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破除论文“SCI至上”:
[历史] 艾萨克·牛顿斗不过“同行评议”!
一、艾萨克·牛顿,输给“同行评议”
艾萨克·牛顿(Sir Isaac Newton)?没错,就是该牛顿!
大名鼎鼎,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上位列第2的牛顿,居然斗不过“同行评议”!
1660-11-28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在1665年出版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期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哲学汇刊”。该期刊也是世界上第一份采用同行评议机制的科学期刊(peer-reviewed journal)。
牛顿向该刊的第一个投稿为 1670年的《光和色》。Peer-reviews 有胡克(Robert Hooke,1635-07-18 ~ 1703-03-03)等。由于意见比较严厉,牛顿的回信非常愤怒。牛顿的回信在《哲学会刊》上刊出。
1687年前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时,遇到类似的问题。
时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07-18 ~ 1703-03-03),又给小牛顿上了生动的一课!“你的成果不可能得到皇家学会的支持,学会不会为你的书支付一分钱的出版费。”
(1)Grove Wilson 原著,曾宝施编译. 科学家奋斗史话[M]. 上海:生活书局,1947年04月. 第 268、269 页.
(2)王一梅. 苹果树下的传奇 牛顿传[M]. 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 第 124 页.
连牛顿都输了!
“同行评议”,天下无敌!!
Peer review: Troubled from the start?
Peer review: Destroys true sciences from the start?
难怪“中国工程院院长、上海市市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徐匡迪院士,大声喊出“颠覆性技术是被专家‘投’没的。”
二、同行评议真的会迫使“学术水平普遍下降”吗?
2017年Sir Richard Roberts(1993年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这样说。
还有丁肇中说过的:“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同行评议的先天性内在的本质性缺陷:
(1)用旧知识评论新知识;
(2)打击对手(同行是冤家)。
三、1905年爱因斯坦“奇迹年”的直接原因:没有“同行评议”!
所谓“原创”,就是【只有爱因斯坦自己明白】,同时【别人不太明白】。
人类应该庆幸!
当时德国《物理年鉴 Annalen der Physik》的拒稿率只有百分之几。
普朗克和维恩才是1905年爱因斯坦“奇迹年”的真正创造者!
参考资料:
[1] 麦克·哈特.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M].
[2] Michael H. Hart, The 100: A Ranking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ersons in History [M].
http://www.colchestercollection.com/authors/H/michael-h-hart.html
[3] The 100: A Ranking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ersons In History [M]. June 1, 2000, by Michael H. Hart (Author)
https://www.amazon.com/100-Ranking-Influential-Persons-History/dp/0806513500
[4] 张永祥,2014-01-16,没见过牛顿“原版论文”的请看过来 精选 [EB/O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418-759696.html
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成立于1660年11月28日。354年中,其在科学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许多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都曾是皇家学会会员,如波义耳、牛顿、法拉第、开尔文、托马斯·杨、瓦特、麦克斯韦、卡文迪许、赖尔、达尔文、霍金等。1665年,皇家学会创立了自己的出版物(世界上最古老的期刊出版者)《哲学汇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于1665年首刊,也是世界上第一份采用同行评议机制的科学期刊(peer-reviewed journal)。
牛顿给《哲学会刊》提交他的第一篇论文《光和色》后,按照惯例,英国皇家学会三位学者被指定为评议专家,只有胡克提出了批评意见,并在学会的会议上宣读。同样按照惯例,奥登伯格将意见反馈给了牛顿。由于意见比较严厉,牛顿的回信非常愤怒,称“很高兴这样尖锐的批评削弱不了文章的任何部分”,这封回信被刊登在《哲学会刊》上,在当时的英国科学界影响很大。牛顿那篇文章原文见下文图片(系统传不上附件)。
[5] The Newton Project, 2003-09, Robert Hooke's Critique of Newton's Theory of Light and Colors (delivered 1672) [EB/OL]
http://www.newtonproject.ox.ac.uk/view/texts/normalized/NATP00005
[6] Csiszar A. Peer review: Troubled from the start[J]. Nature, 2016, 532(7599): 306-30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532306a
[7] Grove Wilson 原著,曾宝施编译. 科学家奋斗史话[M]. 上海:生活书局,1947年04月. 第 268、269 页.
http://www.modernhistory.org.cn/detail.htm?fileCode=c45935660fbd4fa4a4a556e3ee7107ea&fileType=ts
[8] 王一梅. 苹果树下的传奇 牛顿传[M]. 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 第 124 页.
[9] 2018-08-28,牛顿和胡克的三大争议故事 [EB/OL]
https://www.sci100.com/kxjs/qwys/6257.html
https://www.pxcodes.com/edudetail/100056.html
争议的结果:这次打击还使得主张光学微粒说的牛顿将大部分内容已完成的著作《光学》一直延迟到胡克过世后才出版。
[10]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19-04-30,徐匡迪院士:中国颠覆性技术是被专家“投”没的 [EB/OL]
http://www.acfic.org.cn/fgdt1/zjgd/201904/t20190430_120889.html
或许是徐匡迪感到“个人意见”说出来后得罪人,发言末了,他频频向台下的学术同道们作揖,而他得到的则是全场长时、热烈的掌声。
[11] 徐匡迪:别把颠覆性技术“投”没了[J]. 国际品牌观察, 2016年第10期
http://www.cqvip.com/Main/Detail.aspx?id=670138682
[12] 施郁,2016-08-01,爱因斯坦被拒授过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位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95-993806.html
全部发表在Annalen der Physik。当时该刊拒稿率只有百分之几。
[13] 科学网,2008-11-13,《探索》杂志:爱因斯坦一生中的23个错误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11/213197.html
[14] Jens Brümmer. How genius can smooth the road to publication [J]. Natute, 426(6963): 119-1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426119b
[15] John Maddox, How genius can smooth the road to publication - If at first your paper doesn't succeed, try, try - and try to find a brilliant supporter. Reply [J]. Natute, 426(6963): 119-1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426119b
相关链接:
[1] 2020-07-25,破除论文“SCI至上”:成就伟大科学成果的,是编辑,而不是科学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3559.html
[2] 2020-07-23,[待考证] Zenas 公理:阿加西教授(Joseph Agassi)于1980年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3254.html
[3] 2019-12-02,[随笔]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4] 2019-12-21,爱因斯坦“奇迹年”的直接原因:没有“同行评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0941.html
[5] 2020-07-21,[讨论] 住监狱是否能做出更好的科技成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2966.html
[6] 2020-07-22,羡慕居里夫妇当初的科研条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3092.html
[7] 2020-05-20,破除论文“SCI至上”:科技评价,到底评不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4068.html
“同行评议”和“不评议”的有机结合。
显然,在靠近“未知”的地方,应该淡化同行评议;
相反,在靠近“已知”的地方,应该强化同行评议。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在没有评法,就恢复“年限”为主的方法吧!
论资排辈: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妇、……,反而安心!!佩雷尔曼不至于“被”下岗。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不至于“被”江郎才尽多年。
确有“特殊贡献”的,适度提前。
参考资料:
[1] 人大教授:“破五唯”对顶尖人才意义更大,计红梅,中国科学报,2020-02-29, [EB/O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2/436406.shtm
我建议大幅减少评审数目,通过同行评议将最杰出的一部分人区分出来就可以了。
(2)日本实行“不跟科研成果挂钩的薪资政策”,不也是诺贝尔科学奖“井喷”吗?
参考资料:
[1] 刘庆宽,2019-10-11,又有日本人获诺奖!扒一扒这所诺奖最多的大学 精选 [EB/O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255-1201481.html
[2] 中国科学报,2019-12-16 第1版 要闻,日本诺贝尔奖为何“井喷” [EB/OL]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2/352012.shtm
(3)人心!人心!!人心!!!
福泽谕吉抄袭褚少孙说: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司马迁的《陈涉世家》里有:
褚先生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3 0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