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闲话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已有 3220 次阅读 2022-7-18 18:05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关于科学分类、学科分类、文献分类,均属于十分复杂问题,相关分类的观点是动态发展的,且相关分类通常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学科分类”“文献分类”与科学分类密切相关,本文不作展开。当前科学分类,有一种认同度相对较高的二分法: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国家层面设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其中一项职责是“负责管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组织基金项目评审和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副部级事业单位,由科学技术部管理。”,“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制定和发布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指南,受理课题申请,组织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研究环境。”高校层面通常设有“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这样的行政机构,前者主管人文社会科学,后者主管自然科学。    

    笔者关注较多的领域是“图书馆学”,这是“新兴学科”,关于其学科性质有过激烈的讨论。吴慰慈、董焱编著《图书馆学概论》(第4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给出了结论性质的分析结果:图书馆学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学科,在现阶段,它带有较强的社会科学的特性;图书馆学具有应用科学性质;图书馆学具有管理科学的性质;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其学科性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未来图书馆的性质,可能是综合性科学。“图书馆学”在学科之林,只是很小众的学科。据悉,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大陆共有20所院校开设图书馆学专业。2021年招生规模:本科层次明确为图书馆学的 634 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252人);硕士 3286 人[含学术型 1015 人 (图书馆学 143 人、情报学 322 人、档案学 177 人、按一级学科 373 人),专业硕士 2 271 人 (含非全日制 289 人)];博士 195 人(含图书馆学 21 人、情报学 52 人、档案学 9 人、按一级学科 113 人)。简洁些表述,“图书馆学”本硕博招生规模为799人(本科635人,硕士143人,博士21人)。当前县级以上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超过3000个,高校图书馆接近3000个(按一家普通高校1个图书馆计算,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759所),其它类型图书馆尚未计算。图书馆学教育规模与图书馆规模似乎很不匹配。深层原因,一言难尽。似乎或多或少与图书馆学学科性质有一定关联。当前有一个实际是,图书馆从业人员接受过图书馆学教育的比例不高,接受过图书馆学系统培训的,比例也不高。

    图书馆学研究期刊,依据中国知网,“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共有期刊61种,其中刊名(曾用刊名)含“图书馆”的有26种。这26种图书馆学研究期刊,有的刊物实际与图书馆学实际是弱相关的,几乎不刊图书馆学研究论文,刊发的论文实际也不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畴,属于自然科学研究更靠谱一些。如果再稍微深究,这26种图书馆学研究期刊,刊登情报学研究成果比重更大一些,情报学的学科性质更为特殊,偏自然科学多一些。

    具体到小学科来观察,呈现上述“概况”或“状况”。我自身是“样样疏松”,至目前为止,从归属感的角度,自认为自身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员。这么些年的折腾,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成果评奖、期刊审稿等,不同程度参与了,也算是“老运动员”了。我清楚的了解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水太深了,自身的水平太有限了。近年,我自身投入较多精力在图书馆(学)史学习与研究方面,受到不少“刺激”,好些相对较为狭义的图书馆学家或图书馆专家,实际上人家也是博而专、专而精的。比如:施廷镛(1893-1983)先生致力于图书馆学、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之外,他还进行地方志、丛书、文史哲工具书和古钱币的研究;钱亚新(1903-1990)先生不仅是图书馆学家,还是目录学家、索引学家;钱存训(1910-2015)先生不仅是图书馆学家,还是中国书史和文化史研究专家。

    许多人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了解,或存在种种认识误区。于我自身,其实我的了解也很肤浅。以我当前的认知,“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真的是需要有钱、有闲、有毅力、有悟性,甚至还需要长寿的,不仅如此,有时还需要好运气,比如学生、师友、配偶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努力(延续未完成的研究、学术史料进一步整理与研究、继承与发展学术思想等等),延长或拓展相对有限的学术生命。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环境下,“数字人文”或“古籍数字化”等等,一定程度上能带来一些便利,但同样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劳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当然,许多事情“计划不如变化”,或许更需要脚踏实地、随机应变、随遇而安。  

延伸阅读:

“人文社会科学”概念.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6%96%87%E7%A4%BE%E4%BC%9A%E7%A7%91%E5%AD%A6/10708177?fromtitle=%E4%BA%BA%E6%96%87%E7%A4%BE%E7%A7%91&fromid=1417617&fr=aladdin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统称,有时也被称为哲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科等。作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人文社会科学是一个界定模糊、争议颇多的基本概念,其中涉及对认识活动、科学划界标准与知识分类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

    人文科学,是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文化为对象的科学。社会科学则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果说人文科学主要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即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及其所积淀下来的精神文化的话,那么社会科学更多地则是研究客观的人类社会而外在于具体的个人及其主观世界。前者常用意义分析和解释学的方法研究微观领域的精神文化现象,其涵覆的科学包括文、史、哲及其衍生出来的美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后者则侧重于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宏观的社会现象,其涵属的科学主要有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概言之,人文科学是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积淀的精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主要运用意义分析和解释的方法来研证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等;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更多的是引进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以及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社会的东西”,它除了要研究自然世界以外,还要研究社会世界。然而,由于“人”与“社会”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也即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所说的,尽管在理论上可以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区别开来,而在实际中,“不可能对它们作出任何本质上的分别”,所谓的社会现象,主要“取决于人的一切特征”,而人文科学在这方面或那方面又都是社会性的,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是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讨论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47816.html

上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427期 20220715)
下一篇:燃烧的文字欲
收藏 IP: 114.237.206.*| 热度|

6 郑永军 许培扬 孙颉 尤明庆 宁利中 何应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