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钒酸铋材料中量子电导现象的发现
郝维昌 2020-7-23 09:33
宏观量子现象是物理学中热点问题之一,根据兰道尔理论,常温下的量子电导是通过形成一维导电通道得以实现的。阻变随机存储器作为新型存储机制因其简单的三明治结构,易制备,可用于人脑计算模拟,有多级存储潜能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其存储机理是基于链接上下电极的导电通道在电压得控制下形成或者断裂完成对逻辑电路 ...
43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缺陷研究之六— Aurivillius相Bi2MoO6电阻转变过程中氧空位的动态弛豫行为研究
郝维昌 2019-8-6 09:47
在纳米尺度范围下,材料的比表面大,表面失配和低配位原子必然存在。纳米材料表面缺陷类型十分丰富,包括表面原子失配、表面极化、表面非晶化、表面掺杂与杂质吸附、表面空位及复合空位等,这些缺陷对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结构、光谱吸收及光生电子空穴的激发、迁移和复合的过程均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缺陷由于具有微区化,电子 ...
698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基于BiVO4薄膜的非酶光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
郝维昌 2019-5-5 18:18
血糖监测在食品、医药和生物科学领域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为重要,精准、快速的血糖检测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从而减缓病患的痛楚。光电化学酶葡萄糖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设备简单、响应速度快等特点,是目前临床检测葡萄糖浓度的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分析方法。然而,葡萄糖氧化酶在固定化过程 ...
55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高压下二维碘氧化铋的电子相分离
郝维昌 2019-2-22 09:34
二维材料一般具有物理性质奇特、对外部环境响应敏感等优点,极有望发展为下一代新型光电性能器件、能源存储器件等。卤氧化铋BiOX具有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 2+ 层为中心主体结构,两侧分别边为卤素原子X,以X-Bi-O-Bi-X为基本结构单元在(001)方向上交错堆垛排列。在实验和理论上关于BiOX在掺杂改性、晶面工程、应力 ...
4648 次阅读|没有评论
TiO2(110)单晶表面氧空位的原位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
热度 2 郝维昌 2018-4-28 18:18
在纳米尺度范围下,材料的比表面大,表面失配和低配位原子必然存在。纳米材料表面缺陷类型十分丰富,包括表面原子失配、表面极化、表面非晶化、表面掺杂与杂质吸附、表面空位及复合空位等,这些缺陷对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结构、载流子的行为,均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缺陷由于具有微区化,电子态密度极低特 ...
951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缺陷态对半导体材料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活性影响的研究
热度 1 郝维昌 2018-2-9 15:16
在纳米尺度范围下,材料的比表面大,表面失配和低配位原子必然存在。纳米材料表面缺陷类型十分丰富,包括表面原子失配、表面非晶化、表面杂质吸附、表面空位及复合空位等,这些缺陷对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结构、光谱吸收及光生电子空穴的激发、迁移和复合的过程均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缺陷由于具有微区化,电子态密度极低特点, ...
1303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应力调控之二:二维层状BiOBr纳米片的电子结构以及光电性能的研
郝维昌 2017-6-6 14:10
半导体材料的光谱的吸收特征,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激发、迁移和复合的过程以及它们的电极电位对于其在光电,光化学中的应用至关重要。上述物理过程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带隙、费米面的位置及电子有效质量这些基本电子结构特征。应力工程能实现对半导体的电子结构连续可控的调制。尤其是以二维层状材料为代表的纳米材料,应力对 ...
9212 次阅读|没有评论
纳米形貌的背后-应力调控BiOBr纳米片的电子结构及性能
热度 5 郝维昌 2015-12-28 10:13
连续可控的调节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结构对于其在光电,光化学等一系列领域内的应用极其重要。对于光催化半导体材料而言,带隙大小,带边 ( 导带底和价带顶 ) 位置以及能带的形状分别 决定了其吸光能力,氧化还原能力以及载流子的有效质量。这些性质是影响半导体光催化剂效率的主要因素。调节半导体材料的电子材料的传统 ...
9598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5
新型的p-区光能转化材料-Bi24O31X10 (X=Cl, Br )
郝维昌 2014-12-24 13:44
由于具有弥散的能带结构以及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p - 区半导体被认为是一族新型的可见光光催化剂。 p - 区半导体的价带顶和导带底往往由电子的 s 、 p 态组成, s p 杂化轨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能够促使 p - 区半导体形成弥散、尖锐的能带结构,产生有效质量更轻的电子和空穴,从而具有更高 ...
894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