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剑录——品评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injianlu 仙鹤已随白云逝,只留明月照清心。

博文

师范院校的危机

已有 714 次阅读 2023-3-10 00:14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

北京很多幼儿园开始招不到孩子,“一孩难求”的现象开始出现了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6AD0JC0552QZ9L.html

现在中国的出生率大幅下降[1],导致很多幼儿园开始招不到人了,那么大批幼儿园开始关闭。过几年这种危机就会延续到小学——其实已经有很多农村小学已经关闭了。然后继续延续下去,人口危机会影响到初中、高中,以致最后影响到大学。比如今年就有委员提出了:调整高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应对人口出生率下降(王仁祥)[2]。那么一般的工科类院校,这个时间会延后很多年,因为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只要中学的数量下降,中学不再需要那么多教师,那么师范类院校就会立刻受到影响。

可能每个省的第一所师范大学(校名为XX(省名)师范大学)的会好一些,毕竟不可能一个中学老师也不需要了。但是其他地级市里面的各种师范院校、师专,或者师专改名后的XX学院之类的,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了。这类学校估计生源和就业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郑州一小学只招聘211毕业生,河南师范学生被拒,引网友热议[3])。而且这类院校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对高校的发展都是致命的,我这里提出了以下的几个主要问题。

1、师范类院校数量实在太多了,未来肯定会淘汰掉一批。

2、很多师范类院校的领导、人才选拔机制和思维方式较为落后。比如我见过好几个地级市的师范学院,他们的人事处处长是学音乐、美术之类的。这些人也许可以做一个管理艺体类专业的副校长,但是当人事处处长,让他们来制定职称评审条件和考核条件,这些文件简直不敢直视,感觉他们的意识是从上个世纪穿越过来的。比如四川某师专(已改名为四川XX学院),他们的绩效考核文件里提到了EI Page One,EI光盘版、扩展版。这些名称应该不是现在还会提到的吧?而且,你确定艺术类的“教授”能够了解工科专业的要求是什么?

3、对职称和学历的关系混淆不清。很多师范院校和高职的思维方式差不多,不怎么重视博士,也不知道怎么利用博士和发挥博士的价值,片面重视所谓的教授、副教授——如果不是国家对申硕之类的有博士比例方面的要求,估计他们都不会大规模招聘博士,以前来的博士都是由于家属、想回老家等因素自己联系找过来的,很少有真正学校自己主动出去招聘来的博士。但是这些学校以前评出来的副教授、教授特别水,如果把他们的成果贴出来,我相信没人敢相信那是教授。最关键的问题是某些师范院校,还忽视了专业之间的差别,以为教授就是有很高学术能力的。比如四川某个师范院校,计算机类的项目答辩,居然是体育、农学的教授在那里评审和答辩,这些计算机的项目还不是和体育、农学交叉的学科,所以这些教授去了干嘛?整个答辩过程,他们就是凑个数,讲完了就走人。而且以前靠着某些手段评上副教授的人,比新进的博士待遇还高得多。我就见过一个美术学教授,没项目、没正规论文,都是一堆杂志上的新闻报道凑数(数量极其惊人,我不知道艺术类职称是不是就应该这样评的,但是我觉得这种教授没啥值得骄傲的吧?)。这个教授的待遇很高,光公积金就比一般的博士高出一千多了,所以他上次说了一句话:“刚来的博士算个P,只不过一个学位证而已,啥都没有。”但是我也想请问,你除了一个教授职称,你又有什么真正拿得出手的东西呢?!他自己的学历还只是个本科,从来没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居然让他来指导本科生考研。这就是很多师范院校的思维:认为教授是万能的,只要评上了教授,就没有什么是他不懂的了。

4、领导缺乏危机意识,过于专营行政和人际关系。很多师范院校,领导们从来就没有提前布局学科未来发展方面的战略意识。师范专业的就业很多年前就感觉有问题了,具有超前意识的师范院校早就在布局工科类学科的发展了,比如曲阜师大等等。而很多地级市的师范院校,还在过于片面重视文科、艺术类等学科——导致这类学科都过于臃肿,教师数量过于庞大——我不是说这种学科不重要,而是为了学校未来的发展,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建设工科。就比如计算机专业来说吧,很多师范院校计算机学科搞不好,就改名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之类的名字,想走应用型本科的路线。但是呢,要楼没楼,要设备没设备。不管他们学院的名字怎么改,是物联网、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之类的,本质上都在培养Java的码农型人才。看看他们Java的课时量就知道了。

5、管理体制过于混乱,学校很多重要岗位一大堆关系户。这一条我就不详细论述了,因为事儿实在是太多,一言难尽,估计讲上三天三夜也未必讲得完。


参考文献:

【1】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30309/44629516.html

【2】https://news.sina.com.cn/o/2023-03-09/doc-imykfqmc3277101.shtml

【3】https://www.163.com/dy/article/HJ652JM00552OPLZ.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974-1379668.html

上一篇:愚公还贷(愚公移山之房贷版)
下一篇:以此理由离职国企真的划算吗?——浅析三流本科的学术生态
收藏 IP: 110.189.108.*| 热度|

4 李升伟 褚海亮 郑永军 刘永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5-30 1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