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沧桑二十年
可拓学作为我校可拓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蔡文创立的一门新学科,已经走过了二十年风雨历程。它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其发展现状怎样?在学术界有何影响?未来的发展路径又如何?在近日召开的可拓学创立二十周年大会期间,笔者翻阅了有关文献资料,采访有关人士,对此有了一个初步轮廓:
一门原创性学科
数学是一种应用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方法。中山大学数学专业毕业的我校可拓所研究员蔡文就是成功地将数学作为工具作为思维方法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典范。客观世界广泛存在矛盾问题,存在着不相容的事物与因素。能否将不相容变为相容,将不可能性转化为可能性,诸如此类的问题深深吸引着蔡文。众人知道的“曹冲称象”的例子给予他以深刻的启迪:这种转换是可能的、可行的,关键是要寻找到一种方法。经过7年的业余研究,1983年蔡文在《科学探索学报》发表了《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的论文。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物元分析”诞生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可拓学”的原创性学科。它以形式化的模型,探讨事物拓展的可能性以及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客观世界的矛盾问题。
解决事物的矛盾是人类面临的永恒课题,哲学和许多具体科学都研究和解决事物的矛盾,然而用形式化的模型解决事物的矛盾,并形成一整套不同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可拓逻辑与可拓方法,则是可拓学所独有的。所以当这门新的学科、新的方法一诞生,在学术界引起关注就不足为奇。中国科学院士、著名数学家王梓坤称赞“可拓学称得上是前无古人,也无洋人,体现了作者很高的首创性和创造能力。” 中国科学界泰斗级人物钱伟长教授把 “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英文稿)列入他主编的论文集第一篇介绍到国外;钱三强题名的《软科学手册》把它列为中国人创立的三个新学科之一。
理论日臻成熟 应用初见成果
理论框架的建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可拓学从一篇论文发展为具有较成熟的学科理论框架,从一个人的学术思想发展成已为科学界所承认的新学科,既得力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政府、广东工业大学支持可拓学研究,并为其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学术环境,更得力于相当一批有志于可拓学研究学者的“矢志开拓”。
近20年,可拓学在全国不同地方召开过9届全国年会;我国学者在《科学通报》、《中国工程科学》、《国际运筹学与定量管理杂志》、《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科技论坛》等数十家国内外权威期刊与其它刊物上,发表了涉及十几个领域的有关可拓学的理论与应用的论文。科学出版社与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已出版了一批有关可拓学的学术专著,如《可拓工程方法》、《物元模型及其应用》、《从物元分析到可拓学》、《可拓营销》、《可拓策划》等,且已为多个领域的多项成果所引用。这些专著已成为我国台湾与内地多所大学的研究生教材及本科生教材,也成为我国内地与台湾的教学参考书。台湾地区已出版了《可拓工程方法》、《可拓营销》两本专著的繁体字版;自2002年起,由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可拓学丛书"一套共10本。在这些专著中,可拓学理论日臻成熟。其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构成:可拓论(基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等);可拓方法(可拓分析方法、可拓变换方法和优度评价方法等)和可拓工程。
一门新兴学科的生命力不仅在于理论上的严谨、逻辑严密,更在于能否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以2002年第九届全国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年会为标志,可拓学已从理论研究阶段跨入应用研究阶段。可拓学研究工作者开展了管理可拓工程、可拓控制、可拓检测、可拓信息以及在人工智能、计算机、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已取得成果。它表明可拓学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交叉科学。
日益壮大的研究队伍
学科的发展,科学需求的增加,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员。二十年间,蔡文研究员等学者共举办过18期可拓学研究学者班,培养出一批可拓学研究者,经过这样培训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硕士有五十多人,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他们已成为全国可拓学研究骨干。至今,参加可拓学研究的学者已超过两千人。
随着可拓学的逐步发展,从事可拓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一起成立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该会挂靠在广东工业大学。学会及有关单位先后组织过九届全国可拓工程年会和多次全国性专题学术研讨会。广东工业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等高等院校已招收了6届可拓学的研究生。
可拓学发展的两大路径
路径一:从中国走向世界。二十年前,一位老专家提出 "中国人也应该创立一些新学科,让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今天,这位老人的愿望实现了。随着可拓学作为一门学科为海内外学者所广泛接受与承认,研究工作从广东省扩大到包括香港、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美国、日本及南美洲等地的学者不断前来学习可拓学,形成了海内外可拓学研究队伍。内地学者多次赴港、台地区进行讲学,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大同大学、大叶大学等,在台湾地区举办了三期可拓工程讲习班,培养了一批研究骨干。台湾的“国科会”在2000年就把可拓学列入学科名录。美国、日本、台湾等地的学者经常来中国大陆进行学术交流。
路径二:从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可拓学是管理科学、数学、哲学和实验科学交叉的学科,它研究用形式化方法处理矛盾问题,因此,凡是有矛盾问题存在的地方,就有它的用武之地,从而可将它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机械、电工、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等。这一学科的成功对于人类利用计算机进行创造性思维有重要的价值,它为建立计算机智能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做前期工作。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和有关研究院所的可拓学研究者,以及台湾地区可拓学研究者不仅在基础理论方面,而且在人工智能、管理、控制、机械、中医、设计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应用性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可拓论和可拓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可拓工程(包括可拓控制、可拓检测、可拓营销、可拓策划、可拓智能等),承接了多项国家、省部级及其它应用性项目,包括研制可拓控制器,有的成果正在申请专利,如可拓检测等。
遵循上述可拓学发展的两大路径,我们相信:由我校蔡文研究员创立的可拓学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摘自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11月23日)
来自:可拓学网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