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置顶 · 故乡的麦田
热度 3 2021-4-4 10:16
我的故乡在北方山东的乡村,与邻村中间有一大片麦田,麦田南北窄,东西宽,田垄交错在麦田中,种着小麦时,绿意盎然;即便是小麦收割完,似乎也还有着无限活力。 每次回故乡,我都喜欢到麦田里走走,欣赏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奶奶告诉我,这儿种的是冬小麦,10月份播种,来年5月份收割,要经历一个冬天漫长的休眠期,度 ...
3008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3
生存还是毁灭
热度 3 刘秀梅 2025-1-23 10:01
——哈姆莱特“疯”背后的人物性格和理想现实之矛盾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哈姆莱特怀有高贵的理想,却不得不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泯灭的黑暗现实,并与之殊死抗争。哈姆莱特被称为“忧郁的王子”,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常被深沉的无力感和幻灭感笼罩。为了给父亲报仇,哈姆莱特不得不“疯”,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针锋 ...
429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论“人才下沉”
热度 4 刘秀梅 2024-11-15 09:43
近年来,我国人才向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聚集的趋势发生了改变,人才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形成了“人才下沉”的现象。作为当代青年,我认为这种现象既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发展与就业中的问题,值得我们客观分析,理性应对。 从直接影响看,“人才下沉”对国家人才资源平均分配,促进各地区、 ...
3011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4
适当焦虑是创造之根基
热度 1 刘秀梅 2024-10-31 19:35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愈加激烈,给人带来一种无处不在的焦虑感。人们往往想摆脱焦虑的缠绕,但有人认为焦虑是创造力的根基。依我之见,适当且不失理性的焦虑和紧张感是创造和进步的动力。 诚然,社会在不断进步, “仰之弥高则弥坚”。生活质量的改善会带来竞争机会的增多,人们对更高水平 ...
161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刘秀梅 2024-9-4 19:32
晚春时节的江南,正值梅雨期,空中阴云密布,颇有 “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公园中的小路斗折蛇行,消失在无边的绿色的海洋中,无影无踪。 16岁的我,茫然地走在公园小路上,我多么盼望“柳暗花明”,但现实却恰如这沉闷的空气压抑着我。我挺不了身子,因为刚想抖擞精神就被残酷的现实折磨得气喘吁吁,甚至奄奄一 ...
21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庄周与孟轲
热度 4 刘秀梅 2024-8-30 17:40
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千秋流传,经万世磨砺,仍然熠熠生辉。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自成一家,各抒己见,探做人之理,求治世之道,庄子和孟子便是两位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清静无为,天性自由,学做真人。孟子讲求仁义礼智,王道保民,仁政济世。两位先贤独树一帜,思想成就独步一时。斯人已逝,然时至 ...
2710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秋桐,可怜又可恨
热度 5 刘秀梅 2024-8-27 17:04
秋桐在《红楼梦》中的描写并不多,却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读罢秋桐,令人又怜又恨。怜者,缺少见识,头脑简单,心胸狭窄,鼠目寸光;恨者,搬弄是非,嫉妒心强,尖酸刻薄,斤斤计较,因小失大,粗俗撒野,因此被王熙凤作了杀人工具,最终被贾琏嫌弃。 秋桐,原是贾赦房中的丫鬟,贾琏偷娶尤二姐后,出门为贾赦办事 ...
2390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水稻开花了
热度 3 刘秀梅 2024-8-22 11:47
三伏未尽,今日处暑,骄阳高照,衣衫湿透。 弯腰低头,神情专注,最美的背影。 稻花飘香,孕育希望。 可爱的育种人,逐梦前行!
1851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浅谈王熙凤的“管家品格”
刘秀梅 2024-8-21 21:49
王熙凤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属“金陵十二钗”正册,其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读者或讨厌她刁钻狠毒,或鄙视她“唯利是图”,或怜惜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在复杂的争议背后,不能否认她是贾府忠实而能干的“大管家”,其在管理贾府方面体现的“管家品质”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读者,我 ...
19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桥梁设计---我的梦想
热度 5 刘秀梅 2024-8-20 17:05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1956年,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修建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落成后,毛主席慷慨激昂,挥毫拨墨书写的豪情。桥,连通的是“相望不相识”的大江两岸,幽壑深谷,却也连接着我与梦想的彼岸。 我想以桥梁设计为专业,源于好奇与痴迷。在我第一次来到赣江边,望赣江滚滚流淌时,我注意到远 ...
1661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5
夯“本手”之基,绘“妙手”之章
刘秀梅 2024-8-20 16:38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而“俗手”却是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透过围棋看人生,便能发现其中丰富的启示。 “本手”是基础,只有对“本手”足够重视,日积月累,反复练习,深刻理解后才可能出现“妙手”之创造;而一味求 ...
1327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5 0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