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wen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nwenwang 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WISE实验室副教授,从事科学计量学与科技管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博文

科学文献的使用历史:一项基于Nature Metrics的研究

已有 7012 次阅读 2013-10-24 07:32 |个人分类:科学论文用户数据|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历史

科学文献的使用历史:Nature MetricsNature论文的计量研究

201310月中旬,刚好是我博士毕业4年整的时候,收到工作以来第10SSCI论文的录用通知。几个小时之后,又收到另外一篇论文的修改意见。10月果然是收获的季节。

刚录用的是一篇关于科学文献的用户数据研究的论文。从去年以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文献用户数据的研究。

长久以来,出版社和数据库一般都不会公布论文的被下载次数。近年来,论文的用户数据得到了来自学术界和出版界的重视。例如,中国知网CNKI会公布每一篇论文的被下载次数,当然数据的更新比较慢。

国外的主流学术出版商有ElsevierSpringerWiley等,Elsevier占据全球STM文献20-25%的市场份额,Springer占据15-20%。其中Springerrealtime平台可以实时显示论文的被下载情况,但是这三家出版商都没有提供每一篇论文的被下载次数。

在这方面走在前面的是PLOSPLOS系列期刊都会显示每一篇论文的下载次数,包括HTML全文查看次数、PDF下载次数、XML下载次数。除了下载总次数之外,PLOS还会提供论文在发表后每一个月的下载次数。


1 PLOS期刊的论文下载次数统计


Nature则在PLOS的基础上又往前进了一大步。20121031日,Nature正式推出Nature Metrics指标(http://www.nature.com/news/nature-metrics-1.11681)。

对于Nature主刊以及一系列子刊从201211日起发表的研究性论文,(包括ArticleLetterReviewBriefCommunicationPerspectiveCorrespondence),都提供每一篇文章的articlemetrics指标。具体指标有被引次数、Altmetric得分、Pageviews。关于Altmetric得分我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介绍。那么,Naturepageviews除了显示每篇文章的被下载总数之外,还能详细到每一天的下载数量。


2 Nature Metrics

如果我们能知道一篇论文发表之后被下载多少次,以及详细到每一天被下载多少次。相比较于传统的论文被下载瓷塑化的简单统计,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动态用户数据类型。这样的数据对于科学计量学来说,无疑是全新的数据类型。我们利用Nature的这个数据,分析了2012年发表在Nature主刊上180多篇文章的被下载情况,完成了一项研究“Usage History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 Nature Metrics and Metrics of NaturePublications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Nature的论文刚发表会受到非常大的关注。论文发表之后的7天内被下载次数占到总次数的50以上,30天之内的下载次数更是占到总次数的70%以上。论文在发表3个月之后,基本上就不会有太多的新增下载次数了。当然,关于下载规律背后的原因和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并且,基于论文在发表之后一段时间以内的下载数量,可以较好地预测它将来可能达到的下载次数总量。

此外,相较于普通的论文,开放获取的论文不仅下载总次数要高出很多,而且在较长时间之后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下载量。也就是说,开放获取的论文比普通论文要更持久地受到大家的关注。

   这篇论文已经被Scientometrics录用,论文可以从arXiv免费下载。

    http://arxiv.org/abs/1304.765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3655-735518.html

上一篇:学术界文献回顾历史的久远
下一篇:Scientometrics期刊主编Tibor Braun卸任,Wolfgang Glänzel接任
收藏 IP: 182.201.103.*| 热度|

9 刘桂锋 郑学军 赵星 周春雷 杜建 章成志 王启云 吕鹏辉 冯向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