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5 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尔姆·康拉德· 伦琴(Wilhelm ConradRöntgen) 发现了一种气体放线管中发出的新射线,该射线能够使置于避光容器中的感光胶片变黑。在1895 年12 月的报告中他首次将这些射线称为“X 射线(X-ray)”,其中X 代表“未知的”。在一次公开演讲时,为了展示X射线的特性,伦琴请瑞士著名解剖学家鲁道夫·艾伯特·克里克(Rudolf Albert von Kölliker)将他的手放在射线束下,第一次得到了公开拍下的X 射线照片。
1896年1月,在发现X射线仅几个月后,第一张活体射线成像照片问世(由德国Würzburg 伦琴博物馆提供)
1896 年1 月23 日出版的《柳叶刀》杂志报道了X 射线的首次医学应用。在此报道中, X 射线被用来定位酗酒水手脊椎上的刀片,在X 射线定位下移除刀片后该水手的瘫痪得以改善。这种新技术很快传遍欧洲和美国,放射诊断学随之诞生。对于谁最先将X 射线用于治疗还有争议。1896 年,奥地利外科医生利奥波德·弗罗德(Leopold Freund),比维也纳医学会更早证明了X 射线照射使毛痣消失的情况。1896 年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Antonine Henri Becquerel)发现了铀化合物具有放射活性,2 年后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分离出放射活性元素钋和镭。在随后几年内,镭被用于肿瘤的治疗。
最早记录放射生物效应的是贝克勒尔,他无意中将装镭的容器遗留在自己的马甲口袋里。2 周后他的皮肤出现红斑,然后产生溃疡并且用了几周才治愈。据说皮埃尔·居里在1901 年重复了这个实验,故意用镭在自己的前臂上引起“烧伤”。
20 世纪初,从这些早期发现开始,放射生物学研究被开启。
据贝克勒尔的早期观察,皮埃尔·居里用镭在自己的前臂上引起辐射溃疡。他记录了溃疡的出现和随后的治愈过程
放射生物学是研究电离辐射对生物体作用的学科。因此,放射生物学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辐射物理学过程。
电离辐射的类型
辐射在生物材料中的能量吸收可以引起激发或电离。原子或分子的电子跃迁到高能态而不射出电子称之为激发。如果辐射具有足够的能量使原子或分子射出一个或多个轨道电子,此过程被称为电离,该辐射称之为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电离辐射的重要特征是大量能量的局部释放,每次电离释放的能量大约是33 eV,足够破坏一个强化学键。例如,C=C键含有的能量是4.9 eV。为了方便起见,通常将电离辐射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
电磁辐射
生物系统的大多数实验都涉及两种类型的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X 射线或γ射线。X 射线和γ射线在本质或特性上是相同的,两者名称的差别是因为产生途径不同:X射线产生于原子核外部;γ射线产生于原子核内部,实际上这意味着通过电子装置可以产生X射线。这样的电子装置能够加速电子使其到达高能态,然后通常用钨靶或金靶突然中止高能电子,电子的部分能量(动能)便转化为X射线。反过来,γ射线产生于放射性核素。当不稳定的原子核裂变直至稳定状态时释放多余的能量转化为γ射线。地球上来自岩石的天然本底辐射也包括γ射线。本文中关于X射线的所有阐述同样适用于γ射线。
电磁辐射波谱示意图
X射线和γ射线与可见光、辐射热与无线电波具有同样的本质;然而它们的波长较短,所以具有较高的光子能。因此X射线和γ射线能够破坏化学键并产生生物学效应
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观点来理解X射线。第一种观点,可以认为X射线是电磁波。磁场和电场在互成直角的平面上,随时间变化,以像波浪一样的方式移动。第二种观点,认为X射线是光子流或能量束。X射线由光子构成这个概念在放射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如果生物材料吸收了X射线,则能量会沉积在组织和细胞里,且不同束之间的沉积并不均一。X射线束的能量被量子化成巨大的单个能量包,每个都大到足够破坏化学键并引起生物变化的系列事件。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的关键区别就是单个能量包的大小,而不是涉及的总能量。一个简单的计算阐明了这一点。大约4 Gy的全身剂量可致一半受照人员死亡。假设受照人员具有标准体重70 kg,该剂量代表吸收的能量仅仅是大约67 cal。该能量的渺小程度可以用很多方式来解释。若转化为热量,其表现为温度上升0.002℃,根本不会产生危害;该能量以热量形式被吸收,就像喝一口热咖啡。或者,把X射线致死剂量的能量与机械能或做功相比,相当于把人从地面抬升16英寸所做的功以热量或机械能形式吸收的能量是均一地吸收,这种形式要在生物体内产生危害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X射线的效能并非只是总能量的函数,单个能量包的大小也是关键。就生物效应来说,若光子能超过124 eV,对应波长小于10-6cm,这样的电磁辐射就是电离辐射。
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不是由吸收能量的数量来决定,而是由光子和能量包的大小来决定
A:暴露在致死剂量4 Gy下的70 kg的人吸收的总能量仅仅只有67 cal。B:等于喝一口热咖啡吸收的能量。C:也相当于把人抬高16英寸产生的势能
粒子辐射
自然界存在的、应用于实验的其他类型辐射有电子(electrons)、质子(protons)、α粒子(α-particles)、中子(neutrons)、负π介子(negative π-mesons)及重离子(heavy charged ions)。其中一些也应用于放射治疗,但有些在放射诊断方面的潜力还没有被开发。
重放射性核素释放α粒子的衰变示意图
α粒子是由2个质子及2个中子组成的氦核。释放一个α粒子使原子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衰变的结果使镭元素转变成了另一种元素氡
X射线的吸收
辐射可分为直接电离或间接电离。之前讨论的所有带电粒子都属于直接电离。这种电离能提供具有足够动能的单个粒子,直接穿过吸收者,破坏分子结构并产生生化变化。电磁辐射(X射线和γ射线)是间接电离。它们本身并不产生生化危害,但是当它们穿过物质并被吸收时,其能量会产生快速移动的带电粒子,从而造成危害。X射线的光子被吸收过程依赖于光子的能量及吸收物质的化学组成。
康普顿效应过程中一个X光子的吸收
光子与原子中松散结合的轨道电子相互作用,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成为其动能。光子偏离原有的运动方向,波长变长继续行进(能量降低)
光电效应过程中一个X射线或γ射线的光子吸收
涉及光子与原子中结合紧密的轨道电子相互作用。光子释放其所有的能量,弹射电子的动能等于入射光子的能量减去之前电子在轨道的结合能(A)。空位由外层轨道电子填补,或者由原子外的自由电子填补(B)。如果电子的能量水平发生变化,能量差就会以特征X射线形式释放。对于软组织,特征X射线的能量非常低
辐射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辐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所致。DNA是电离辐射的关键靶。
无论是X射线还是γ射线,带电粒子还是不带电粒子,任何一种辐射被生物体吸收,都可能会与细胞中的关键靶相互作用。靶本身的原子被电离或者激发,引发可导致生物变化的一系列反应,这就是辐射的直接作用(directaction of radiation);在高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的辐射类型中,如中子或α粒子,辐射的直接作用是主要过程。除此以外,辐射也会作用细胞中的其他原子或分子(特别是水),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可以扩散得足够远,从而损伤关键靶,这就是辐射的间接作用(indirectaction of radiation)。
辐射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时,吸收的X光子产生次级电子,与DNA相互作用产生效应。间接作用时,次级电子与水分子作用产生羟自由基,进而对DNA造成损伤。DNA双螺旋的直径大约是20 Å(2 nm)。据估计,直径是DNA双螺旋两倍的圆柱体自由基可作用于DNA。间接作用主要发生在稀疏电离辐射中,如X射线。S,五碳糖;P,磷酸基团;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
中子、质子和重离子的吸收
和X射线不同,中子并不与轨道电子相互作用,而是与构成组织的原子核相互作用(图1-9),产生反冲质子(recoilproton),或是高能态的中子散裂产物(如高能量中子撞击碳原子然后分裂成3个α粒子),或是撞击氧原子产生4个α粒子。
质子既与轨道电子作用使原子电离并产生快速反冲电子,也与组织的原子核作用产生次级重粒子。随着质子能量的增加,原子核发生裂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对于重离子,如同X 射线,其生物学效应可能是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的结果,但是这两种作用模式之间会发生平衡转换。对于X 射线,间接作用占主导地位;对于中子或重离子,直接作用更重要,随电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电离密度的增加,粒子径迹与靶分子的直接相互作用也会增加。
化学手段可以轻易改变涉及自由基的间接作用,目前认识到这一点十分重要。清除自由基的辐射防护剂已被研制出来,这些化合物对X 射线及γ 射线十分有效,但是对中子、α粒子或重离子无效。
快中子与吸收物质中氢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子的部分能量转化为质子的动能,中子偏离原有的运动方向,能量降低
本文由安静摘编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Eric J. Hall教授和斯坦福大学Amato J. Giaccia教授合著的Radiobiology for the Radiologist第7 版的中译本《放射生物学:放射与放疗学者读本》中的第1章,内容有删减。
978-7-03-046041-7
用您的手指点亮科学!
欢迎转发分享朋友圈,
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点击文中书名、作者、封面可购买本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