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盲审?百度的解释: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
但是这个“匿名送审”,是“匿名”到何种程度呢?
略举仅仅我所见的博士论文盲审的形式:
一是论文中不能完全出现与作者有关任何信息,什么项目资助名称,发表文章等等,只要与作者有关的信息就一概不能出现(引用自己文章除外);
另外一种是:不出现作者名字即可的形式,而与作者有关的其他信息可以出现,例如作者发表的文章,作者学校,所受项目资助名称等;这里也包括好几种形式:A,作者所受项目资助信息出现,如本文受xx国家重大项目xx资助等等;B,发表论文的出现形式,有的附有作者发表的论文的信息,作者、题目、期刊号等等;有的略了作者信息,只列出论文题目;有的更直接,直接附加整个论文进去了……
学生不知道审稿专家是谁,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审稿专家若是想知道作者是谁,这个好像是极其容易的一件事啊…啊……啊…………
不知道“掩耳盗铃”式的盲审制度,对作者本身、或者盲审专家来说,作用和价值何在?
难道是相互“掩耳盗铃”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1-28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