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生活生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ntec007 友诤友直友谅

博文

龙舟A架论

已有 6582 次阅读 2019-4-28 05:07 |个人分类:三生有幸|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On A-Frame: Form-Will, Taichi and Pa Kua of Dragon Boat Technology

A架论——龙舟技术之形意、太极与八卦

 牧童小三

Department of Engine, Left Division, TAD Academy

First Draft: July 22, 2018; Revision: April 26, 2019

今晨照常龙舟训练。两小时下了五公分雨,按国家标准,至少是大雨。全船满员,包括五名新队员。精神可嘉!

出门前只记得穿上防水衣服,带上更换的衣服,却忘了戴上更加关键的帽子。划船时只好将衣服连带的帽子翻上来戴上,捂得严严实实的。外面的雨是打不着脑袋,温度一上来,脑袋就开始胡思乱想,边划边琢磨这个龙舟技术与形意、太极、八卦之间的相通之处。

龙舟技术之核心在于A架,英文叫做A Frame. 两手拿桨,举起伸直,就成了一个大写的字母A。知道了这个A架,就算是入了门,后面的训练就是如何保持在整个入水、发力、出桨的全过程中维持这个A架。

A_frame-paddler.png


    初学者往往不理解这个A架的作用。现代主义建筑大师Louis Sullivan曾经说过,形式追随功能( form follows function)。说得一点没错,龙舟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以最小的力量做最大的功。但凡学过一点静力学(Statics)的都明白,W = F x d x cos(theta).  F 是力,d 是每一桨的行程,theta 是力与行程之间的夹角。教练在训练时除了强调A架之外,经常讲的一个词就是90-90,即两个90度。只有当桨与水面保持了两个方向的90度,这个theta角才是零度,cos(theta)才能达到最大值。

    这是划船的基本科学原理,可是,说者容易再者难。Alas, easy saying than done! 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光如此,我今天的体会是,绝知此事要躬着身子行!这个可能需要一点中国传统武术的素养。且听牧童小三接着瞎掰乎。

龙舟之形意

    所谓形意,一形二意。形即A架。意在何处?意在腰。左桨在左腰,右桨在右腰。什么叫意?就是你吐气发力时,意念在哪?一个很简单的比方:开车。开车时你看哪?你的眼睛看着哪,你的车就往哪走。这个与你的手怎么动没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但手是被眼睛领导的)。所以眼睛在哪,手就会自然跟上。开车时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手上,肯定开不好车。划船也一样,如果意念在手,那完了,两下就累了。意念在腰,你的A架在动作过程中就不会变形,cost(theta)才能保证在全程中趋近于1,我们才不会作“杨白劳”。意念在腰,你的脊、肩、肘、腕诸关节才能放松,力量才能规整,在发力时F才能达到峰会。意念在腰,入水时才能保证是身子在往下沉,而不是手把桨往水里插(如果这样,A字肯定变形了)。意念在腰,才能做到力量从脚、膝、髋、脊、肩、肘、腕逐节发出。噫,这已是太极技术了!

龙舟之太极

    形意、太极其实是一家。我把它们分开来讲,只取太极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之母劲掤劲。这也是太极的入门技术。

    掤,通俗的话讲,就是得端着。在龙舟技术里,端个啥?就是时刻得把A字给端着。太极拳谱通常讲不要用劲,可是第一劲就是掤劲。看似矛盾,实则不然。A架端着,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初上船的队友,一开始最累的是上手,抬不起,就是掤不起,A变成了C,整个架子都散了,更别说御敌了。

掤劲的习练没有什么决窍,唯有肩、肘力量、耐力上来了,才能时刻掤着。

龙舟之八卦

    我完全不懂八卦,所以这节基本是抛砖,希望能引到美玉上船。当年张三丰在武当山曾说,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象生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所以张三丰独创太极拳和太极剑,他的初恋情人灭绝师太再创两仪剑法,再过了若干年,河北籍外卖小哥董海川在安徽九华山得遇道家高人“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学习八卦掌的人很多,得道的却很少,最有名的大概也只有伍豪一人。八卦掌强调以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路线,身法要求拧转、旋翻协调完整,在走转步似行云流水,走如游龙,翻转似鹰。

    八卦要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In Sync是龙舟队的根本之根本。把头抬起来、侧睨斜前方之美女和小鲜肉,才能真正听到全队的各种八卦新闻.

    Paddles up!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3568-1175886.html

上一篇:《论语 雍也第六》(9+10)
下一篇:中文文章的摘要不需要主语了吗?
收藏 IP: 99.246.169.*| 热度|

2 杨正瓴 黄河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0 0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