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镜头远近看江青(2013-11-07)

已有 3258 次阅读 2014-7-15 16:06 |个人分类:杂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中国, style, 照相机, 钓鱼台, 牡丹花

杨银禄曾当过江青的秘书,前不久在《同舟共进》杂志上发表了文章《“乱云飞渡”与“无限风光”——江青摄影史》,介绍了与江青摄影相关的一些具体情况,虽说是谈摄影,也可以看出江青为人处事方面的一些细节和变化,包括中国政治生态发生的演变。

 

江青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摄影的呢?杨是这样介绍的:

 

一天清晨,她在钓鱼台10号楼门前摆弄照相机,准备拍摄盛开的牡丹花。我看她情绪不错,就试着小声问:“江青同志,您喜欢照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说:“是在延安的时候开始的,那个时候,前线的部队打了胜仗,从敌人那里缴获了一架旧照相机,交给了主席,主席叫我试一试,看还能不能用,主席、总理、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转战陕北的时候,在行军的路上,我用这架照相机还给主席照了好几张照片呢。解放战争胜利后,我把那架旧照相机交公了——一切缴获要归公嘛。”

 

缴获了相机自己先试用用,多少有点违规,但经过了主席同意,试一试,最终还是交公了,说明那时纪律是严明的,作为主席夫人,江青也很注意,能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江青学摄影很认真,虽不算是科班出身,但拜过名师,且不断实践探索,水平不低。有一段关于江青向摄影家石少华拜师学艺的介绍很有意思:

 

江青1961年从庐山回到北京,决定再次拜师学艺,请石少华当她的指导老师。石少华对她怪僻的个性早有耳闻,以工作太忙为由婉言谢绝了。后来,江青把她的真实心思报告了毛主席。还是毛主席出面,将石少华请到了中南海菊香书屋。毛主席说:“石少华同志,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就收她做学生吧。江青她身体不好,有病,不能从事紧张的工作,你就收她,一可以调剂调剂她的生活,二也能学习一点东西。”还是毛主席的面子大,石少华同意收这个徒弟了。

 

这样的事,也具有时代性,若是在今天,能否发生这样的事,会是怎样的进程或结果,就难说了。杨讲的情况应是可信的,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比较简单,特别是知识分子,能表现出率真的个性,敢于或善于说不,江青也无奈,没有主席出面劝说,或许还真就黄了。

 

江青喜欢摄影,开销不小,是个负担。尽管如此,江青还是守规矩的,没有随意使用公款,文中有这样一例可以说明。

 

1971年上半年的一天,江青对我说:“小杨,最近一两年,我从新华社拿的胶卷,冲洗的小样,放大的照片,还没有交钱,你去新华社找石少华,请他帮助我算算欠他们多少钱,我一次性还给他们,欠人家的钱老是还不了,心里不安。”一周后,石少华送来了一张单子,成本费一共3000多元。江青一看这么多钱发愁了,于是向毛主席要了3000元的稿费,才还了钱。

 

从这段描写来看,江青确有打白条的情况存在,但没有拖欠不还,一两年时间后,还是设法找毛主席筹款还上了。3000元在当时不是小数,尽管江青心里不爽,认为石少华敲了她的竹杠,但也没有以权施压,如数偿清,只是向叶群发了几句牢骚。71年时的江青,在地位上显然与61年向石少华拜师学艺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处理公私事物方面依然是讲原则的。读到这里不禁会想,若是江青不主动结账,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有一段关于江青指导新闻记者拍片的段落,可以看出江青对呆板的新闻报道方式也很不满意。

 

1973年9月,毛主席接见法国总统蓬皮杜,江青把在京的新闻记者叫到钓鱼台审查新闻纪录片样片,片长只有三四分钟。看完片子,江青对那些摄影师们说:“你们,拍新闻纪录片的时间也不短啦,翻来覆去老样子呀!”还给他们放了一场英国的《花园》,江青指指点点地说:“人家变化多端,讲究色彩,推、拉、移、摇,活得很啦。你们呢,眼界不广,技术又不全面。所以拍出来的东西就死啦!”

 

江青在这一点上并不保守,指出的问题显然没错,只是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判断就未必正确了。那些专业的新闻记者眼界不广倒是有可能,毕竟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代,说技术不全面就有些武断了,相信能承担如此重要拍摄的记者在业务水准上也不会是吃干饭的,只是能否随意发挥确是个问题。即便是如今已改革开放多年,新闻报道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仍不敢说完全摆脱了呆板的形象。

 

摄影时间长了,好作品也积累了不少,江青有点按捺不住了,希望能有展示的机会。这时的江青权力、地位、影响已完全变了,不再是那个虚心拜师学艺,需要通过摄影调剂生活、消除紧张的江青了。

 

1972年,江青从自己众多的作品中选出了一百多张,准备展出,展出地方选定在人民大会堂。一切准备就绪,为了得到毛主席的肯定和支持,进一步扩大影响,她叫我打电话给毛主席的秘书徐业夫,请示主席同意不同意举办这个影展。一天后,徐秘书回电话:“主席说‘习作可以,搞影展不可’。”还叫她立即取消这个计划。1975年9月,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召开,江青又一次萌动了影展的念头,100多幅照片送到大寨,从会议室到客厅都悬挂着江青拍摄的大幅照片。从大寨回到北京,江青又张罗她的正式影展,还想了个主意——和摄影师联合举办展览。结果,毛主席知道后,仍然是两个字:“不行!”至此,江青的影展梦彻底破灭了。

 

在毛主席的制约下,江青的影展梦虽然没能实现,但依然在寻机展露她的摄影作品,不甘心“无限风光”被埋没,甚至有些过头的做法。

 

1974年10月间,江青突然挑选自己拍摄的13张花卉照片取代了国画挂在18号楼的主厅里。但这些照片只挂了3天就不见了。等人们发现时,13张国画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原来,是毛主席发出了厉声责问:“你在钓鱼台搞了一些什么名堂?你有什么权力可以摘下国画,挂上你自己的作品?夜郎自大,这样要不得!你回去立即统统给我摘下来!”江青大哭起来,走出毛主席的办公室时还在哭。回到钓鱼台她把摄影作品摘下来,堆放在一起焚烧了。

 

将国宾馆的国画拿下,提换上自己的摄影作品,大概也只有江青才能有如此作为了。不算很大的事,但大致能从中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生态,没有主席一声令下,又有谁敢发声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811879.html

上一篇:阿里和妮诺(2013-10-30)
下一篇:女娲力竭天漏处(2013-11-17)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