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对于火灾问题的解读,比较依赖于技术和管理视角,然而辩来辩去,仿佛也找不到什么有效答案,如果能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经济学和社会学范围来讨论,似乎才有更大的实践探索空间。
火灾本就是一个经济问题,火灾总损失是火灾实际损失L和消防投资C的总和,谈及这一问题时,不能只注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如果只针对前者频繁推出技术手段或管理标准,则很容易忽视了L与C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此,不妨先将火灾系列行为放在经济视角下进行观察,有利于其在市场经济规律支配下运行,包括技术和管理的运用同样也要符合顺应消防经济学,毕竟社会资源投入都是有限的。
面对火灾的不时袭扰,己方大多数时段都处于一种静态防御,但所谓防御,并不等于只有提前预防这一种手段,正所谓:“寡者,备人也;众者,使人备己也。不尽知用兵之害,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在消防投资C所包含的三个环节中:预防、灭早、专业扑救,同样需要统筹兼顾,仅仅倚重于其中某一环节或两个环节就想把事情办好,都是不可想象的,常态化的预防缺乏持久的动力,对火灾预防效果的期望值不宜过高。
火灾保险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凡火灾保险没有广泛深度融入消防经济圈之前,整体火灾问题都将难以得到妥善解决,针对火灾这样的极小概率事件,如果没有火灾保险来对冲偶然火灾损失的风险,各家各户被迫高垒深堑,只会在消防投资这一块造成事实上的浪费,尽管火灾损失中除了财产损失还包括人员伤亡,但正如交通事故那般,无奈之下只得依靠保险来予以善后。
每个人对火灾风险的偏好不同,分为三种:风险回避者、风险中立者、风险激进者,故而在面对电动车进入地下车库充电等热点问题时都会产生明显分歧,由于个人对火灾风险的主观认知不同,经济实力水平的差异,这也导致各类规范标准在执行过程可能走样,加之规范编写之初,其尺度标准也取决于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如果规范过严必将导致部分人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反正火灾几十年才会遇见一次,即使遇见了也未必会出大问题,民众在贯彻实施标准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具体困难,标准的实施还要依赖于设备装置的可靠性,于是执行过程中以及最终效果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如果能跳出技术与管理相对狭隘的视角,首先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来看待火灾问题,借助经济规律来协调支配关于火灾的种种行为,情形或许有所改观,反过来,技术和管理也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优胜劣汰,每个人也有相对更为自由和多样的选择,有些事管得过多过细未见得就是好事,该放手时必须放手,毕竟火灾风险客观存在,任谁都不会视若不见,正如购买车辆保险的那一刻,哪怕个人开车的技术再好,大多数人还是会做出理智判断,即便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比火灾事故大得多,却也未见太多的争议与抱怨。
参考书目:《消防经济学》田玉敏 等编著
罗振宇:“基建狂魔”大宋如何打防御战(下)|《文明之旅》公元1004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2 1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