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宫365”科学大实验中有一群特殊的乘员,他们很乖很安静,不张扬也不说话,但是他们有一颗炙热的心,一颗敢于为航天事业牺牲自己的心。他们值得我们尊敬,这种航天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看看我的这些小伙伴们,跟他们问个早安然后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他们是月宫一号舱里真正的英雄,他们就是为科学而生的月宫黄粉虫。
黄粉虫在“月宫一号”舱里算是明星乘员,人家可不是只在国内出名,名声早已漂洋过海。2014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红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多人长期密闭有人实验,“月宫一号”也成为了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在105天实验中, 黄粉虫作为世界首次被引入到该类系统中的动物,并在系统中发挥了提供动物蛋白同时处理植物废物的重要作用, 也是我们团队能够世界上首次成功创建四生物链环系统的关键一环。实验结束后,舱内的黄粉虫跟随月宫团队飞往世界各地,在月宫团队的极力推荐下,黄粉虫成了国际同行都知晓并高度认可的航天小明星。
俗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一听就知道黄粉虫有几把刷子了吧!人家可不是吹吹牛,黄粉虫在舱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黄粉虫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的可食用的虫子,黄粉虫成虫含有高达60%的蛋白质,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还含有磷、钾、铁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所以黄粉虫可为舱内志愿者提供动物蛋白。其次,黄粉虫可以处理系统中部分不可食生物量,例如小麦秸秆,蔬菜的老叶子等,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系统的鲁棒性。第三黄粉虫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还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上面说了这么多黄粉虫的优点,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月宫365”实验中喂养的黄粉虫。黄粉虫共有13节,颜色为黄色并有光泽,呈圆筒形。各节连接处有黄褐色环纹,腹面呈淡黄色。身体直,皮肤坚硬,中间部分较粗,腹部末端一节较小。头缝呈U字形,咀较扁平,眼睛几乎看不见。尾部突尖,向上弯曲。下面图中黄粉虫每只重量在0.1克左右。
文章标题是月宫黄粉虫—为科学而生,为啥是为科学而生呢?当黄粉虫完成了自己的两个使命(处理不可食植物、呼吸产二氧化碳)后要完成自己最后一个使命(为志愿者提供动物蛋白)。而我每次在帮他们完成最后一个使命的时候内心都会五味杂陈,这个时候我都会开导自己,他们是这个系统的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来保障系统更好的运行,是为科学而生的。黄粉虫虽很渺小,但他用生命告诉我即使你再渺小也可以做出自己巨大的贡献。从黄粉虫身上我慢慢的体会到人应该有敢于牺牲自己为祖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决心。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黄粉虫在月宫舱内的食用方法。方法一将黄粉虫放置于平底锅中炒至酥脆,然后与小麦一起粉碎至面粉中,经发面蒸成馒头;方法二用植物油炒熟直接食用。下图为油炒之后的黄粉虫和志愿者食用黄粉虫。
油炒之后的黄粉虫味道与油炸蚂蚱和知了味道类似,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香、嫩、酥、脆,余味微苦但香味回味悠长。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按照我说的方法炒一次黄粉虫品尝一下,看看能不能品出我说的味道!也敬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月宫365”实验志愿者周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1 1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