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23.15.57.*   [68]mabingxian   2009-3-15 11:21
你好,我叫马丙现,你第一次访问了我的博客,现在向你求救。我的博客刚才莫名其妙被编辑部关了,我该如何是好?
IP: 121.31.27.*   [67]flankertg   2009-3-14 01:04
哇,老师的名字太酷了。
IP: 116.112.23.*   [66]傅蕴德   2009-3-10 21:11
祝贺武老师博文点击过百万!
博主回复:谢谢您和大家的支持!
IP: 219.234.135.*   [65]王应宽   2009-3-10 14:46
武老师加油,马上突破百万大关,提前祝贺!也是我等编辑出版学、文献情报学同仁学习的楷模。
博主回复:谢谢
IP: 202.120.51.*   [64]阎建民   2009-3-9 13:50
提前预祝武老师被电击百万!

心目中学习思考休闲的学术咖啡厅
IP: 113.224.72.*   [63]zy88093139   2009-2-17 09:28


这是机体功能医药学系列文章的:第二篇《遵循人生理规律做自己的医生“治未病”就可基本三十年不吃药》(全文 网址 http://www.lcyxts.net/View.asp?ID=846 ),第一篇《机体功能医药学是融中西医学于一体的新医药学》(全文 网址 http://www.lcyxts.net/View.asp?ID=844 ),已经发表在《中华医学临床探索》(主页 的网址 http://www.lcyxts.net/ )。

《机体生理功能医药学之三---强心康治愈心衰153例病人报道》,《机体生理功能医药学之四---人人都是药物的检验者》、《机体生理功能医药学之五---食物、药、毒药、能转换激素的就是相对长生不老药》等等都是对‘机体治疗’的论述。可以夺取医学的话语权,这是可以改变世界医学格局的。甚至是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
IP: 113.224.72.*   [62]zy88093139   2009-2-17 09:28
现在我正在与留学美国的朋友与天津大学的朋友一起写机体功能医学的第三篇论文,准备发到美国《科学》杂志。

人体疾病基本分为两种疾病:人机体老化疾病,是不可自愈的;人机体没有老化,因机体疲劳过度而导致机体功能(虚)不能把机体产生的代谢物代谢出去,也就产生炎症(如熬夜疲劳过度产生的结膜炎)了,休息恢复机体疲劳,出汗让代谢物由皮肤代谢出去,疾病也就治愈了。如机体不能把长期聚集的代谢物代谢出去,产生的疾病就是“未病”,如感冒等的治疗:喝水出汗,也是不用吃药就可自愈的。可以解决中国医改问题的。
IP: 113.224.72.*   [61]zy88093139   2009-2-17 09:23

西方现阶段医学的循证医学,中西医都是:‘对症治疗’,中医还有‘辩证治疗’。疾病的症状是某机体结构不正常的表现,某机体有病可表现出各种症状。所以‘对症治疗’是盲人摸象的治疗。

按生理学书内分泌章第一句话:“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如果书是对的,那科学的医学就是机体功能医学和对:‘机体治疗’。如西医换器官的理论,如中医恢复五脏六腑功能的理论,都是对‘机体治疗’。这种是有方向目的的治疗。
所以‘机体功能医学’和‘机体治疗’就是科学原始创新。
IP: 113.224.72.*   [60]zy88093139   2009-2-17 09:20
疾病的症状是某机体结构不正常的表现,某机体有病可表现出各种症状。循症医学所找出的症状和命名的疾病与对症治疗,就是治疗机体疾病的表面现象。

西方现阶段医学的循证医学是寻找探索的医学:如果是一个人看循证医学寻找疾病探索的医学论文,没看完今年的最新的循证医学论文,新的论文又出来了,他还得重新摸索。循证医学是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西药的双盲检验也不是以百分之百为标准的,双盲检验是科学吗?

中医有哲学部分,如;阴阳五行是属于哲学范畴,中医的泰斗说:‘阴阳五行是伟大中医的基础,也是发展中医的障碍’。

应该说:阴阳五行是哲学中医的根基;阴阳五行是发展科学中医的障碍。可见中医的辨证治疗与对症治疗都是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

所以中医的泰斗说:‘现在中医也好,西医也好,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对人体的认识、对健康的认识,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

如果按方舟子的定理:‘把不科学,的说成是科学的那就是“伪科学”。’如果谁说中医、西医是科学的医学,那中医、西医就都是伪科学了。
IP: 113.224.72.*   [59]zy88093139   2009-2-17 09:14
钱学森院士: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它们所描述的都是同一个生命整体,自然对人体的研究应该有同一个结论,创造一门新兴的统一的医学体系。这种统一不仅能够沟通和完善中西医之间的理论与实践,将推动整个科学体系的一场革命。

生理学书内分泌章第一句话:“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

如果书是对的,那科学的医学就是机体功能医学。这就是中国科学存在原创性成果。中医也有科学部分,如:中医对五脏六腑等器官(机体)功能治疗和制药的理论。如普通的中国人说的:‘恢复肾功能’,‘恢复肝功能’,‘恢复心脏功能’这就是最简单的恢复机体生理功能的治疗理论。

从对机体生理功能这个角度来探讨的疾病治疗的问题,只要找出是某机体的疾病,在对某机体生理结构补充,也就是对某机体生理功能的恢复(如西医现代技术换个心脏机体)。这就是以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治疗心脏衰竭的实践。这些就是以恢复机体生理功能治疗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疗效,这才是科学的医学。
IP: 58.49.188.*   [58]雷德明   2009-2-14 10:57
武老师真有才,能写这么多好的博文,像您学习。
博主回复:别学呀,免得被人攻击为不务正业。:)
IP: 117.32.137.*   [57]蒋新正   2009-2-8 22:06
武老师:元宵节好!
我的一句话,让您辛苦了大半夜,真不好意思呀!
我就是喜欢您武老师的博文,更喜欢您武老师的文风.
欢迎来西安做客!
蒋新正
2-8
IP: 222.84.176.*   [56]杨秀海   2009-1-26 00:54
新年快乐!牛年大发!
IP: 125.73.74.*   [55]杨秀海   2009-1-1 01:05
谢谢武老师的帮忙!发发终于有自留地了,发发祝您新年快乐!

牛年大吉大发。发发发!
IP: 117.22.136.*   [54]蒋新正   2008-12-29 22:32
武老师:
新年好!
上个月在西安见到你们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同事,我谈起了您,他们都说您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
祝您新年快乐!
蒋新正
2008-12-29

博主回复:也祝蒋老师新年好!真正做学问倒未必做好了,做好了最打紧。
IP: 222.240.210.*   [53]彭新宇   2008-12-22 13:32
武老师,您好!后学有一篇小论文,想烦请武老师指点一二,不知您是否愿意?如能,请赐告EMAIL。
博主回复:wuyishan@istic.ac.cn
IP: 123.191.73.*   [52]zy88093139   2008-12-3 08:50
武老师您好:
能用汉语发表吗?有人说能用汉语发表,说杂志社有翻译,是吗?

《机体生理功能之三——治愈脏器衰竭的科学理论》

引言

科学必须是经的起百分之百重复实践检验的理论。西医现阶段的循证医学有百分之百的重复治愈各器官衰竭的实践吗?有。西医现阶段的生物制药有百分之百的重复治愈各器官衰竭实践的药吗?有。西医现阶段的有百分之百的重复治愈各器官衰竭的理论吗?有。西医现阶段的循证医学有百分之百的重复治愈各器官衰竭的理论吗?没有。什么医学也有百分之百的重复治愈各器官衰竭的理论与实践呢?
本文就是以百分之百的重复治愈疾病的实践,从理论的总结来探讨医学科学的问题。这是系列文章,第一篇《机体功能医药学是融中西医学于一体的新医药学》。第二篇《遵循人生理规律做自己的医生“治未病”就可三十年不吃药》,
本文是第三篇。还有《机体生理功能医药学之四人人都是药物的检验者》《机体生理功能医药学之五食物、药、毒药、预防血栓的长生不老药》等
正文看下面的连接
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93&id=13322443&sty=1

与我的博客http://zy88093139.blog.tianya.cn/
博主回复:"能用汉语发表吗?有人说能用汉语发表,说杂志社有翻译,是吗?"我不清楚这两个问题的意思。在哪里用汉语发表?
IP: 123.119.192.*   [51]张其瑶   2008-11-21 10:20
武老师,我给您发了邮件,不知您是否收到。
博主回复:收到。
IP: 202.165.107.*   [50]杨玲   2008-10-20 10:49
谢谢武老师。
IP: 202.165.107.*   [49]杨玲   2008-10-20 10:02
武老师,周五的讲座可有精彩、让武老师记忆深刻之高论,可否简单分享一二?
学生冒昧了:)
博主回复:没去成,因为本单位里开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