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219.131.222.*   [247]檀成龙   2015-9-9 11:49
张老师:您好!
我是这样理解的:各地气温变化趋势受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是受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的影响,这股力量促使气温增加;其二是受绿洲面积扩大、灌溉面积增加,水分蒸发吸热降温的影响,这股力量促使气温下降。某地气温增加还是降低?取决于两股力量谁主谁次,一般都是促使气温增加的因素占主导地位,这就是表1中除库车以外,其它各地气温均呈增加趋势的原因。
“气温的变化与水汽压力或者相对湿度的变化负相关”,气温的变化还要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因为促使气温增加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所以,水分蒸发、吸收热量、降低温度的作用只能减缓温度的上升速率。所以,比较准确的表述是气温的趋势变化率与地面水汽压的趋势变化率高度负相关,气温的趋势变化率与相对湿度的趋势变化率也是高度负相关。
我的回复(2015-9-9 11:55):一篇文章中如果存在自相矛盾之处等于是自杀。所以有关问题你需要正面说明或者回避这种局面。
IP: 49.118.20.*   [246]张学文   2015-9-9 09:59
檀成龙:你分析出:东南疆的气温基本是随时间而增加的,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力也是增加的。
但是如果气温的变化与水汽压力或者相对湿度的变化是负相关,那么温度增加时,湿度依据应当是减少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IP: 61.232.254.*   [245]尉剑俊   2015-6-12 13:01
对龙卷风了解不多,不知道那个视频能不能说明一点问题
我的回复(2015-6-12 16:09):感谢提示,我看了视频。
但是三公里外的龙卷风应当是没有影响到翻船的龙卷风。
IP: 61.232.254.*   [244]尉剑俊   2015-6-12 13:00
航拍:长江沉船上游三公里有大片树林倒伏|东方之星客轮长江翻沉|沉船|上游|防护林|倒伏_新浪视频 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5-06-06/225865019203.html
IP: 120.205.9.*   [243]尉剑俊   2015-6-9 17:32
对于长江船难,我个人认为龙卷风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短时雷雨大风是常见的,而龙卷风也是可能的。应该说,最终相关人员还是通过雷达图形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
我的回复(2015-6-9 19:25):1.没有其他轮船在临近水域出问题
2.从援救录像看附近农田没有异常
IP: 42.236.254.*   [242]陈子才   2015-5-22 14:32
取烘干的硅胶微粒,称重,装入细玻璃柱,让定体积空气通过.硅胶吸收水汽变色,再次称重.即可求出每升空气中含水量.称重要精确.
我的回复(2015-5-22 14:48):这次的回复看到了。谢谢。
这样说来,实验也不算复杂。
我设法做这个实验。
谢谢了,有进展、问题 时再联系。
IP: 42.236.254.*   [241]陈子才   2015-5-22 14:17
取烘干的定量硅胶微粒装入细玻璃柱中,两端用滤纸堵好,然后让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硅胶柱,硅胶会吸收水汽変色,再将硅胶取出称重,两次之差即为吸咐的水汽重量,除以空气体积即可求出每升空气中的含水量.称量要精确,用分析天平.
陈子才 又复 5.22
我的回复(2015-5-22 14:50):谢谢,基本明白了。张学文,2015.5.22
IP: 14.116.6.*   [240]檀成龙   2015-5-15 23:12
尊敬的张老师:您好!
推荐您阅读以下信息:
1、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352526&do=blog&id=854266的第4条评论;
2、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7937&do=blog&id=890283
IP: 219.131.222.*   [239]檀成龙   2015-5-11 09:04
尊敬的张老师:您好!
《论宏观趋势“西北进一步变干”的显著特征与科学对策》您审查过。文中“西北进一步变干”来自李吉均院士的论文,我把该文电邮给李院士,李院士有一封回复,赞成“西北水分入不敷出,总水量不断减少”的论点,对调水之事持保留态度;该文还引用了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张强研究员(原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所长)的研究成果,我把该文电邮给张强研究员,张强副局长比较赞成我的论点,并叫我向《干旱气象》投稿,但投稿后被拒(一位审稿专家建议修改后发表,另一位审稿专家建议拒稿)。该文对理解我的其它论文有帮助,您要不要再看一遍?网址是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31543.html
IP: 218.6.146.*   [238]jkgzs000   2015-5-10 00:08
【正确认识地震波谱图】: http://t.cn/Szui3o 【地震和海啸的动力来源】:http://t.cn/zYG38kI 【浅谈地震成因及大地震排除方法】: http://t.cn/htGRMW
IP: 219.131.222.*   [237]檀成龙   2015-3-23 11:11
张老师:您好!
您的理论认为:在山脚扩大绿洲加强蒸发,借助山谷风能增加降水。克拉玛依位于山脚,当地的山谷风如何?近年当地降水量增加比较明显,会不会与山谷风有关?请参阅《克拉玛依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图》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id=876022
IP: 219.131.222.*   [236]檀成龙   2015-3-15 12:09
请关注2015年全国两会提案:《蒋平安委员: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解新疆之渴》,网址http://xj.cnr.cn/xjfwzt/2010lh/fangtan/20150306/t20150306_517907710.html   或者http://xj.people.com.cn/n/2015/0306/c188514-24079738.html
我的回复(2015-3-20 18:27):建议把这个稿子贴入你管理的东水西调组群内。
IP: 221.11.20.*   [235]李朝   2015-3-11 13:49
张老师您好,请问广义集合的完备性问题是怎样的呢?在组成论中讲到一个广义集合中有俩个个体的标志值变的相同后,新广义集合的复杂度减小,以说明不可逆变换中复杂度要减少的问题,假如是其中的一个标志值变为与以前所有的标志值都不同时,这种变化的复杂度该如何考虑呢?
我的回复(2015-3-11 15:53):感谢你对我的组成论工作的关心,
你提的问题依然可以用其对应的公式计算,结果当然是复杂程度加大。
例如某小集团,大家某标志值都相同,则复杂程度=0 但是内中一人叛变了,则这个团体的复杂程度就加大了。
IP: 219.131.222.*   [234]檀成龙   2015-3-5 17:48
张老师:您好!
我给辛宝恒研究员留言,请辛研究员审查我的稿件,今天上午,辛研究员点评了我的博客,请您关注,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id=870075
IP: 182.131.233.*   [233]lbg1970   2015-3-1 15:37
已发表的一学术论文《一种研究带电粒子运动的新方法》,第一次从理论上解释了波动性,请提意见:http://tieba.baidu.com/p/3354236531
我的回复(2015-3-2 10:48):遗憾,我无力多言。
祝顺利!张学文
IP: 192.168.0.*   [232]魏焱明   2015-2-24 12:01
祝张老师生日快乐!
我的回复(2015-2-24 13:22):谢谢祝贺。
请您成为空中水文学组群的编辑如何?
IP: 117.136.8.*   [231]蒋大和   2015-2-20 13:54
张老师:喜气洋洋,阖家幸福!
我的回复(2015-2-23 20:13):蒋教授节日快乐!
恭贺新春!
我的回复(2015-2-20 16:14):蒋教授,节日快乐!
IP: 112.117.32.*   [230]洪昆辉   2015-2-18 09:36
张老:春节将至,给你拜年啦!
我的回复(2015-2-23 20:14):洪教授,节日快乐!
大家恭贺新春!
我的回复(2015-2-18 10:50):洪教授,节日快乐!
大家恭贺新春!
新疆.张学文。2015.2.18
IP: 222.168.41.*   [229]杨学祥   2015-2-17 15:46
祝春节快乐!
我的回复(2015-2-17 18:33):杨教授新春快乐!
IP: 116.19.111.*   [228]檀成龙   2015-2-1 16:50
张老师:您好!推荐您看看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6693&do=blog&id=809293
我的回复(2015-2-1 18:44):谢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2 1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