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中子星物理导论》及其使用介绍
热度 3 俞云伟 2024-3-21 15:45
《中子星物理导论》 及其使用介绍 《中子星物理导论》一书于 2022 年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主要面向天文学和物理学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旨在阐述中子星相关概念的由来和发展、全景式地展示中子星模型的基本框架。全书包括一个绪论和十章内容,其中前三章介绍物态、结构以及热 ...
413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写给大一学生的一些话
热度 5 俞云伟 2021-10-30 18:05
近日参加了两次面向本院大一新生的座谈会。这是一项学院的常规工作,历年都有举办。几年听下来,除去一些具体的事项外,同学们总会反映一些共性的困惑。因为时间原因,我无法在现场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完全说给你们,并且也很难通过现场传递给更多没有参加座谈的同学,所以今日抽点时间写一写。 首先,同学们 ...
907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高校自然科学课程的思政建设
热度 1 俞云伟 2021-6-7 18:47
高校自然科学课程的思政建设 ——以《普通天文学》教学实践为例 1 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内涵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育人的内涵既包括对知识、规则和技能的培训,也包括对这些知识、规则和技能背后的产生逻辑和思想内涵的传授,还包括对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意趣的塑造。换 ...
648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课程思政有感
热度 1 俞云伟 2021-4-10 11:13
昨日邀请南京大学李向东老师来校讲座,谈《宇宙简史中的课程思政实践》,其报告朴实无华、发人深思,引起在座诸多老师的探讨。今日记下几点个人的瞬时感悟,待日后再做深思。 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我极为赞同李老师的观点,实际上也是本人多年来所践行的,那就是自然科学的教学要高度重视科学史,把知识点的讲解还原到 ...
4461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春联四对
俞云伟 2021-2-5 15:33
合家吉祥 高堂安康天伦乐享 稚子欢愉蒙学精进 春归江城 春雨滋江汉龟蛇共舞 和风拂荆楚凤鹤齐鸣 启运光年 波煞射电破重霾 新星辐光照 宇寰 此联有两层意思: (1) 寓意-希望新的一年,“波煞” ...
432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桂子山谈天:(3)西方天文学源流
俞云伟 2020-4-6 10:33
现代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学均起源于西方,所谓西方确切地讲专指欧洲,而欧洲文化传统的源头则来自于古希腊和古罗马。非常有意思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核心区域的地理环境其实并不具备形成强大农耕文明的大河平原条件,因此并不属于我们通常所讲的四大文明古国。然而,古希腊所在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之间的爱琴海恰好具有星罗 ...
717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桂子山谈天:(2)古代中国天文学
热度 1 俞云伟 2020-4-1 11:22
古代中国天文学 前文讲到,至少到春秋时期我国的历法已相当成熟,从春秋至秦出现过 黄帝历 、 颛顼历 、夏历、 殷历 、 周历 、鲁历等几种不同的历法,合称古六历。它们对于一年的开头常常有不同的定义。遗憾的是,所有这些古历法均已散佚。但它们的存在仍然是值得确信的 ,毕竟历法的发展具有一个逐渐演变的 ...
1239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桂子山谈天:(1)天文学的起源
俞云伟 2020-3-29 14:54
天文学的起源 天文学是人类极为古老的一门学问,我们很难确切地给出它的起始时间。不难想象,即使在人类的智慧懵懂未开的时候,人们也应该很容易感受到昼夜的交替、月面的盈亏、四季的循环等天文效应,从而形成日月年的概念。当然,我们不能仅把这样一些直观的感受就简单地称作是一门学问。真正体现人类智慧的更 ...
69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相对论是怎么想出来的
俞云伟 2020-3-10 15:28
对相对论的学习常常是物理专业本科生的一个难点。博主认为最重要的是需要理清楚建立相对论的思路历程。我们先来看狭义相对论建立前后的情况。一方面,很多人相信所有的物理规律应不依赖参考系(至少是惯性系)的选择,即(狭义)相对性原理,这显然是一种极为朴素的合理的想法。另一方面,描述电磁规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却 ...
4754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子星物理导引》绪论
俞云伟 2020-3-8 17:18
封城 40 多天了,在家的时间倒算充裕。近段时间为开设的网课写教材,初成框架,这里发个序章,祝忙前忙后的夫人节日快乐。两天时间写得仓促,还需慢慢改进,望提建议。 上篇 如果以一种超凡的视角来观察宇宙,我们会发现它就像是一团不断膨胀的 “ 气体 ” ,而组成这团气体的 “ 分子 ” 恰 ...
6387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8 1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