目是 Designing for and with nonlienarity in vibrating systems. 他区分了两类非线性非线性问题,一种理解 ...
个人分类: 科研科普|25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热度 3 陈立群 2018-12-5 08:41
如果我没有记错,《威尼斯商人 ( The Merchant of Venice ) 》是我接触最早的莎士比亚戏剧,当年的高中课本上有节选,是法庭判决那段,就是第四幕第一场的片段。后来在我大学毕业后从头学英语时,读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个英文简写本。威尼斯归来后不久,在电脑上重新看了 2005 年摄制的美国版《威尼斯商人 ( The M ...
个人分类: 科研科普|7668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理科和文科的学术界
热度 1 陈立群 2018-11-6 04:53
应该说,我自己对理科的学术研究多少还了解些。不仅见过猪跑,甚至也吃过猪肉。纯粹基础性的学术研究,其实像体育竞技。大家争快慢、比高低、论输赢,顺便也满足个人兴趣,并同时夺些锦标。只是有些学科显示度高些,因此竞争激烈,胜者的回报也高些,类似欧洲的足球或者美国的篮球橄榄球。而另些学科显示度低些,竞争 ...
个人分类: 科研科普|305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什么是“两弹一星”?
陈立群 2018-10-27 13:25
在北京时参观一个保密单位历史的非保密部分。很长知识。可惜不容许拍照,参观前手机都放在外面的柜子里。 过去我一直以为“两弹一星”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这可能也是多数人的看法,当然也不能算错。只是政府在表彰“两弹一星”元勋时,非常明确,“两弹一星”所指的地对地导弹、核弹和人造地球 ...
个人分类: 科研科普|119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