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自然化学“概念的提出
丁克强 2023-7-7 08:36
自然化学是指自然化学反应,即在空气或大气氛围下或自然条件状态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提出的背景: 地球、人类,大气、海洋等等一切构成了自然界。在特殊条件如高温、高压、放电等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最终将进入地球,进入自然化学反应的循环中。换句话说,自然化学是决定自然发展变化决定性因素。 提出的意 ...
51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是冷,还是热(今年冬天)
热度 1 丁克强 2022-9-3 12:10
科研的目的是解释自然现象的本质,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 那么,问题来了,今年夏天,如此超长的炎热,那么这个冬天会怎么样呢?采取什么措施更好呢? 观点1:地球是个孤立系统,热量不会消失,所以这个冬天应该比较热。 观点2:冷热是地球自身的变化,大热后面一般是大冷,这个冬天可能很冷。 观点3:从地球的长河中看 ...
140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科研“逃兵”
丁克强 2022-8-23 10:55
研究生阶段做的是电有机合成。 到日本留学时,做的是电有机合成和SOD电化学。回国后,由于经费十分有限, 不得不放弃电有机合成和SOD方向,改为燃料电池催化剂。这和生活一样,先生存在发展。 科研首先要能做下去,然后在尽可能做好。 现在回想过去的一切,已经成为一个并不遥 ...
10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向海水要淡水
热度 1 丁克强 2022-8-17 15:41
持续高温,造成有地方出现干旱,怎么办? 太阳的能量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如何将太阳能转换为可用能源是人类一直研究的课题。 同理,海水占地球表面的70%以上,所以向海水要淡水,是解决人类缺水最理想的方法之一。 如何将海水转变为淡水,应成为人类研究的课题之一。 因为阳光,淡水,土壤,空气,是人类生存 ...
93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一个青核桃的30天
丁克强 2022-8-13 14:59
第 1 天的青核桃: 第 10 天的青核桃: 第 20 天的青核桃: 第 30 天的青核桃: 结论:(1)在室温下,自然发生的过程,称之为自然化学或自然物理过程。 (2)一切都在变化(包括 ...
10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水竹:水加二氧化碳变为有机质
丁克强 2022-8-3 16:20
水竹:水加二氧化碳变为有机质 不可思议,办公室的水竹,只需要补充水(不需要添加肥料),就长的枝叶繁茂,长久不衰。 那么,这些枝叶是怎么来的呢?根据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这些绿色的枝叶肯定来自水和溶解在水中或空气的二氧化碳。这样水竹就完成了一个人类难以实现的反应。 ...
140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新概念----自然化学反应
热度 1 丁克强 2022-7-14 08:37
一个新概念:自然化学反应 一般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或强氧化剂、强还原剂下发生的反应。而自然化学反应是指在室温下,物质在外界条件(如通常的空气以及太阳光光照)下,自然而然发生的化学变化和反应,我们称之为自然化学反应( Natural Chemical reaction ( NCR ))。 为什么要求提出自然化学反应( NCR ...
131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虫子的产生与人类的起源
热度 1 丁克强 2021-10-25 10:48
虫子的产生与人类的起源 有个现象,开袋的面粉时间长了,会长虫子;核桃放置时间长了,核桃里也长虫子;往一个坑里加水,时间足够长,就会有小鱼出现;潮湿脏的地方,就会有蚊子;;; 地下河里也有小鱼,不可思议。 神奇的自然。 那么问题来了?虫子是怎么来的?是虫卵的孵化,那么虫卵又是怎么进 ...
231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回看科研中"热点的变迁”
丁克强 2021-7-6 11:03
回看“科研中热点的变迁” 我是 2003 年博士毕业,开始从事所谓的科学研究,时光真快啊,转眼快到和曾经说永别的时候了。 2003 年那时候,自组装膜在物理化学界是科研热点之一;之后,是碳纳米管,好像碳纳米管无所不能,甚至社会都出现了纳米秋衣、纳米洗衣机等商品;在日本留学时,那时有个概念叫“分子导线”也 ...
122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为有关二氧化碳(CO2)的研究出点子
丁克强 2021-6-24 10:51
为二氧化碳( CO2 )的研究出点子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有关 CO2 的研究方兴未艾。 读了一些文献,思考了一些问题。但因我课题组没有项目和经费,不能再做深入研究。只能把些想法写出来,愿有条件和实力的课题组开展相关工作。 ( 1 )海水占地球的绝大部分,因此研究海水或氯化钠存在下 CO2 的电 ...
1376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