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学森不是个庸人
2009.10.31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昨天看到钱老去世的消息,既不难过,也不吃惊。98岁高龄的人,只是希望他走好。
我在科大化学物理系时候的导师,虽然身为钱老的学生,对钱老后来的某些事情也有些微词,但是在和我谈到钱老时,也从来不觉得他是个庸人。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叫做《钱学森和郭永怀的那篇不吃素的著名论文》,也是这个意思。
《钱学森和郭永怀的那篇不吃素的著名论文》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565
前些年李佩老师曾经送我一本《钱学森手稿》,说希望我能教育青年学生像钱学森一样严谨做科学研究。
这部手稿中的内容是从1938—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从事教学和研期间留下的大约1.5万多页原始资料中选出来的,与他以后发表在公共场合和大众媒体上的言论和思想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任何政治和宗教的内容,是科学家本色的钱学森的写照。那些吹捧钱老对思维或社会科学贡献的人,真是白长了一双眼睛。
中国科学院成立六十周年了,领导们天天在操心科学院应用做的少了,对国家没有用。纵观当年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没有一个不是首先做了好的科学家,然后才去抛开正业为国家做贡献的。如果让那些科学都做不好的不务正业的人去为国家做贡献,好的或许能够东抄抄西看看,糟糕的只会弄虚作假和浪费经费。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的可能呢?这正是为什么那些嘴上说要为国家做贡献的人常常让人感到恶心的原因。可惜这种人现在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据说90年代的时候,学界有人去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问:你说现在你们这里还有“冯·卡门学派”吗?
我不敢妄自揣测钱老文这话的意思,不过以我对科学和历史的了解,我大概还是知道其中有不满意的意思。
维基百科上对von Kármán的介绍链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odore_von_K%C3%A1rm%C3%A1n
要弄懂“冯 卡门学派”的精髓,可以直接去读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版的冯 卡门的自传The Wind and Beyond。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是冯·卡门说一位前苏联女科学家向他请教压力下冰的热力学行为的问题。冯·卡门回答说:您是想要知道进攻中国的坦克冬天经过贝加尔湖面的时候是否有问题吗?看着这位科学家吃惊的样子,冯·卡门很和蔼地说:不用担心,这不是什么军事秘密。一八七几年霍姆赫兹的热力学教科书上就有答案。
Amazon上The Wind and Beyond的信息链接:http://www.amazon.com/Wind-Beyond-Theodore-von-Karman/dp/0316907537
要了解国内宣传之外的钱学森,应该去读张纯如写的钱学森传记Thread of the Silkworm。
Amazon上Thread of the Silkworm的信息链接:http://www.amazon.com/Thread-Silkworm-Iris-Chang/dp/0465006787/ref=pd_sim_b_2
真的科学不是吃素的。
是为钱老逝世日之纪念。
(来源:马兴孝教授七十寿辰资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10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