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我似乎没有没得过病的朋友

已有 5882 次阅读 2011-10-16 16:59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博士后, 朋友, 常见病, 肺结核, 五谷杂粮

人吃五谷杂粮,难保没有头疼脑热的时候,轻则伤风感冒,重则肝胆发炎。迄今为止,我认识的朋友、熟人似乎都得过病,我也得过病,而且曾经病得不轻。记得那是十几年前,我博士后刚刚出站不久,有一个阶段,我总是咳嗽并伴有轻度发烧,以为是感冒了,也就没有当回事。有一天,我走在大马路上,突然一阵剧烈咳嗽,一口鲜血吐了出来,我吓慌了,立马去了医院,胸透之后,医生诊断为肺结核,吃了整整三个月的药物才算彻底治好。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病,据说有一种肺结核基本无药可治,现在有些地方治疗肺结核是免费的,可惜我没赶上好时候。

肺结核俗称“痨病”,几十年前,谁若是得了肺结核,基本上被宣判为死刑,如今医药发达了,肺结核不再是绝症。有人认为肺结核与劳累过度有关,难不成是我做博士后时劳累过度?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在我做博士后时劝过我:“别把自己搞得太累,当心身体。”不过时过境迁,也没法判断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的肺结核,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肺结核是结核杆菌感染所致,如果身体素质好,感染的几率会小一些。

随着时代的进步,病也是日新月异,很多病稀奇古怪,如当初从广州开始的“非典”,还有“禽流感”,好像过去从没听说过。在“非典”肆虐期间曾听说这是小日本发明的一种超级病毒,估计有点高估日本人了。倒是中国人发明了不少能让人致病或中毒的东西,如大头奶粉、三聚氰胺等,假如评选全世界最杰出造假奖的话,估计非中国人莫属。

健康对每个人都很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体魄,别说事业,活着都是个累赘。我就曾经对家人说:“如果有一天我得了什么不治之症,我不会明知不可治还耗费人力财力去治疗,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然的告别这个世界是最好的选择。”话虽如此说,真的事到临头,我是否能大彻大悟看淡生与死实在不好说。很多大道理听起来很平凡,真正做起来就很不平凡了。

东拉西扯说啥呢?我没法不东拉西扯,正如火场火势正猛,我赤手空拳企图去灭火,有如飞蛾扑火,只会自讨苦吃。前面因为该不该把教授当回事的话题已经遭来一番口水,再次发表与众不同的言论后果会很严重。但不管怎么说,带着情绪看问题总不是科学的态度,很容易把事情看偏了。

科学网上有不少医生,能否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样的职业容易导致什么样的疾病?除了某些特殊行业,例如化工行业可能因为长期接触一些化学品导致职业病,在没有污染源的情况下,因为辛苦劳累会导致什么样的疾病?我知道长期伏案书写容易导致颈椎、腰椎方面的问题。前几年由于写书,每天要伏案书写若干小时,我的腰椎与颈椎就落下了毛病,腰椎病与颈椎病其实也是比较危险的病,严重时需要做手术,弄得不好可能会导致瘫痪。倘若我因为腰椎病或颈椎病瘫痪了,估计是赖不着单位的,单位肯定不会认为我这是因公得病,单位领导会说:“怎么别人没得这个病,偏偏你得了?可见是你平时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工作习惯。”现在电脑成了基本的办公用品,长期面对电脑荧屏可能导致眼部疾病,所以诸位博主要注意别在电脑前写太长时间的博文,要注意眼部保健。

很多时候,某种疾病的起因是很难判断的,因为因素可能太多,有一次我到医院看病,我问医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医生说:“这很难说,接触了带病菌的物品、吃了带病菌的食品或者身体免疫力下降都可能致病。”我有一个故人的亲人因患绝症去世,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很多人认为是我这位故人把她气死的,她因为受了他的刺激才得了绝症。据说舆论一边倒,大有将其打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之势,估计我这位故人这辈子都无法卸下这幅沉重的道德枷锁。

其实很多事很难说的,生病也一样。人生苦短,大家都悠着点,宁可少挣点钱、少发点文章、少拿点项目,别把身体拖垮了。虽说很多疾病的诱因很难解释得清楚,但平时多注意点总不是坏事,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免疫力强自然会少招惹些疾病。我现在逐渐学习洋鬼子们的工作习惯,上班时工作,下班时休息,工作与生活泾渭分明。不像年轻时,上完课回家看书写论文,每天工作多少时间自己都说不清楚,这不是好的工作习惯,日积月累,真的可能会生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497497.html

上一篇:啥叫别把教授当回事?
下一篇:关于申报诺贝尔奖的故事
收藏 IP: 219.137.172.*| 热度|

31 孙永昌 刘立 张玉秀 李宇斌 罗帆 吴吉良 苗元华 施泽明 刘艳红 张骥 许培扬 李学宽 葛素红 陈小斌 丁甜 马磊 逄焕东 鲍海飞 张天翼 吴斌 钟炳 肖传国 刘玉仙 文绍 王汀 吴飞鹏 陈绥阳 张焱 王春艳 高孟绪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10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