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nn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anny

博文

忆雪

已有 2555 次阅读 2015-11-6 15:3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前几天,友人来京,说想看看北京的大雪,那种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落在地上,铺满厚厚一层,踩上去还咯吱咯吱地响。我还笑着说下雪还早着呢,记忆中最早的一场雪,是在09年的11月1日,此后都得到12月份才下了吧,我说你恐怕等不到了。哪知,她才刚回去两天,这场初雪便来了。
      早上刚出房门,抬眼望去,外面居然已经下雪了,地上已覆盖了薄薄的一层,心中一阵雀跃。身上也并不感觉到因为降温带来的冷。欢呼着折回去拿了雨伞,跑下楼,迫不及待地冲进雪中。伴着微风,雪斜斜地落在身上,听着雪花撒在雨伞上窸窸窣窣的声音,心中又是一阵窃喜。
      为什么会喜欢下雪的天呢,我边走边想。可能是因为下雪了,就离放寒假不远了,也离过年不远了,就可以买新衣服新鞋子,还可以吃好吃的东西,跟着父母到处走亲戚了。还记得上小学时,一到下雪的天,教室里就特别冷,一上午,我们得乖乖地在教室里 上四节课。这时候母亲会用输液用的那种玻璃瓶,洗干净了,灌上刚烧开的水,给我送到教室,所以一到下雪的天,我就分心了,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课,一边时不时朝教室门口张望,等到母亲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的时候,心中一丝开心,更多的是得意,是小孩特有的虚荣心。老师就笑着告诉我我妈妈来了。我就昂首挺胸地走出去,从母亲手中接过暖水瓶,再连蹦带跳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做点取暖设备,记得那时候学小桔灯,在物质紧缺的时代,哪里舍得把桔子吃一半留一半去做小桔灯啊,我们就用用完的百雀羚的圆形小铁盒,里面放一小截融化了的蜡烛,再在中间放个灯芯,点上,放在课桌里,上课的时候,就用这个小蜡烛来暖手。冬天里上课,最难受的就是脚了,早上出门,暖和的脚,上了一节课后,就已经冻得麻木了。为了取暖,一下课,大家便自发地跺脚,先是几个人,然后再一群人,最后就是整个班的人,大家也不管扬起的灰尘是否会对身体有害,越跺越快,越跺越使劲,最开始只是为了取暖,到后来纯属就是娱乐了。有时候天晴了,但是天还是很冷,小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可要冷太多了,为了取暖,一下课,大家在教室外的墙上,一字排开,从中间分成两拨,然后一起朝中间使劲挤,当把中间的人挤出去的时候,大家一阵欢腾,再开始下一轮的挤人,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才依依不舍地走进教室。想想那时,开心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
      上了初中后,仿佛一夜之间知道了害羞,还喜欢把自己当做小大人了,到了冬天,大家不会跺脚取暖了,也不会挤人取暖了。对抗寒冷的唯一方式就是关紧门窗,然后死扛。再加上升学的压力,课间的十分钟也懒得出去走动了,还得利用起来看看还没被擦掉的黑板,回忆下上节课老师都讲了些什么,或者看看书,老师下节课要讲些什么。可能唯一的休闲就是和同桌闲聊几句八卦。还记得初三那年的冬天,也是下雪了,那天的语文课恰好在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而我又恰好坐在靠窗的位置,那个窗户还是破的,虽然就破了个小口,但还是不时有冷风从窗口溜进来。田老师刚讲了前两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我就冻得不行了,越往后讲就越觉得冷,当时就想这编教材的人是个傻子吗?为什么不把这么寒冷的课文放在夏天上呢,那样多凉快呢,放在这时候真的是要把人冻死了。那时候的条件艰苦,可心中永远有着四个字“努力,拼搏”;而现在生活水平好了,人反而却渐渐没了拼搏的动力。
      还记得有年大年初一的早上,也是下着大雪,爷爷一大早就去外面挖了一颗老树的树根回来,直接在家里弄了个火堆,一家人就围着火堆坐着取暖,大人们聊着家常,我们小孩就看电视,然后奶奶给我们一些晒干了的豌豆,我们把它扔到火堆里,等着“嘭”地炸一声,小孩就抢着用树枝拨开冒着火星的灰烬,翻找那颗声明“我已经熟了”的豌豆,有时候找到了,我们就是一通抢,咯咯的笑声,在屋里回荡。爷爷已离开我们很久了,可是我仍然经常在梦里见到他。我很想念我正直的,思想开明的,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爷爷。
      可能是我有关雪的记忆,都是开心和快乐的吧,所以才这么喜欢下雪的天。一路想着,就到了单位,去食堂喝了碗热热的皮蛋瘦肉粥,写下了以上这些回忆,抬头望望窗外,雪还下着,静静地,缓缓地。

图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7076-933811.html


收藏 IP: 61.50.12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