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p 尴尬人的尴尬事,混沌人的混沌语

博文

澳洲生活之六:自娱自乐之戏曲曲艺

已有 4431 次阅读 2010-5-27 20:20 |个人分类:澳洲生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澳大利亚, 自娱自乐, 澳洲生活

话说去澳洲之前我也是个不务正业的人。不过也不多,就参加了俩社团:一个曲艺社,一个京剧社。最积极的时候是周二说相声,周五唱京剧,村里玉泉两边跑,班车车次记得门儿清。当然也得益于咱记性好。说到记性,常去的地方,常坐的车次,不用查bjbus和Google Map。有次一个同学要装裱字画,我恰恰去过一次,就是在金五星旁边。我就说:你坐86、319、619、660之中的任意一辆车,到青云路下车,走到联想桥北边往东拐,迎着招牌一直走就到了。然后该同学很仰慕我对车次的记性。话说咱们搞理论的,记数字不是很轻松么?

记数字不难,记住相声台词、戏词也不难。唱腔虽然难一些,但是也很快学会了。我们音乐选修课老师说:多来米饭馊拉稀(这好像是孙幼军的童话《怪老头儿》的台词)比你们推公式容易多了。所以就爱好了。

可是到了澳洲呢?相声、京剧都没了。最多有歌剧。我们邻居一个同学,也是ANU的,说:7月份有《图兰朵》去不去?我最喜欢里面《今夜无人入睡》了。可惜也不太常见。相声、京剧,去哪儿听啊?外国人听不懂啊。所以我就只好自己电脑上面解决了。我来之前买了一个移动硬盘,把所有下载的文献、软件、我自己的工作等等都拷进去,占了大概三四个GB。更重要的是我那些音频视频:音配像、现场录像、京剧录音、相声录音,还有我们自己演出的资料,统统拷进去,不多,也就是不到30GB吧。

虽然这么多娱乐资料,其实听不多久就能听完了。而且视频占空间更大,一出戏至少要二三百兆的空间。所以娱乐也要有计划。我是高派戏迷,当然高派戏要优先,斩黄袍、逍遥津、辕门斩子等等,其实也没几出。不过我最先考虑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全本的《四郎探母》。当然全本的我没耐心看,我重点看《见娘》那折,就是杨四郎见佘太君那段。那几段唱腔真是催人泪下。听说国民党去台湾的老兵,一听《四郎探母》就哭得稀里哗啦。我猜八成是这段太动情了。戏词贴一下:

杨延辉   唉,娘啊(大锣单楗慢凤点头,唱【西皮散板】)
         老娘亲请上受儿(转唱【回龙】)拜,
(慢长锤,走至正场台口,整冠舒袖,转身施礼,跪下,向佘太君三叩拜,站起归大边,慢长锤切住)
杨延辉  唉,娘啊!
佘太君 (同) 唉,儿啊! (拭泪)
杨延辉   (大锣一击,接唱【西皮二六板】)
              千拜万拜也是折不过儿的罪来。
              孩儿被困在番邦外,
              隐姓埋名躲祸灾。 
              多蒙太后的恩似海,
              铁镜公主配和谐。
              儿在番邦一十五载,
              常把我的老娘挂在儿的心怀。
              胡狄衣冠懒穿戴,(转唱【西皮快板】)
              每年间花开儿的心不开。
              闻听得老娘到北塞,
              乔装改扮过营来。
              见母一面愁眉解,
              愿老娘福寿康宁永无灾。

我出国之前就怕到时候听到这段就哭,所以提前大半年的时间来学唱这段。结果那次去京剧社,貌似是“五月的鲜花”晚会那次去练这段,结果新请的那位老师不会……我这段就一直没上过胡琴。不过总归是在国外听到这段不难过了。而且《四郎探母》47年和56年的两个名家合作版本都拷到笔记本里面,有空就看看。不过还是没耐心看完全本-_-||

除此之外还拷了一出《锁五龙》,花脸戏,就是单雄信被李世民抓住绑赴法场的故事。酣畅淋漓,我每当生气的时候就听这段,可解气呢。而且这段很短,不到一个小时的样子,我几乎能从头唱到尾了,连配角的唱都学了个差不多。不过没地方唱,也就懒得去抠,马马虎虎,高兴就好。人这么多不顺心,听戏的时候就别再为难自己了。

相声没怎么听,拷在电脑上的很少。有时候听点比较偏的段子。《大保镖》是坚决不听了,各个版本都是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尾,我自己登台都说了十来遍了。台下排练就更不用说了。不过曲艺社同学发给我演出录音,我还是很喜欢的。无论是群口的《一仆二主》,还是对口的《开粥厂》,感觉把握都很好,听着舒坦。不过等我们这些人都毕业的时候,曲艺社大概要再一次面临艰难处境了吧。

也许真的是演出和排练太频繁了,搞得我对相声比较反感,所以最多和人侃大山的时候用用。那次去悉尼,再次给同学来了段单口《天王庙》,就是“买碗凉粉,先生独吞”那个,是我的聚会专用段子,没正式在台上演出过。

当然我反感相声,大概还与聚会表演有关。这种艺术呢,就是台上表演才好。聚会上讲点俗笑话乐呵乐呵就成,我也不愿意每次像耍猴一样都要逗人开心。可惜事与愿违,每次同学聚会都是我扮小丑。什么时候让我扮一个男一号啊?比如掏出一沓美钞:老板,来两碗炸酱面!然后和一位美女一人端着一个大碗,呼噜呼噜地吃。(什么?这个形象不够高大魁梧?没事,你来替我买单,咱们去大饭店吃^_^)

电脑里面,京剧不多,相声更少。听得最多的是民歌。比如有一阵我老听阿宝的《民歌大联唱》,对里面连续飙高音非常欣赏。结果后来笔记本的音箱声音就有点呲了……后来听张燕、周璇、乌兰托娅、朱逢博等等。最近喜欢的是胡松华、杜丽华的《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和张振富、耿莲凤的《婚誓》。话说老一辈的歌手我还是喜欢男声,清澈嘹亮。而现在的歌手多喜欢女声:宋祖英、张燕、祖海、汤灿、陈思思、谭晶等等。

也不限于民族,有时候听美声,有时候听通俗。还是舒心就好。

不光听,有时候还唱。以前最喜欢练嗓子的时候就是洗澡。后来就改成做饭的时候唱了。我记得曾经一边洗菜一边练习《今夜无人入睡》,努力寻找最充分的胸腔共鸣。之前也写过这么一段

不过今天中午我做饭的时候只唱了两首:《延安颂》和《你是这样的人》。《延安颂》是当年我们一二九合唱的曲目之一,我一直为我们没有发挥好而耿耿于怀,所以K歌的时候有时候就会唱这首歌找补一下。至于《你是这样的人》,这个是在音乐选修课上听到的,戴玉强版,给我和k同学印象都很深刻。今天他还说呢,这个能唱出眼泪来。然后我就一边洗菜一边唱,越唱越激动,等吃过饭之后迅速登上QQ向k汇报:你的判断是正确的。以后我试试能不能把别人唱哭了。

不过事实上一心二用不是好选择:容易唱串了。比如以前写过的:

刷锅的时候一如既往地要唱几句。发现好久没唱高派了,就唱《逍遥津》的二黄:“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想起了朝中事好不伤悲。(那)曹孟德与伏后冤家作对,害得她魂灵儿就不能回归……”唱完第二句拿碗,接着就“曹孟德占天时兵多将广……”

哎哎,唱错了。这是《借东风》。

解闷儿嘛,是吧?他们在国内又组织K歌,还专门跑到QQ上告诉我:你来K歌吧。

什么?他们可能不知道?

谁说他们不知道?他们几乎是最早得知我出国消息的一批。

哼,你不和我玩,我自己玩,

我到北京找小孩。

小孩有个大喇叭,

吹你一脸稀巴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136-329363.html

上一篇:从咖啡大蒜门说祸从口出
下一篇:科研随感两则
收藏 IP: .*| 热度|

5 郭利萍 武夷山 金小伟 魏东平 武京治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