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LetPub论文编辑的企业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tPubSCI

博文

为什么写博客对科学家很重要?科学博客写作入门指南 精选

已有 6381 次阅读 2022-5-27 08: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作为一名科学传播者,我给学术人的第一条建议是写博客。博客是个对学术人的科学、事业和个人都很有帮助的工具,但其作用却被低估了。

在本文中,我将简要介绍什么是科学博客,它可以为您做些什么以及初步方向和开始写博客的步骤。

什么是科学博客?

科学博客是网络上关于科学的、内容较长的文本,可以和科学的任何方面相关。

与社交媒体帖子相比,科学博客可以提供更多细节,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并为传统新闻提供不同的视角或额外的背景信息。

博客可以面向小范围的、非常具体的受众,也可以面向更广泛的普通受众。

另一个好处是博客是互动的。因此,科学家可以通过回答问题与读者互动。

科学博客对科学家的益处

要说为什么博客对科学家很重要,我有无数的理由。以下是几个最重要的原因:

 博客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通过各种创新的方式分享您的研究成果(包括目前在硬盘上休眠的数百张显微镜图像),而不仅仅依赖于发文章。

 博客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您提供主流媒体无法涵盖的额外背景,分享论文背后的更多故事。

 科学博客是快速纠正主流媒体关于您的研究或科学领域错误报道的有用工具。

此外,博客还可以用来帮助处理新闻话题中的错误信息,或分享您的看法,并与他人讨论对您来说重要的话题。

 博客可以作为您的定位声明。它让别人知道您的专业方向和您希望因为什么而为人所知。

即使是您在科研工作之外想倡导或热衷于什么东西,也可以在博客上讨论。

 科学家学过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却没有被教过如何向外行读者写作,但这是所有科学家都应该具备的技能。

博客提供了一个磨练您的技艺、发现您的声音和风格的机会。

 博客提供了发展其他技能的机会,如编辑和讲故事的技巧,以及项目和时间管理能力。

 拥有博客可以为您提供“博客圈”之外的许多机会。

写博客可能会带来合作机会、公开演讲邀请,甚至可能会带来额外收入或书约。博客还可以让您在专业和个人圈子里与他人建立联系。

 最重要的是,博客是分享研究成果的一种有趣且富有创意的方式。

以上益处对您来说哪个最重要,取决于您写科学博客的目标和您想触及的人群。然而,所有这些好处都将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存在。

在决定是否写博客之前,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1.    为什么要写博客?

有些人通过博客分享自己的研究或某一特定领域的最新科学新闻,有些人想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还有人可能想揭露科普真相。

可能性是无穷的,但决定您为什么要写博客是关键的第一步,这就引出了第二点。

2.    您想为谁写作,分享什么?

一旦您决定了“为什么”,就需要考虑为了“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有助于确定您将要写的帖子的类型,因而是至关重要的。

帖子的类型各不相同,可以是技术解说、科学故事、会议记录,或者分享科学活动的内部运作等。

3.    您打算什么时候写?

写科学博客最重要的一点是一致性。一些“博客大师”会说需要每周写两次博客,或者至少每两周写一次,但是您的科学博客的最佳频率是适合您的工作生活节奏的频率(譬如一个月一次?)。

另外,考虑一下谁可以为您写一些客座帖子,这样您就不会总是一个人在写写写……当然,除非您就想要这样!

最后我想说,创建和维护一个科学博客是一项时间投资,但您是可以像我一样获得回报的。我并不期待您读完这篇文章后立刻开始写,但我希望您想想它能为您带来些什么。

也许先迈出第一步,想想为什么要写、为谁而写和什么时候去写。

欢迎您查看我的播客SciCommToolkit中的剧集和练习,并阅读更多关于科学博客的内容。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社交媒体与我联系。

Instagram |Twitter | LinkedIn

国际期刊和出版社推荐LetPub编辑服务

QQ图片20190611152856.png

SCI论文润色、SCI论文修改、SCI论文专业翻译服务、英文论文修改

SCI论文英语润色同行资深专家修改专业论文翻译格式排版整理SCI论文图片处理Video Abstract

学术翻译英译中SCI论文查重LaTeX论文润色SCI论文写作讲座联系我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32242-1340402.html

上一篇:ICDIS 2022推荐作者使用LetPub语言编辑服务
下一篇:学术出版中,为何同行评审周期如此之长?四条对策解你燃眉之急
收藏 IP: 101.88.201.*| 热度|

17 许培扬 张学文 李万峰 郑永军 史晓雷 马臻 杨顺楷 都世民 曾杰 钟定胜 黄永义 谢钢 黄河宁 崔锦华 晏成和 张俊鹏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