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潘承湘先生1962年在《科学通报上》中的会议纪要[1],在此转述会议和昆虫分类学的部分介绍。
“去年12 月中旬,中国昆虫学会在上海举行了1961年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昆虫学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并且明确几个生产实践中的关键性的问题。根据会议的要求和以往的经验,这次会议不以宣读论文为主,而采用了按基础学科分组进行专题讨论的方式。由于会前准备比较充分,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因而发言踊跃,争辩热烈,使会议充满了相互交流、自由探讨的气息。”
“会议首先组织'分类学的若干基本概念'、'昆虫生态学的若干新进展'、'植食性昆虫的食性和营养'、'杀虫药剂及昆虫毒理学的发展方向'等四个内容丰富的报告。其后,按分类形态、生理生态、药剂毒理三个组进行了专题讨论。”
“在'分类学的若干基本概念'、'昆虫分类和种型分化问题'等报告的启示下,分类形态组从种的概念开始,就物种分化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虽然大家都同意种是进化单位、繁殖群体、客观存在的分类单元,但有人认为只有种才是客观存在的分类单元,其他种以上和种以下的单元都是科学抽象。有人则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种以外的其他分类单元也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两种意见争论很热烈,并未得到共同结论。对物种分化现象,大多数代表都认为是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生态特性和生理特性的差异,表现在遗传上的不同。对于物种分化的机制及物种形成的途径的看法,有人比较强调营养因素的作用,但多数代表认为是各种环境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也有人从进化遗传的角度出发,认为变异是原料, 通过自然选择而出现新的类型。最后,大多数同志都同意把物种分化的机制概括为突变、隔离和自然选择三方面的作用。此外,会上对昆虫的分类系统、昆虫分类学的方法、昆虫的中文命名等,也进行了讨论。”
“在分组讨论中,代表们都能各抒所见,畅所欲言,较好地开展了争辩,但同时也由于系统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够, 缺乏更多的具体资料和数据,给更深入地探讨问题的本质、充分开展学术争鸣,带来一定影响。因此,代表们普遍感到,根据当前形势的要求,必须更加深入系统地开展某些基础理论的研究,以便进一步指导生产实践,推动昆虫学的发展。......”
欢迎老师们辨认照片中的各位前辈^_^。
参考文献
1. 潘承湘. 1962. 中国昆虫学会1961年学术讨论会. 科学通报. 1962年第3期: 43-4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8 04: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