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读《管子》4:《立政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2023-9-30 09:30
读《管子》4:《立政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立政篇》 13. 山泽能够防范火灾,草木繁殖成长,国家可望富足;使沟渠全线通畅,堤坝之水不会漫溢,国家可望富足;田野种植桑麻,五谷因地制宜种植,国家可望富足;农家饲养六畜,蔬菜瓜果齐全,国家可望富足;工匠不作刻花镂空、女红也不求文采花饰等奢侈品,国家可 ...
305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管子》3:《权修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2023-9-25 12:38
读《管子》3:《权修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权修篇》 7. 发现人们做有益之事,对其嘉许就要有实际奖赏;发现人们做有害之事,对其反对也要有具体惩罚。赏功罚过,对于亲身经历者而言得以真实兑现,那么,没有亲身经历者也就不敢乱为了。如果发现人们做有益之事,空自嘉许而没有实际奖赏;发现人们做有害之事, ...
4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管子》2:《形势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2023-9-20 13:55
读《管子》2:《形势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4. 不要因为不同宗不同姓,就不听取外人的意见;不要因为不同乡,就不采纳外乡人的建议;不要因为不同国,而不听从别国人的主张。听取意见建议,就要像天地对待万物那样,没有什么偏私偏爱。 5. 谋虑远大的人,可以与他共商大事;见识高超的人,可以与他探讨治国之道。 ...
54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管子》1:《牧民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2023-9-15 08:39
读《管子》1:《牧民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一、《牧民篇》 1. 不遵循天时,生产和财富就不能实现;不遵循土地耕作规律,粮食就不会充足;田地荒芜不被开发利用,意味着民众生活无着;君主挥霍无度,则民众无力满足之;不禁止奢侈品生产,则民众消费超出其能力。总之,不堵塞索取无度和奢侈这两个根源,社会稳定 ...
4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庄子》90: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3
2023-9-10 07:02
读《庄子》90: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3 如何借鉴《庄子》的思维方法和哲理应用于生态文明认识之中?要理解《庄子》的现实价值,可借鉴的只是庄子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其具体认识。例如,《庄子》中的“自然”,其含义是“自然而然”,并非是当今语言环境中所指称的“大自然”,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庄子的“‘自然 ...
2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庄子》89: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2
2023-9-5 06:14
读《庄子》89: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2 如何借鉴《庄子》的思维方法和哲理应用于生态文明认识之中?要理解《庄子》的现实价值,可借鉴的只是庄子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其具体认识。例如,《庄子》中的“自然”,其含义是“自然而然”,并非是当今语言环境中所指称的“大自然”,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庄子的“‘自然 ...
87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庄子》88: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1
2023-8-30 06:07
读《庄子》88: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1 如何借鉴《庄子》的思维方法和哲理应用于生态文明认识之中?要理解《庄子》的现实价值,可借鉴的只是庄子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其具体认识。例如,《庄子》中的“自然”,其含义是“自然而然”,并非是当今语言环境中所指称的“大自然”,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庄子的“‘自然 ...
46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庄子》87:如何读懂《庄子》之2
2023-8-25 10:02
读《庄子》87:如何读懂《庄子》2 读懂《庄子》,还要了解庄子的语文表达方式。 其一,《庄子》偏爱形象表达。《庄子》与《道德经》相比,从表达方式来看,老子更为注重字义词义的准确性,而庄子则更为注重用字用词的形象性。例如,“ 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 ...
52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庄子》86:如何读懂《庄子》之1
2023-8-20 10:34
读《庄子》86:如何读懂《庄子》之1 读懂《庄子》,首先要知晓庄子的哲理论述方式。 其一,采用寓言、典故等,以格之致知的方式,阐述其思想方法和哲学观点。例如,《养生主》有“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 ...
61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庄子》85:《杂篇》选释之13
2023-8-15 05:46
读《庄子》85:《杂篇》选释之13 “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 ”的意涵是 :惠施虽然学 ...
1054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0-3 1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