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夫山泉有点甜”我想这个农夫山泉的广告词大家都还记忆深刻,然而现在确是另外一番景象:农夫山泉有点悬。
农夫山泉事件发展至今,已近一个月,5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成了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激辩的舞台,再三重申自身“清白”,也就在这一天,农夫山泉宣称已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京华时报赔偿名誉权损失6000万元。
这场风波,起源于一篇“农夫山泉被指标准不如自来水”的报道:农夫山泉瓶装天然水执行的浙江省《瓶装饮用天然水》地方标准,其中多项指标宽松于国家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此后,媒体和企业又连起多番争辩,而焦点,则离不开“标准”。一个说,你为什么要执行比国家标准宽松的地方标准,你的标准低意味着产品有安全隐患;另一个回应,我同时执行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只不过安全标准没有标示出来,而且我按最严格标准执行,产品质量检测合格。 双方各执一词,似乎双方都有道理,消费者真不知该听谁的。双方这样争来争去,相信大多数消费者都没听明白。当然大家也没办法弄明白,因为这是一场拉锯战,且标准之争所涉内容非常专业,消费者毕竟并非个个都是专家,无从判断谁是谁非。水和媒体的交锋将近一个月,答案还没弄清楚,农夫山泉已经决定关闭在北京的工厂了。
农夫山泉的水,到底安不安全,能不能喝?这个问题谁来解答?恐怕,既不是媒体,也不是企业。媒体有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责任,但要下一个最终结论,既缺乏专业手段,也超出了权责范围。企业也可以“自证清白”,但自己查自己的问题,自己给自己作是非对错的判断,毕竟缺乏说服力。这个释疑解惑的责任,还是要权威部门来承担。一瓶水是否合格,必须由权威部门经检测后公之于众,这个职责是推脱不得的。
除了监管产品质量之外,权威部门也该明确,市场上各式各样的包装饮用水,到底应该按照什么标准生产?这也是农夫山泉事件中,至今各执一词的焦点。在饮用水标准中,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最具有普遍性,按照常规逻辑,地方标准应该比国标更严。即便地方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早于国家标准,也应作更新或修订,甚至废除后重新制定。为什么国家标准不断改进,地方标准却仍然“原地踏步”?企业又该参照哪一个标准?
标准之间的矛盾,还不止于此。据央视报道,包装饮用水的国标与国标之间,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饮用天然矿泉水》国标规定,浑浊度规定小于等于5即可,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浑浊度为1,最低要求为3。由此可见,标准的更新与统一工作,存在疑问。此外,市场上林林总总的“概念水”,“山泉水”“冰川水”“天然净水”,名称眼花缭乱,标准可有缺席?
标准之争,农夫山泉有点烦,消费者感觉相当乱。各种标准,消费者看不太懂;各种说法,消费者也无从分辨。只盼权威部门不要失语,早日给出一个明确说法。消费者的希望,只不过是喝上一瓶安全的水。
更多关于水安全,水质标准的知识请看《水资源研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