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读《庄子》83:《杂篇》选释之11

已有 1309 次阅读 2023-8-5 06:20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庄子》83:《杂篇》选释之10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虽未至于极,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的意涵是:有这样一种治理主张:把“道”之根本视为精妙的治理,把具体的制度视为失当的治理,把积累财富的治理追求视为不知魇足的追求,清静无为而天下得治。古代“治理之术”包含这方面的内容。关尹、老聃一家就偏向这种统治思路。他们以“无”“有”为概念、以“道”一以贯之构建其学说,以柔弱谦下的特性作为“道”的表现形式,以空虚无物的性质作为“道”的实质。关尹总结说:无形的“道”没有自己的形态,有形的物则将“道”展现出具体形态。流水就是“道”之动的具体形态,止水如镜就是“道”之静的具体形态,回声就是“道”之回应的具体形态,“道”就是似无形、似无声、似无色的存在。万物存在于其中则可稳定存在,万物不存在于其中则无法稳定存在,并不号令万物却自然而然地依存于万物。老子总结说:知晓自己有强势的一方面,坚守相对弱势的其他方面,就如同不作滔滔大河而为山中小溪一般;知晓自己有超出一般的优势,依然清醒认识自己的不足,就如同不作实满的大山而为虚空的山谷一般;一般人都争先,懂得“道”的人却情愿居后,老子总结说:“道”就是天下人当作尘垢(唯恐避之不及)的东西;一般人都追求实际利益,懂得“道”的人却追求空虚无物之理,没有获得实际收益的积聚反而感觉收获多多,他们立身行事,闲适而不费心力,自然无为而胜于智巧者之有为;一般人都祈求直接的福佑,懂得“道”的人却渐次而为即可保全,老子总结说:懂得“道”就可自行避免过错;懂得“道”的人处事会考虑长远性和关联性,老子总结说:过于坚硬的东西容易损毁,过于锐利的东西容易挫折。所以,懂得“道”的人以宽容对待万物,不损害他人。这些论述,不能说是达到了至高境界,至少可以说关尹、老聃算是古来对于“道”之博大精深有着深刻理解的真人。

转摘自钟茂初:<庄子>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397907.html

上一篇:读《庄子》82:《杂篇》选释之10
下一篇:读《庄子》84:《杂篇》选释之12
收藏 IP: 117.11.7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4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