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国际开展概况前言

已有 889 次阅读 2023-2-15 12:58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国际开展概况

作者:丁文京

版权:国作登字-2022-A-10011119

前言

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微生物生态系统,其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是细菌。肠道微生物的特点是密度高,多样性广,相互作用复杂。这种复杂的肠道微生物群的任何失调,无论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或者是发生位置改变的,都可能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后果。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被定义为小肠内细菌过多和/或类型改变,是以小肠内存在过多细菌为和/或出现大肠细菌特征,曾经被描述为肠淤滞综合征背景下发生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涉及最多疾病的肠道微生态失衡。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现在被认为是一种与多种临床条件相关的疾病,没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典型危险因素,是几种非特异性胃肠道和非胃肠道症状的原因。遗憾的是,虽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当今地球上困扰人类最多,但是却是最被忽视和诊断不足的疾病之一。数以亿计的人默默忍受,而这种情况的影响对他们的消化和免疫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作为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正常情况先小肠细菌很少,每一毫升小肠液细菌的数量不超过1000个。人体预防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有几种内源性防御机制,包括胃酸分泌、肠道运动、完整的回肠-盲肠瓣膜、肠道分泌物中的免疫球蛋白以及胰腺和胆汁分泌物的抑菌特性等。其中任何一个机制受到破坏或功能异常都可能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病因通常是复杂的,与保护性抗菌机制的紊乱(例如,食物中毒、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免疫缺陷综合征)、解剖异常(例如小肠梗阻、憩室、瘘管、手术盲环、以前的回肠盲肠切除术、胃旁路手术)、小肠运动障碍(如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放射后肠病、小肠假性梗阻等)有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一些患者中,可能涉及一个以上的因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一个特点是非常个性化,每个人的发病机制不同,给治疗带来的挑战是没有一刀切的治疗方案,需要在充分了解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病原因的基础上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治疗是复杂的,解决所有原因、症状和并发症,并充分个性化。在抗菌的同时,还需要包括治疗潜在的疾病和互为因果的共病、提供正确的营养支持和防止复发。

虽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涉及广泛的疾病。但是,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认识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至今仍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疾病。过去认为只发生在少数患者中,现在很明显,这种疾病比以前认为的更普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表现各异,从症状轻微到患有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吸收不良、贫血和骨质疏松。目前的文献检索还无法确定一项评估健康志愿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病率的研究,不同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与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检查方法有很大关系。由于缺少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金标准,其患病率和在其他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不确定;对复发症状患者的最佳治疗也是如此。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研究爆发式的进展,国际上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的研究和教育也在开始进入快车道。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由于这些信息太新,许多从事医疗、营养和健康管理的人员还没有接触到最新的研究结果以有效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方法,缺少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健康和其它疾病的关系。

鉴于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这个领域,国内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作者撰写本书希望通过介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国外的进展情况,为国内医务工作者和从事疾病管理的人员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信息,推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相关疾病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国内在这个领域的学术水平和临床诊疗技术,造福大众健康。同时,也希望能为中国的临床研究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研究方向参考,提高临床科研的广度和深度。

本书将从以下几个版块介绍国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展的概况。

1、有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国际标准简介

2、有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主要学术会议简介

3、有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教育概况

    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研究进展和治疗进展,将在另外的书中予以介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094-1376355.html

上一篇: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温度 补充
下一篇:氢和甲烷呼气试验研究历史进展之序言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