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yizhang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anyizhang6

博文

读《竹坑历史文化拾贝》之感言

已有 3441 次阅读 2013-1-19 22:5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历史, 家乡

昨天晚上写完这篇感言的第一稿,有一种心头放下一块石头的感觉,虽然还不能肯定这么些是否妥当。我没想到给大伯的这本关于家乡历史的小册子写一篇序言会如此困难。每当要动手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自己在家乡的生活。最近也从妈妈口中了解到了更多的家乡的近况。对于我来说,写自己的或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故事是最困难的,因为正面和负面的情感会产生强烈的碰撞。

由于我的写作水平有限,恳请各位老师同学多给批评。

读《竹坑历史文化拾贝》之感言

   大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写成《竹坑历史文化拾贝》(以下简称《拾贝》),并嘱咐我以一名后辈的身份为《拾贝》写一篇序言。自己感觉难以胜任,拖延了很长时间。在大伯再三催促下,我想无论如何都要完成这个重任。

与大伯倾注在《拾贝》上的工作量相比,我的序言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当我在阅读这一系列关于我的祖辈们的历史的手稿的时候,让我感到了历史之重。在上学的时候,我学历史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历史书描写的事件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些问题的答案而已。可能是年龄与阅历的变化,也可能因为这是一段与我直接相关的历史,我在读《拾贝》的时候可以很强烈地感觉到祖辈们的生活状态,仿佛自己能看到他们的生活场景、言行举止、音容笑貌。

几年前,一位研究历史的朋友跟我说:“历史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现历史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想法。而这些研究资料对现在以及将来的人的生活方式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读了《拾贝》以后,我对这种说法更加有共鸣。历史之重在于其意义重大,所以如何准确地考证历史、怎样客观地表述历史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拾贝》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从时间上来看,主要记录了闻生公父子四人在康熙年间的开基至今的三百多年间竹坑村的变迁,在文化渊源上,追溯到了八百多年前的张化孙。从内容上来看,更是可以称得上包罗万象,我把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1)历史地理篇,包括《关于下塘、竹坑两地开基的几个问题》、《屋场传统文化拾零》、《两地开基的风水地理先生曾奇彭》;2)生活风俗篇,包括《竹坑人过年》、《竹坑舞狮》、《近代竹坑农家少年生活》;3)文化篇,包括《竹坑文化的渊源》、《竹坑文化有张化孙家族文化的烙印》、《竹坑学校——基础教育的摇篮》、《竹坑近代文化花絮》、《竹坑土医草药文化》、《牌匾考证与对联赏析》。

我们可以看到,《拾贝》的文化篇占的比重最大。文化是某一个群体的生活内容的升华,《拾贝》的文化篇不但让我看到了祖辈们的生活状态,还让我见识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开拓精神。

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先人的敬重与思念,还留给我们启示与教训。例如在清末至民国期间,竹坑村的一些村民抽鸦片,最后丧志败家。虽然在今天毒品已经被基本禁止,但在某些不良的内力与外力的作用下,依然有不少人对物欲与权力欲成瘾,并由此发酵出种种悲剧。历史是一部记录过去的影片,也是一面让我们加深对自身了解的镜子,可以提醒我们少犯重复的错误。

我希望竹坑村的年轻一辈用一些时间和心思去阅读我们的历史。无论以后去何方奋斗,把家安在何方,都要记住:我们是在竹坑村出生的。

最后,再次感谢《拾贝》的作者--我的大伯,以及参与校正、排版和印刷工作的乡亲们。大伯是我们村的第一名大学生,他在武汉读完大学后留在那里工作,退休前是一名大学教授。根据我对他的了解,他是一位记忆力超群、知识渊博、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长者。这次他在写《拾贝》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真和执着的态度更值得让我等后辈学习

 

竹坑村晚辈

张天翼

2013年1月19日 于芝加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6720-654767.html

上一篇:听epigenetics报告小结
下一篇:容易受内外因影响的生物学现象
收藏 IP: 107.210.254.*| 热度|

3 余昕 柳东阳 xiaxiaoxue8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