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我接触网络的历史

已有 2315 次阅读 2013-6-25 18:11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网络, 信息高速公路

1995年,在北京邮电学院举办了一个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小型研讨会。其实,那个时候人们刚刚接触互联网,距离所谓信息高速公路还相当遥远。但是那些与会的学者,了解这种情况的人并不太多,很多人因此而兴奋而激动,认为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来临。那时,应该是克林顿执政的第三年,美国开始制定有关信息高速公路的规划。而中国国内的一些人以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信息高速公路。这其实也怨不得这些学者,学者们的心理是敏感的,这种敏感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有利的。只是把这种敏感到的东西幻想为现实可能有点不妥。

我印象最清楚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一位学者,当时在会上特别兴奋地以为,有了互联网(他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整个世界就会发生很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比如,这位学者认为,有了信息高速公路,所有的信息都是共享的,这也如同物质财富一样,也就是可以共享的。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世界不就成为公有制的社会了吗?我当时听到这种观点,感到实在匪夷所思。这难道是一个严肃的学者所持有的观点吗?他对于互联网,对于信息高速公路,到底知道些什么?

不过,当时对信息高速公路的报道,让公众对网络开始产生了兴趣和关注。当时有个公司叫瀛海威,大约是取Internet highway之意吧,在当时也火了一把。只是瀛海威主要是做ISP的,它吸收用户通过电话拨号上网,但网络通道还是中国邮电的,所以瀛海威从用户那儿得到的收益还不抵它交给中国邮电的过路费用多。这样的经营方式肯定顶不住太长的时间。后来瀛海威渐渐销声匿迹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人们当时对于互联网,有很多方面都不了解。人们以为,互联网就是一个公共的平台,谁都可以在上面走上一遭,谁在上边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一切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一切资源也都是可以共享的。那时候,也就是在1995年的时候,学校网络中心开始吸收电子邮箱用户,每月缴费80元。当时我手头上正好有一个项目,有一笔资金,所以就赶紧去申请。而负责办理相关事宜的老师,正好是我中学时的校友,所以也算照顾了我一下。但钱一分都不能少。由于早在1991年至1992年,在英国时,也使用过当地大学的计算机中心所提供的电子邮箱服务,感觉非常方便,所以回来后,看到本校也有这样的服务了,那当然要抢先争取。

当时也可以上网浏览。比如,当时的浏览器是一个带N字头的名字,但我现在一时想不起来到底叫什么了。我只记得,通过这个浏览器可以上白宫的网页,当时还有克林顿和希拉里的邮箱,谁都可以给他们发邮件。估计这个邮箱中的邮件他们俩未必都能直接看到,肯定有人替他们管理。要不然,每天全世界得有多少人给他们写信,光是他们俩能招架得过来吗?

慢慢地,我们知道了,全球的互联网,其实是美国在主导着、主管着、控制着。这些情况在十几二十年前,没有多少人真的明白。所以那个时候有些什么想法,今天看起来很幼稚,应该也很正常吧。当时有人还说,微软、英特尔等公司生产的软件和硬件,用在我们的计算机里,如果外面有一辆信息收集的车辆从我们办公室外的路上经过,只要你的电脑是打开的,它就能把你电脑里很多信息都能搜走。我当时总有点将信将疑,现在也不能完全确定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但现在我们知道了,至少通过网络,光缆,美国能进入我们的网络系统,甚至也能进入我们个人的计算机。

这种现象实在太恐怖了。不过,好在国家有关部门在若干年前已经了解到其中的危险,所以涉密的电脑绝对不准联网,已经是保密工作的首要要求。不仅不能联网,连USB储存设备也绝对不能用。至少这能保证国外的网络入侵不能进入我们涉密的电脑内,造成国家的重大损失。如果有某些相关工作人员疏忽大意,造成这方面的失误,那么他肯定会受到相当严厉的惩罚。

除了网络方面的警惕之外,操作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前些年,国内有人提出用红旗LUNIX系统来取代WINDOWS系统。估计这种系统也只用在较少的单位电脑上。大约也是涉密的电脑不能使用微软的WINDOWS系统,其他非涉密的电脑就不需要这么严格的要求了吧。

所以,有的影视剧在写国家安全情节的方面时,总会涉及到国外间谍组织入侵我国国防科技单位的电脑,我当时没有注意,现在想来,应该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样的网络只能是一个不与互联网连接的内部孤立网,外面的网络想入侵也找不到通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702643.html

上一篇:六畜之中的犬
下一篇:还能回到田园诗般的环境吗?
收藏 IP: 114.250.100.*| 热度|

1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