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jian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jianhai

博文

华人生物学领域影响最大的奖项--吴瑞奖

已有 1410 次阅读 2022-11-13 16:2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华人生物学领域影响最大的奖项--吴瑞奖

何雪飞、陈俭海

 

在已故华人科学家之中,吴瑞教授(1928.8.14-2008.2.10)是一个耀眼和值得记住的名字。

吴瑞曾任康奈尔大学教授,出生于中国北京,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若以诺奖论英雄,吴瑞是常被学界鸣不平的英雄人物。

吴瑞教授是被誉为“DNA测序之父”。其早在1971年就创建了引物延伸法完成了λ噬菌体粘性末端的DNA序列测定。引物法为F.Sanger所继承,发展了双脱氧法测序,也为K. Mullis提供灵感来源,发展出了PCR,后来亦为M. Smith利用,发展了DNA定位突变法。1980年,Frederik Sanger和Walter Gilbert因为DNA测序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3年K. Mullis因PCR技术与M. Smith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目前,DNA测序和PCR的技术现已成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内的基本技术。吴瑞做出如此奠基性的工作却没有获得诺奖。因此,很多知情的国内外华人学者,多为吴瑞没有得诺贝尔奖而感不平。

饶毅【1】曾这样描述吴瑞的工作如何启发了后来的诺奖成果:“1971年,吴瑞将引物延伸(primer extension)用于DNA测序,成为Sanger测序法之重要一步。引物也用于其它两项诺贝尔奖的工作中:Kary Mullis的PCR,和Michael Smith的定点突变”。“DNA测序方法,Sanger的贡献最大,他发明了测序方法的几个关键步骤。他获得诺贝尔奖当之无愧。Sanger曾撰文表示,吴瑞1968年第一个测定DNA顺序。不过,68年的方法不能普遍应用、也不能测长序列DNA。71年吴瑞的引物延伸,是测序一个关键步骤。给奖是可以的。Sanger在1980年诺贝尔奖获奖演说没有提吴瑞的工作,但是他在1988年的《生物化学年评》长篇自传、在2001年的《自然医学》短文中,都肯定了吴瑞的工作。”

吴瑞具有学术上的多样性。他的贡献不仅仅是DNA测序,更是全方位的。1976他创建了linker和Adaptor,用于基因工程,成为cDNA克隆、差显示技术发展的重要条件。1988年以来,他又先后完成了抗虫、抗盐、抗旱水稻,对水稻增产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当然,提起吴瑞,恐怕大部分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科学从业人员,乃至学者教授,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吴瑞奖学金”。这一奖学金至今仍对生物科研领域的广大学子具有重要影响。

在改革开放初期,远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职的吴瑞教授向国家教育部建议尽快培养这一领域的年轻科技人才,同时他向美国数十所一流大学介绍中国的改革开放,并说服它们接受中国留学生,最终促成了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China–United States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开辟了国内大规模地选派优秀学生到美国学习生命科学的通道。而他发起的CUSBEA项目已培养了我国学生400余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如王小凡、王晓东、骆利群、袁钧瑛、施扬成为了国际一流的生物学家,一直活跃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

为传承吴瑞教授支持新一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杰出人才的精神和信念,吴瑞纪念基金会(RWMF)于2009年设立了 “吴瑞奖学金”,旨在激励亚洲最有前途的博士学生努力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未来领导者,截至2022年已有144位博士研究生获奖。而为了更好的帮助青年学者实现创新技术的成功和转化,曾经 CUSBEA项目培育的杰出前辈余国良老师和卫颖飞老师于2022年出资筹建了吴瑞天使基金(Ray Wu Angel Grant,RWAG),旨在资助初露端倪的科研成果,从而扶持有潜力的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各自应用场景,践行“中国原创,改变世界”的梦想,首届吴瑞天使基金的获得者也是曾经2013年吴瑞奖学金的获得者蒋岚和冯家烜。吴瑞先生的精神薪火传承,推动着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1998年,这些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从中国大陆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在北美大学或研究机构任助理教授以上职位的华裔生物学者以及在工业界做到项目领导以上的华人成立了“吴瑞协会“后更名为”华人生物学家协会“(Chinese Biological Investigators Society,CBIS)旨在为华人提供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生命科学的前进,促进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

吴瑞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对学生。为纪念吴瑞教授杰出的科学事业以及在促进中美科学和教育交流方面的不懈努力,华人生物学家协会设立了吴瑞奖、青年奖以及教学奖。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吴瑞奖作为一个科学奖项,是直接奖励给一线知名学者,虽然并不如“吴瑞奖学金”那样为人所熟知。

吴瑞奖授予那些在生命科学领域做出重大发现的科学家。目前是华人在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也最具公信力的奖项。

该奖项自2009年设立以来,授予的科学家包括:

授予年份

科学家

高校单位

主要领域

2018

陈志坚

德州大学

天然免疫

2018

董欣年

杜克大学

植物免疫机制

2016

谢晓亮

哈佛大学

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

2016

付向东

加州大学

RNA基础生物学

2013

王小凡

杜克大学

肿瘤微环境

2013

林海帆

耶鲁大学

干细胞生物学

2011

管坤良

加州大学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长,器官大小的控制,和肿瘤发生

2011

施一公

清华大学

结构生物学

2009

张毅

哈佛大学

表观遗传学

2009

施扬

哈佛大学

表观遗传学

青年奖授予在科研生涯早期就已经在生命科学领域内取得重要成果的科学家。该奖项设立以来颁发给8名青年科学家:

授予年份

科学家

高校单位

主要领域

2018

张鹍

加州大学

组学新技术的开发

2018

刘志华

中国科学院

肠道微生物

2016

陈玲玲

中国科学院

调控RNA与干细胞

2016

祁海

清华大学

抗体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

2013

康毅滨

普林斯顿大学

乳腺癌扩散的分子机理

2013

邵峰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天然免疫

2011

董欣中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痒与炎症机制

2009

许献忠

密西根大学

神经元的多项任务执行

教学奖授予为生命科学的教育事业,尤其是为中国高校的教学、教学组织和教学体制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科研工作者。

授予年份

科学家

高校单位

主要领域

2018

骆利群

斯坦福大学

神经生物学

2016

李沉简

北京大学

神经疾病的分子和细胞机制、肿瘤新药开发、基因编辑和相关哲学与伦理问题

2011

钟伟民

耶鲁大学

发育生物学

 

2022年12月19-22日,因疫情延期两年的第十三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双年会将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大都会酒店举行。同时在中国杭州的西湖大学举行卫星会议。会议中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学家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人类生命科学领域的新进展,并且揭晓2022年吴瑞奖、青年奖和教学奖的获得者。

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君子爱生 得之有道-饶毅 2014/11/25 http://www.nibs.ac.cn/newsshow.php?cid=4&id=871

CUSBEA 40周年:独家专访王小凡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1979711606394597&wfr=spider&for=pc

(新中国档案:邓小平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战略决策http://www.gov.cn/govweb/test/2009-09/30/content_1430681.htm

(中国工程院院士馆:吴瑞 https://ysg.ckcest.cn/

(华人生物学家协会https://www.cbisociety.org/

(吴瑞基因会http://www.raywumemorialfund.org/wp/about-rwmf/

作者:何雪飞、陈俭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24852-1363540.html

上一篇:分子演化英雄谱之-李文雄
下一篇:科学与伪科学宗教的博弈:一位华人演化生物学家的独特贡献
收藏 IP: 67.176.179.*| 热度|

1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4-2 1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