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诺奖成真】华人科学家获“一个”诺奖的神研究
热度 50 饶毅 2015-9-24 13:30
撰文:乐知者 在中国部分范围内、在华人有些圈子中,中国人何时得诺贝尔奖(Nobel Prize)是个很热门的话题,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国人想得诺奖是不是快要想疯了”。 这不最近,还真有一位华人获得了Ig诺奖(IgNobel,Ig发音同“一个”,但意思不是)。 美国时间9月17日,在哈佛大学举行的2015年Ig ...
个人分类: 科学|80625 次阅读|55 个评论 热度 50
漂亮的科普
热度 52 饶毅 2014-9-13 11:15
2014 年 9 月 12 日的《赛先生》微信公号发表了陈宙峰的科普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gzMzUzOA==mid=200758170idx=1sn=27ea0b2206a50fc77abf97eba8ff8161scene=2key=c83408a0c956e55b05a2850590f7c3b46fa09f97e28bbecddf2d84873ae9d0b959f00eef2718166d0a0c97813603116a ...
96411 次阅读|54 个评论 热度 52
氧气研究先驱:跨行跨界的牧师科学家普里斯特利
热度 22 饶毅 2014-7-27 20:21
氧气 研究 先驱:跨行跨界的牧师科学家普里斯特利 以“发现氧气”而广为后人所知的 Joseph Priestley ( 1733-1804 ),一生都做牧师。他在多个领域有创见,其思想影响遍及科学、宗教和政治。 普 里斯特 利的科学工作有超前世人很多的先见之明,也有终生执迷不悟的错误。 &n ...
个人分类: 科学|53535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22
抚摸的神经生物学
热度 49 饶毅 2014-5-22 10:43
为什么你不介意其他人握着你妻子无毛的手掌,但介意他人摸她有毛的手背? 这当然违背我国俗话“手心、手背都是肉”所强调的手掌和手背无差别,俗话流行乃因我们知识有限。 要验证手心手背有无差别,可以“以手试法”:在握手掌时抚摸对方的手背几次,看看对方和旁 ...
个人分类: 科学|51404 次阅读|51 个评论 热度 49
死的难题
热度 48 饶毅 2014-1-6 13:39
死的 难题 死是日常的问题、也是哲学的问题,更是很难解的神经科学问题。 莎士比亚让王子感叹要不要死(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虽然也是神经生物学问题( Hamlet 的大脑要根据当时的信息决定是否结束承载大脑的个体) ...
个人分类: 科学|32192 次阅读|47 个评论 热度 48
胚胎诱导
热度 52 饶毅 2013-12-30 10:12
生物界罕见如孟德尔般做出超出时代的工作;更常见是在很多人工作的基础上做出渐变性的工作、偶尔带来 “ 跃迁 ” 。无需天才也可以在生物学做出很有意义的工作。 自然界极为罕见连体人(图 1 );十九世纪末实验胚胎学的诞生,却使人类在实验室得到连体动物;二十世纪末分 ...
个人分类: 科学|31150 次阅读|52 个评论 热度 52
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热度 53 饶毅 2013-9-5 16:30
基础研究通过推进人类认知前沿有时可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人类面临的问题通过激发科学研究有时也推进人类认识前沿。遗传的科学问题与肺炎的医疗问题合力推动揭示了基因的物质基础。 科学前沿可以出现不同研究途径的意外交汇。从生物学功能的角度诞生了遗传学: 1866 年 Mendel 开创遗传学, 1880 年德国的 ...
个人分类: 科学|49714 次阅读|60 个评论 热度 53
发育的基因调控
热度 38 饶毅 2013-7-25 11:06
贡献主要在于遗传学的美国科学家 Thomas Morgan 实验室,自 1910 年代 起在其研究过程中 就发现了影响发育的基因突变。 1930 年代至 1970 年代果蝇研究整体处于相对寒冷期,其他一些生物(如粗糙链孢霉、玉米、细菌、噬菌体等)对遗传学有较大贡献。 1950 至 1970 年代,加州理工学院的 Edward B Lewis ...
个人分类: 科学|41797 次阅读|41 个评论 热度 38
饶有性趣(3):卿为谁狂
热度 34 饶毅 2013-5-29 12:46
两性生殖的动物需要决定偏好何者。 哪些分子可以控制性偏好这一基本行为决策?这是理解异性恋的必要基础。 最迟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学者们就对性偏好的多样性感兴趣。对人类性取向和多种动物性偏好的观察发现:并非每一个动物都偏好异性,表明性偏好的多样性可能有进化的理由。 已知影 ...
个人分类: 科学|31850 次阅读|34 个评论 热度 34
老兵不死:百年亿蝇为哪般?
热度 25 饶毅 2013-5-8 09:36
研究果蝇有什么意义? 几毫米长的昆虫,为何一百多年活跃在生物科学研究的中心? 一文不值的蝇子为何今天还是数以千计博士教授养家糊口的道具? 脑中有百亿神经细胞的人为何还不理解仅几十万神经细胞的果蝇? 1933 、 1947 、 1995 和 2011 年四次诺贝尔奖分别给六位研究果蝇的科学家,果蝇研究 ...
个人分类: 科学|26321 次阅读|27 个评论 热度 2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