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网络化”运行是目前脑科学研究的主流思路。“网络化”研究思路主张大脑组织结构由复杂的神经网络构成,外部信息在皮层某一区域经初级处理后传入脑内更高级别的神经系统加工处理,最终成为意识。尤其在功能磁共振形像设备(fMRI)投入脑科学研究后,这种以人类活体为样本,以无损伤研究大脑活动为优点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已然成了脑科学研究的高大上象征。基于fMRI平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每年以破天盖地之势发出大量研究文章。2014年以来,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研究成果也逐渐被普通人接受,大脑中存在“定位细胞”、“速度细胞”,人们开始熟悉这些概念,科普作者将意识活动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形象地比喻为大脑中有一个GPS功能在起作用。所有这些研究成果已逐渐构建起一道无形的坚硬屏障。但是,所有这些主流的研究方式明显地存在着现代科学原理无法逾越的鸿沟,相对于上期博文“意识进化起始于神经元的模块化集群功能”,神经信息的“网络化”运行如何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神经元不是电的传导介质,颅内除了神经元,不存在信息传导线路,信息如何在脑内传递?
2、细胞生存的最大任务是保持自身稳定。信息从初级皮层处理后传入高级神经系统加工、处理,这与神经元的自身稳定关系会否存在原则性冲突?
3、神经网络是神经元的轴突、树突经突触连结而成的组织,若神经元胞体没有具体的功能,神经纤维可否具备单独的功能?
4、基于fMRI平台测出的数据是神经元周边血管的血动力指标,非神经元本身的活动情况,且设备测定的精度为毫米级别,而神经元对光信号的感知精度在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用这样的数据分析神经活动趋向,可靠吗?
我相信这些问题不会成为学界讨论的话题。作为“神经元集群化功能”的提倡者,笔者愿做一次“杞人忧天”式的感叹:神经“网络化”研究思路会使脑科学研究迈向不可知深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7 2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