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少,错——中国的英文学习丛谈
To Err, More or
Less—on Learning Englishes in China
摘要Abstract
An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 in China may learn more English to become an expert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or les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only, but he or she ought not to learn wrong English, or to be taught wrong English, since wrong English is the most difficult to remedy. Many an English language student in China spends almost a lifetime correcting wrong English he or she has learned or has been taught, but only to have failed. If one learns or is taught so much wrong English one is definitely doomed. This article cites some of the popular and prevalent thinkings behind wrong English learned and taught in China, analyses the roots within and provides some possible remedies.
Keywords: err, original, sinologise.
关键词:错,原装,汉化。
引言Introduction在一本几乎人手一册的中文的《学员手册》(Student Manual)中有这样一句“英文”的标题,而且是放在中文标题上面的主要标题,Study English Easy Way,其‘对应’的中文标题为‘轻松学英语’。中文标题五个汉字似乎没有什么问题,‘轻松学英语’,听起来读起来也都很象汉语,也非常吸引人。然而,这个英文标题就麻烦些了,正看反看都不像英文,不过是四个英文词堆砌而已。就这样一个所谓的英文标题请教几位真正懂英文的人士,他们都将这一标题改为Study English the Easy Way,一字可为师,看来这一字之差,正误可判。写出这种错误英文标题的人士则是推崇一种由中文翻译成英文,再由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所谓的英语学习方法的。单就这样一个英文标题来看,里面每个词都可以算是英文词,但是堆砌到了一起却还要再加上另一个词才构成一句正确的英文,就是说每个词都对,堆砌到一起却不对,不过等于用英文词在说中文而已。可见学习错了乃至用错了的力量还是很大的。
英文不是大多数中国的英文学习者与生俱来的,总是要从头认真学会,要是想学会的话。而学习英语英文总有个对错好坏的问题,要么是学对学好了,要么是学错学坏了,当然也可能被教错了教坏了,或者教对了教好了。对于绝大多数英文学习者来说,很少会有人一开始就决心往错了学,就故意往坏了学!至少也应该尽量少学错点,多学对点!但是,有没有故意往错了教,决心往坏了教呢?还真不好说。
于是,学习英文自然有个学错的问题,也有一个错学的问题。进一步自然还有一个教错的问题,同一个错教的问题。
英语可以学得少些,只会几千个词族(word families),配上正确的语法,正确的发音,等等,没问题。还可以学得多些,多到《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Simpson, Wein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Chadwyck-Healey Inc., 1993)或者《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Gove & Merriam-Webster Inc., 1986)中的40、50、60万英文字全都会,更好些。学多了也好,学少了也好,难就难在绝不能学错,也不能错学,并且,更要注意不要被教错,被错教,要知道,教错一定学错,错教一定错学,教对也可能错学。知错能改,功莫大焉。
有一种理论认为学生们如果在10年级之前不能改正某些错误的习惯的话,一过了10年级便很难改正了(Hirsch, Kett, & Trefil, 1987)。换一个角度来考虑一下,如果学习错误的知识同学习正确的知识要花掉同样的时间的话,已经学习错了的知识要想改变成正确的知识,至少要再花掉同样的时间重新学习一次。而事实上,改正错误所要花费的时间要远远多于一次学对了学好了学正确了的时间。就是说,学反了之后,再想把它学正过来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得不偿失了。那么,人们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学习对了呢,就往对了学呢?究其原因,大概只能有两种解答,一种是自己没有学对,另一种是别人没有教对。
首先要做到了自己有一定的水平能认识什么是‘对’,‘学对’,不管是‘多’还是‘少’,才有进一步的‘好坏’问题。没学对就很难学好,没教对更是很难学好,不对的英文一定不是好英文,而对的英文还可能是坏英文,因为坏的英文可以激怒真正懂英文的人士,可以破坏人际间的交流,令人难堪,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英语界出版了不少的类似于《话要这样说》或者《话要好好说》的书籍,比如这样的几本(Coleman, 2000; Heyman, 2001; Maggio, 2001)。这些书是为了改善英语的使用而编写的,并且是为英文已经说得不错的人士而编写的。本文不妨借用几个例子看看,怎样才是差些的英文,怎样才是好些的英文,获得点感性认识。比如说对同事(colleagues)讲话时,最好不要用的有:
Are you out of your mind? Bad idea. Don’t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Don’t know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Don’t know your job. No good. Won’t work. You wouldn’t understand. You’re crazy.。
那么有没有‘好’的英语呢?也有的。建议使用的‘好’的词语有:
Constructive criticism. Get your opinion. Get your take on. Great idea. How would you like me to proceed? Let’s talk about it. Let’s work it out together. Pick your brain. Seek your advice. Team effort. Value your opinion. Value your thoughts. What do you need? What would you like me to do? Work together. Work this out. (Griffin, 1998)。
可以看出来,同样是英语,正面负面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如果连对的英语都说不出来,写不出来,怎样才能改得更好大概根本就谈不到了。而使用这种《学员手册》的学员学会英语的机会到底有多大就更难说了。
本文首先以目前流行的某些英文学习的观点为题,特别是该《学员手册》中的观点,探讨一下学习英文学习错了的现象,英文教错了的现象,而且是如此众多的现象;探讨一下学习英文学习错了的原因,英文教错了的原因,而且是非常明显却又被汉化隐藏起来的原因;以及改正学习英文学习错了或者教错了的某些行之有效方法同思考。
中英互译Cross-Translation?不在少数的观点认为学习英语就应该中英互译,正像该《学员手册》(Student Manual)推崇的那样,否则就不叫学英文。本文在此提出一个有点极端的思考,如果一定要翻译成中文才算学会了英文,那么英国人美国人怎么办呢?难道一定要求英国人美国人也必须将他们的英文全部翻译成中文才叫学英文?否则他们就不能算学会了英文?恐怕不能这样说。
有很多人可能会反驳,甚至会上纲上线: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定要英译中,中译英的。其实也很不见得,至少对于没有达到比较好的双语双向翻译的水平的人士来说,更是不见得。本文不妨先引这样一个《学员手册》(Student Manual)中的例子:‘上星期我去看戏。’用英文到底要怎么表达?有人说‘不能算错’又‘不是标准的英文’的英文句子是Last week I went to see a play.,而所谓‘英文中常用的表达法’则是I went to the theatre last week.。不管《学员手册》(Student Manual)怎么如何‘抄’来这句英文的,本文至少可以下结论说,会‘上星期我去看戏’叫做会中文,而会I went to the theatre last week.才能叫做会英文。该《学员手册》(Student Manual)也应该同意这种结论,就是说会中文同会英文不是一回事。
本文提出这种考虑,先不要管英文是错,还是‘不能算错’,抑或‘不是标准的英文’,仅仅从中文本身来看一下,‘上星期我去看戏’这句中文对吗?大概很多人会说:‘对。’少数人会说:‘对,但是不好,应该说“上星期我去看了场戏。”’如果仅仅用‘对—错’的标准衡量的话,本文可以说‘上星期我去看戏。’对,或者,‘上星期我去看戏。’没错。问题是:用汉语思考出来的‘上星期我去看戏’能保证翻译出来的英文,只要不是抄来的,也一定对吗?特别对于中文知道的非常多,英文相对来说仅仅知道一点点的人士,用大量的中文来想,再翻译成本来就不知道多少的英文,恐怕就更难保证对了。
换一种说法就是,用汉语思考出来的句子不但只能是中文,即使百分之百的对,还是没有绝对的把握一定会翻译成正确的英文的。就是说,正确的中文对正确的英文,毫无任何作用!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牢牢记住认真学来的本来就正确的英文的原装句子,而一定要用中文“走一遍”甚至很多遍,最终变幻出错误的英文呢?
中文有很多对的句子,无限的,而对于一位母语为汉语的人士来说,他或她所能亲自造出来的绝大多数中文句子都是对的。英文也有很多对的句子,也是无限的,而对于一位母语为英语的人士来说,他或她所能亲自造出来的绝大多数英文句子也都是对的。
用正确的汉语思维能思维出什么?当然应该造出正确的中文句子,而用正确的英语思维才能保证造出正确的英文句子了。错就错在很多人希望用正确的中文思维,却偏偏希望根据正确的中文思维硬要造出正确的英文句子!不用去寻找什么大理论,仅仅凭借常识想一想,这种用正确的中文思维却偏偏要造出正确的英文句子的想法到底有多少可能性?在很多情况下,用中文思维后所造出来的英文句子,除非事先早就学会了那些正确的英文句子,否则多数情况下都在造出些错的英文句子!彻头彻尾‘汉化’了的错!
前面提到的《学员手册》(Student Manual)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写出中文‘轻松学英语’的人士,母语是中文,‘轻松学英语’也是正确的中文,用中文思维出‘轻松学英语’又想变成英文,Study English Easy Way,一变就变错了,应该是Study English the Easy Way,况且‘轻松’也不见得就只能是easy,可以找出更多的接近‘轻松’的英文词来。总之,Study English Easy Way是《学员手册》(Student Manual)中推崇翻译的人士自觉自愿用中文思维造出来的错误英文。
本文的结论是,用正确的中文思维应该且只应该思维出正确的中文,但是根本不能思维出正确的英文。用正确的英文思维则一定绝对能够思维出正确的英文。这一点应该不必找理论证明,也没有任何借口否认。
这还只是其一。
如果比较一下一位母语为英语的30岁的人士,且不会其他语言,同一位母语为汉语的30岁的人士,且也不会其他语言,本文应该、能够比较出什么呢?那就是,那位母语为英语的30岁的人士一共用了30年的时间来用英语思维,才不过达到了母语为英语的30岁的人士应该达到的水平,甚至是平均水平。如果那位母语为汉语的30岁的人士,也一共用了30年的时间来学用汉语思维,不过是仅仅能够达到了母语为汉语的30岁的人士应该达到的水平,其英文水平应该是零,zero。在其30年的日子里,汉语中文的水平可能不断提高,英语英文的水平则永远是零,永远没有任何提高,对不对!如果对这样母语为汉语的的人士,哪怕能活到一百岁,还坚持说‘用若干年中文的思维就一定能思维出英文来’,是绝对不可能的。
本文的结论是,要想真正学好英文,不但必须全面接触正确的英语英文,牢记正确的英语英文,而绝不能全面接触正确的汉语中文,牢记正确的汉语中文,而竟然希望利用正确的汉语中文就能思维“编造”出正确的英语英文来!
这是其二。
因此本文说,用中文思维后翻译成英文是将正确的中文翻译成错误的英文的主要原因。而牢记正确的英语英文,说出写出牢牢记住的正确的英语英文才是学好用好英语英文的不二法门,并且只有正确说出英语,正确写出英文,才可以叫做‘会英文’。
熟练口语Fluent Speech很多的英语学生都知道,或者应该知道,熟练口语是熟练自己的口语,自己熟练说出来的自己会说的口语。不要以为这是一句废话,其实很多的英语学生并没有在那里熟练自己的口语,却是在那里不断地熟练别人的口语!本文来看看非常实际又非常现实的例子。
在早期的英语教材中,有一套叫做The Linguaphone English Course,配有塑胶唱片的那种。不妨来看看这套唱片上的需要学生来模仿的speakers都是些什么级别的人物。A. C. Gimson,当时是Reader in Phonetics,语音专家,Daniel Jones,当时是Professor Emeritus of Phonetics,语音学名誉教授,语音专家,并且是A. C. Gimson的老师,Peter A. D. MacCarthy,当时是Head of Department of Phonetics,语音学系主任,语音专家,Miss Audrey M. Bullard,当时是Lecturer in Speech,语音专家,Miss O. M. Tooley,当时是Lecturer in Phonetics,还是语音专家;另外还有几位是BBC的工作人员,几乎全是土生土长的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并且是语音高手,发音高手。如果借用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编写组, 2001)的普通话的发音高手仅为百分之三的标准,上述的几位人士在语音方面是全英国前百分之三中的百分之三,高手中的高手。
在此本文请问,有多少土生土长的汉语为母语的人士,即使能够‘跟着磁带’反复练习的话,像该《学员手册》(Student Manual)所建议的,又能够“轻松”模仿出BBC级别的英语?不要说听了几十遍模仿不出来,就是听了几百遍还是模仿不出来的有很多人。这到底是熟练自己的口语呢?还是熟练别人的口语,让那些speakers自己在那里反复练习,或者借机会磨损复读机?况且这些别人,这些speakers,这些语音高手,发音高手,根本就不需要再熟练他们的口语,他们的英语口语都已经是超高手级别的口语了。
熟练口语,只有自己能够熟练说出来了,才叫熟练口语,才叫熟练自己的口语,听别人能够熟练说出来,即使听了几百遍,上千遍,上万遍,还是不能叫熟练口语!
即使是为了熟练听力(后面要谈到听力),也是没有时间听了英语,马上翻译成汉语,然后才能再来借助汉语理解英语的。这种翻译来翻译去的方法是浪费时间,耽误生命的方法,可惜有很多人还在提倡。
很多人难道不是听了英语想汉语吗?听了英语想英语叫作熟练英语听力,听了英语想汉语叫什么?大概顶多叫作“熟练汉语听力”,不能叫熟练英语听力,除非该听者能够百分之百准确无误地重复出听到的正确英语,甚至时隔三、四十年还能‘亲自’熟练说出英语来,才叫作会英语。否则,只能叫‘听英成汉’,那是温习汉语,不是学习英语。
况且,拼命去听几乎听不懂的英语,等于自愿听‘天书’,甚至在对话时也要对方重复几遍,难道不是叫对方在那里熟练对方的口语吗?
真正的熟练口语,要自己亲自熟练‘张口’说出来才行。牢记英语,英语思维,说出英语,并且要熟练,才叫熟练口语。听到英语想汉语叫做‘温习汉语’,先想汉语再说英语叫做‘浪费时间’,这样来回转换,绝对‘熟练’不了。除非有些人的‘思维速度’加上说话速度是另一些人的两、三倍,全世界这样的有几位?
英国人每时每刻用英语来理解英语,加上用英语的神侃,包括做梦都用英语,就是思、说、写、听、读、梦全用英语,才不过理解到了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士的基本平均水平。如果中国人全用汉语就彻底理解英语了,不但能够做到英国人用英语来理解英语的水平,还能流利地熟练地说、写到英语为母语的人士的水平,那才真是凤毛麟角了!全中国这样的有几位?要是全国都能做到,还用学英语干什么?
换一个角度说,英国人穷其一生掌握的英语,达到的程度,不能希望中国人都简直聪明绝顶,不但双语思维,不但双文思维,而且思维速度也比非中国人快两、三倍,仅仅用‘一年,两年’来‘疯狂’一下子,就‘突破英语’了?那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
背单词还是背句子Words or Sentences Recalled?应该承认,每个汉字都有汉语的意思,都有中文的意思。也应该承认,每个英语词都有英语的意思,都有英文的意思。另外,也不得不认识到,作为英语非母语的学习者,应该是必须认识到,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文化的不同,等等,汉字也好,中文词也好,同英语词是绝对没有正正好好一一对应的等意关系,所有的翻译只有不同程度的错,永远没有对。那么,本文要问一声,学习英语到底是了解英语本身的意义重要,还是了解并不一一对应的汉语词义重要?说英语写英文时却要借助原本就不一一对应的汉语中文,一定出错!
本文可以下结论说,学习英语,应该认真学习英语本身的含义,含意,涵义等等,而不见得是必须学习英语的汉译。因为汉译一则没有百分之百的对等,二则又经常是错的。从较新版本的《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双解版本(Hornby & Wehmeier, 2004)来看看这种学习英语不管英语本身的含义,含意,涵义,而却必须汉译的错误的观念会产生什么效果。
这版词典据称或自称是‘世所公认的权威英语学习词典’,也承认‘英语成为全球通用的国际语言’了。不妨同意这种观点。但是,应该看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这里有中文什么事吗?没有的。权威词典也好,国际语言也罢,同汉语中文都没有什么关系。这版词典不是世所公认的权威汉语学习词典,也还不能说‘汉语成为全球通用的国际语言’了,而这一权威词典,国际语言,仅仅同英语英文有关系,这应该很明显。
再接下去看,50年代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某同学,居然称该词典当年的主编A. S. Hornby为‘红皮’,本文请问这‘红皮’是英文吗?会了这‘红皮’便一定等同于会了英文的A. S. Hornby吗?当然不见得。这种翻译成汉字的方法能保证学会英文吗?恐怕更不见得,只能说绝对保证可以学会汉字!而这种方法却自50年代延续至今,不断有人发扬光大。而且还是名声显赫的复旦大学。
进而,还有‘一词多译’现象,即一个英文词被翻译成了数个中文词。本文请问一下,一一对应都难于做到百分之百,那么这‘一对多’难道就能做到百分之百了?即使可以做到百分之百,为了学会某一个英文单词的词义,居然要用四、五个中文词才学明白,是不是太麻烦了一点?而且,这么学也太笨点了!这时候要求的可不是‘两倍的思维速度’,而是五倍!多少人能达到?
再看看几个引自该词典的实例。There are no winners in a divorce.初被译成‘在离婚中没有胜者。’后又被译成‘离婚的人都是两败俱伤。’并被认为比前者好。
会说英语,会写英文,应该会There are no winners in a divorce.,而对于后面的两句中文,则毫无关系。也就是说,会说英语,会写英文,同会说汉语,会写中文,毫无关系,英语同样可以说得很好,英文同样可以写得很好。再看看上面这三句话,不论英文中文,本身都对,哪一句单独都没错,只有英中比较时,就是以英文作标准来比较中文时,才能说某句中文更好些。事实上,有这种比较的必要吗?就是说,中文句子一定要同英文句子来比较而分高下吗?如果所有的正确的中文句子都要同某些正确的英文句子、正确的法文句子、正确的德文句子等等来比较的话,岂不是所有的原本正确的中文句子都要分出高下吗?用逻辑推理一下,有些同英文比较产生的‘高’的中文句子,同德文比较后很可能又变成了‘下’,用其他文字比来比去,大概很多原本正确的中文句子都可能变成‘下’了。学过了几种外语后,这样比较下去中文还有希望吗?不是被比较成了上等语言,就是被比较成了下等语言!
本文可以下结论说,学习英语英文,应该学的,或者叫‘背’的,或者叫‘记’的,应该是完整的,完美的,绝不断章取义的,正确的英文篇章,段落,句子,最后才是单个的单词,根本不能用英文(或其他任何语言)作标准来比较中文的高下,当然也不能拿中文作标准来评估其他语言的高下。英文的句子是不需要同中文的句子比较就有其本身的英文含义的,而英文的单词只有在英文的句子中才体现其含义,完全不像中文的汉字,其字形决定字义。任何一个汉字,不必用到句子里,便可看出其大概字义,义在形中;而英文则不然,一个单词,比如即便简单如book者,一共四个字母,两个还重复,到底是什么意思?根本不好说,不能‘望字生义’,要看用在哪里,用在什么英语语境中,决不是汉语语境中。I took a book with me to read on the trai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是一个词义,而My grandmother was booked for speeding last wee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则又是一个词义。应该怎样记忆book?仅仅就上面的两个英文例子来说,应该记a book to read, to take a book with me, to take a book with me to read, she was booked for speeding,等等,这样才叫会英文。
就是举一个中文的例子,也可以说明问题:‘您贵姓?’‘我姓章’‘弓长张还是立早章?’‘立早章。’只能在中文的语境中来解释、理解中文。
英文也是一样,不能动不动就问:‘这个英文词是什么意思?’而应该给出英文的语境,问:‘在My grandmother was booked for speeding last week.(说这句英文时不要照着念,不要照着读,而是要自然说出来,为了真正学会英文,每每遇到英文,一并照此办理)中的book‘用英文解释’是什么意思?’学英文不是温习中文,学习英文的定义,学习英文的词义,里外里是学习英文,而不是复习中文!
背英文单词加上背中文词义,混杂到一起是最终用不好甚至不会用那个英文单词的主要原因,中文当然会了。道理很简单,会背中文容易用好中文,而用好英文不可能;要想用好英文,得会背英文,背中文绝对没用。两者思路相反,中文由小的单位堆积成大的单位,而学习英文则要由大的单位浓缩到小的单位。就是说,中文组字成词,集词成句,连句成段,合段成篇;而学习英文应该反过来,有些像Gestalt心理学的原理,不是单词不懂马上看英译汉,而是应该看整个英文句子,而某个句子不懂则应该看其前后的句子,乃至整个段落。况且,哪个阅读的是瞪眼盯着一个生词不动的?阅读的时候按顺序读,基本就明白意思了!
比如这样一句话Our headmistress was a real old battleax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如果有两个生词,headmistress及battleaxe,没有关系,单单从这一个句子来看看,headmistress应该是个head,应该是个mistress,就是女性,而battleaxe同battle有关,又同axe有关,结合a real old battleaxe,意思肯定好不到哪里去。Our的这位 headmistress肯定was a real 够老old battleaxe,连砍带杀,冲风陷阵,经验老到,年龄不轻,得理不让人等等。这种方法没有翻译成中文,但是‘不得不’借助了中文来理解了整个句子,其最终目的是牢记这句英文以便一有机会谈到这样的女性,便自然熟练说出英语来,写出英文来,不是说出汉语来,写出中文来,才叫会英文。当然,更好的方法是用英文来理解乃至解释英文(这意味着口语笔语都能用英文直接理解,直接解释,力争接近英国人的水平,乃至超过,对于准备出国学习的学生,最有帮助,因为出国学习时大概是根本不用中文的,除非外国教授用中文授课),用中文的过渡最好尽早结束。在此提出个问题给读者考虑:这个battleaxe能用在男性上吗?
如果稍微扩展一下,在Our headmistress was a real old battleaxe.这句话出现前面一定应该谈起过headmistress,很可能是在比较好几个headmistress(es),一定早就提到了某一位headmistress的某些特点,才会冒出这么一句话,绝非空穴来风。因此,要从比句子更大的语境中来理解句子。如果要用英文来解释,可能是:
Headmistress, well, a headmistress is the head of a school, since a mistress is a woman mister, a woman ministor, a woman. A battle is like a fight, and an axe is a tool you chop or cut something with. ‘Our headmistress was a real old battleaxe’ means she is a little bit old and unpleasant to talk with, to deal with. She may not agree with a lot of things you do or say. She is difficult to work with. (六年级水平的英文,应该不难吧?)
本文的结论应该是,不能背英文单词配上背中文词意,而应该背,如果一定要背的话,背句子,段落,篇章,而且必须是英文的,全英,这样才能学会英文的使用。可以借助中文过渡,但是要尽早扔掉这个拐棍,越早越好,特别是想用英文同讲英文的教授学习各门课程的学生,学习直接全面使用英文,同中文无关,才有可能接近英国人美国人的水平,而达到了英国人美国人的水平,才叫做学会了英文。超过了英国人美国人的水平,才叫做学好了英文。
词汇的正确形象Visualisation of Words英文不是中文,英文的词也不是中文的字,这也不是说废话。如果以汉字为例子来说明问题的话,可以说汉字可以拆开到偏,到旁,到组字成分,但是不能拆开到笔画,因为笔画是组成汉字的‘没有意义’的最小单位(英文字母是组成英文的‘没有意义’的最小单位)。当向别人解释某个汉字怎样写的时候,一般说:‘某某字的左边加个某某字的右边’,或者‘某某字的头加个某某字的底’,而不能说:‘点,横,撇,折,勾,竖’等等,因为这样是写不出来汉字的,连中文的博导都写不出来!使用偏、旁、组字成分符合汉字的造字规律,那么学习英文是否也应该符合英文的造字规律呢?
必须如此。
英文的构词,特别是所谓国际通用词汇,科技方面的,主要来源于希腊拉丁二文,如果要拆字的话,也应该遵循其中本身的规律,拆成词缀(affix)同词根(base, root, stem),拆成字母的办法是初级阶段不得不用的拼写方法,初级的拐棍,应该尽早放弃。比如television=tele+vision, suspend=sub+pend等等,而不能‘胡拆’。
该《学员手册》(Student Manual)将great拆成了gr+eat,这种‘胡拆法’混淆英文本身的结构,发音,词义等等,对于将来英文学习的正确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不妨问问:great怎么发音?eat怎么发音?同韵吗?不同。研究英文诗歌的人士可能会说:‘押视觉韵’,但是初学英文者还不到那个水平。Great同eat有什么关系,词源上有吗?没有。难道同eat长得一样就有关系吗?不一定。当然可以造出这样的英文句子来学习这两个字,He is a great eater.而清楚的一句应该是He is a big eater.甚至更漂亮的是She is a great man-eater.,但是却绝对不能将great胡拆成gr+eat的。
英文chaos的也不能像该《学员手册》(Student Manual)那样拆成汉语拼音的chao(吵)+s,混淆发音。英文的chaos同汉语拼音的chao+s没有任何关系。英文是自然语言,汉语拼音是人为规定的。学习chaos至少应该知道chaos theory, chaotic, chaotically这组字。建成不符合英文本身的关系后,不但错误,将来改正起来都没有办法!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汉字形象的方法来理解英文词,比如这样一组dad, pop,两头高两头低,cut, cup,右高右低,put, tug,左低右高左高右低。尽管这不失为一种方法,但一般只有在英文学习到较深的程度,才有能力用这种方法来分析诗歌等等的文学体裁,但是不能让大多数初学者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英文。
英文词汇的正确形象应该是看到英文后联想到的,接近英国人美国人联想到的,英文的形象,而不应该是汉语汉字的形象。如果听到英语,读到英文不但没有产生英文的形象,反而引发出了汉字的形象,中文的形象,甚至汉语拼音的形象,那就变成用英文来学习中文了,甚至学习汉语拼音了。
打个比方,如果看到一只中文叫兔子的动物,马上想到中文的‘兔子’,这叫复习中文,巩固中文;马上想到汉语拼音的‘tùzi’,这叫复习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如果不是想到中文或是汉语拼音,而是马上想到a rabbit/hare,才可以叫做复习英文,巩固英文。如果能够联想到有关的英文句子或短语则更好了,比如as mad as a March hare, she twitched her nose like a rabbit。
用一个逻辑方法reductio ad absurdum来说明一下这种联想方法可能产生的严重错误:如果看到了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却非要用汉语拼音来形象一下,就变成了chi-na,中华民族于是变成了连‘吃’带‘拿’的民族!如果看到了中国的法文名称,Chine,也非要用汉语拼音来形象一下,就变成了chi-ne,‘中国’被说成了‘吃呢?’!“吃的文化”总不能说是这样来的吧?
先听自己Listen to Oneself除了要克服听了英语想汉语的错误外,在听力训练中绝大多数人所犯的最最严重的错误,就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是在拼命地去听自己本来基本听不懂的东西。当然会有人反驳说:‘正因为听不懂所以才要听嘛!’道理是不错,但是听力的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并且,听不懂的,重复听一千次还是照用听不懂!因此,人们首先应该从最容易听懂的开始,而不是从最难听懂的开始,而最容易听懂的,非自己莫属。
大概很少有人会说:‘怎么别人说的英语我全能听懂,而我自己说的英语我却听不懂?’没有几位这样的,所以应该先从自己开始听起。自己说的是一定能听懂的,不管是从小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还是半路出家后学英语的人士,自己能听懂自己是公理。当然,这里说的自己能听得懂的应该是自己自然说出来的正确的英语(即使是错误的英语自己也应该听懂!),而不是朗读出来的别人写出来的英文,也不是别人说出来后,自己照葫芦画瓢模仿出来的英语。并且还可以推论:自己能够自然说出来的越多,自己能够听得懂的也就越多。
因此,本文的结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必须努力提高自己自然说英语的能力,说力,能说的越多,能听懂的越多。
美国有一位人士,叫做A. J. Jacobs,用了十年的时间通读了全英文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三万两千页,四千四百万字,然后写了一本书,2004年出版,叫做The Know-It-All: One Man's Humble Quest to Become the Smartest Person in the World。如果对这么大的阅读量究竟有多少没有感性体会的话,不妨借用另一个数字,即一位在美国受过从幼儿园至十二年级毕业一共十三年教育的学生的平均阅读量也是三万两千页,当然从课本上每页文字的密度看还达不到《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四千四百万字,不过一千三百万到一千六百万字。
本文借用这个现象是为了说明,假如一位中国的学习英文的人士,能够自然说出相当于四千四百万字的英语,接近或等同于《不列颠百科全书》,英文的,不是中文的,也应该能够听懂同等量的英语,难道不是吗?
如果这位英语学习者很有天赋,能够自然说出英国调的,美国调的,澳大利亚调的,新西兰调的,德国调的,法国调的,上海调的,山东调的,广州调的等等各式各样调的英语,自然也应该能够听懂这么多不同调调的英语,难道不是吗?
有必要再重复一遍本文的结论,要想练好听力,不是去盲目重复多遍地听自己基本听不懂的各种语调的英语,更不应该去查阅文字,而应该首先是提高自己能够自然说正确英语的能力,自己能说的越多,自己能听懂的一定越多。
反过来说则不成立,自己能听懂的越多,自己能说的可绝对不见得越多,特别是对众多的一听到英语就马上飞快加疯狂地想成汉语的人士,更是如此。
与其说练听力,毋宁说练‘说力’,自己能说的越多,能听懂的才越多。反复听自己既不会说、又听不懂的英语,听了几千遍还不一定听懂;把英语全都听成了汉语,英语还是不一定会说。自己不会说的就不一定听得懂。这叫做‘恶性循环’。自己会说一定听懂,会说的多则能听懂的多,增加说力一定提高听力,这叫做‘良性循环’。
大约是上个世纪初,有人编写了一本通过声音反查英文拼写的字典(Michaelis & Jones, 1913),编者有前面提到的英语语音学名誉教授,Daniel Jones,大概只出了一版。就是说这种听声查字的方法在英语界几乎没有市场,中国人学英语难道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才能学会吗?
写你自己会的Write What You Will and Can有多少人能够坐在那里写出来些自己根本不会写的文字,文章,不论是母语还是非母语?大概没有任何一位能写出来。然而有一点却几乎是绝对的,肯定的,即,如果不是文盲的话,不是一辈子没有接触过英文文字的话,那么,能够说出来的英语越多,则能够写出来的英文就越多。
借用前面的例子,如果有一位学英语的中国人,能够自然说出《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全部四千四百万字,全部是英语的,也就应该能够写出三万两千页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全部是英文的!
英国人美国人难道不翻译吗?不对,他们也是时时刻刻在翻译的。来看看他们实际上在翻译什么。
他们所谓的翻译,主要在英语英文中进行,听的时候,将别人的英语口语翻译成自己懂得的英语口语;读的时候,将英文文字翻译成自己懂得的英文文字,如果还想讲给另外的人听的话,还得翻译成自己会用的英语口语;说的时候,将自己听过的英语,读过的英文,翻译成对方能够懂得的英语口语;写的时候,将自己听过的英语,读过的英文,翻译成读者能够懂得的英文文字。前文提到过,即思、说、写、听、读、梦都用English。
即使是这样在英语英文中翻译来翻译去,英国人美国人说、写的时候也有错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又把根本同英语英文毫无关系的汉语中文掺杂了进来,希望通过正确的汉语口语变幻出正确的英语口语,通过正确的中文文字变幻出正确的英文文字,那可能吗?就算是可能的话,又有多大的可能性?
学习英文写作的目的是,至少,应该是,在全英的课堂上学了全英的课程后,全英地用英文写作业;为了参加几乎全英的国际会议而准备全英的会议论文;全英地写出硕士论文,全英地写出博士论文,全英地写出本专业英文杂志能够刊载的专业论文;对于有些有志于英文写作的人士,则可能是全英地写出英文的小说,英文的诗集,英文的随笔,英文的杂感等等等等。对于希望在英语英文环境中工作的人士,还不得不全英地写出工作报告,备忘录,日常工作记录,求职申请,电子邮件,也许还包括情书,等等等等。
比方说对于写出全英的作业来说,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模仿的,模仿同学可能算剽窃。尽管目前可以从网上购买别人的作业,甚至可以花钱请别人代写作业,蒙混过关有可能,提高自己则不易,总归是要露馅的。
而且,很多模仿的人士所走的错路是去模仿文学大家的作品,那是很难的。非要去模仿英文小说家怎么写小说,英文还没有到英文小说家那个水平,容易吗?应该去模仿自己正在学习的熟悉的东西,同自己的现有水平比较接近,又稍稍高一点的东西,太高了是根本模仿不了的。比如说自己正在学习物理学,就应该模仿国际通行的有关物理专业的出版物的写法,格式,篇章,段落,用句,用字等等。
对于任何一位想要出国,在完全没有汉语中文的环境中学习英语英文课程的学生,在中国用中文背了两万个英文词,有什么用吗?大概只有英文的部分有用,中文的部分是几乎没有用的。在模仿他人写出来的英文文章时,翻译成中文再模仿也没有什么用。试想想,写出来的英文作业中国人是不读的,写出来的学士,硕士,博士英文论文中国人也几乎是不读的。模仿写作的时候,应该模仿的是英文,应该对照的是英文,应该比较的还是英文。翻译成中文再模仿很容易,不过那不是模仿English。
再来看看《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Hornby & Wehmeier, 2004)里面说什么:‘原文中的搭配,一经翻译,又往往会改弦易辙,面目全非’。这说明了什么?
这恰恰说明了经由翻译产生的严重问题,英文原文中的搭配本来根本没有任何问题,弦也不曾改,辙也没有易,而中文呢?中文本来也没有问题,面也很全,目也不非。但是,有些人偏偏推崇翻译来翻译去的方法,由英文翻译成中文,才一定可能将英文中的原装的正确的无懈可击的搭配‘改弦易辙,面目全非’,以至于再将中文翻过去译成英文时,更是‘改弦易辙’两次,‘面目全非’翻番,问题是由翻译产生的,不是英文本身产生的,也不是中文本身产生的。这些推崇翻译来翻译去的人士难道是故意想翻译出些问题来,还是处心积虑准备好了让学习者在其翻译过程中生出些问题?
结论Conclusion应该承认,只有英语同英语学生,英文同英文学生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你既英语’,‘英语既你’,才算是学了英语,才算是学了英文,才能慢慢学好英语英文。英国人根据英语的意思来寻找最准确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那是他们的母语的最准确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尚且不时出错,如果中国人根据汉语的意思寻找最准确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又有多大的可能寻找出最准确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呢?用汉语思维是绝对思维不出任何英语的,能说流利的汉语不等于能说流利的英语,用中文写作也是绝对写不出英文的,用自己熟悉的英语的my, father, ‘s (apostrophe s)却可以思维出自己不熟悉的英文的grandfather, greatgrandfather的含义来,而且是正确的英文。
熟练口语,应该首先是熟练最容易的自己的口语,由易到难。即使有机会,也不能昨天听了澳大利亚英语,今天模仿英国英语,明天准备模仿美国英语。先要给自己定个调子,就是连续说话4个小时到8个小时不累的调子,然后用自己的调子熟练自己的口语,因为任何一个语言学生是不可能一会儿英式,一会儿美式的,必须是自己的式,自式。另外,坚决不能翻译,不但由早就会的中文翻译不成还不会的英文,更不能再把应该记住的英文翻译成早就会的中文,又折腾回去了。学习英文,要牢记英文,而不是学习英文,译成中文,牢记中文,忘记英文。
记住这一点,自己能说的越多,能听懂的也越多,能读懂的越多,能写出来的也越多。
单词也不是背的,更不是用中文背的,而应该是在大量阅读英文的基础上,超过中文两倍的阅读量,通过英文的语境逐渐学会的。就是背则不但要背英文,也要背英文的词义,绝对不是去背早就会的中文,更不是去背早就会的中文的词义。英文的单词只有在英文中才有意义,才能分辨出意义,在中文中是绝对不能分辨出英文的意义的,只能分辨出中文的意义!北美学生从幼稚园到十二年级毕业的十三年中每天平均读十三页英文,中国的英语学生要想学到同样好的程度,至少要每天读二十六页英文,连续读十三年!对于想要达到甚至超过北美十二年级毕业的英语水平就要作出双倍的努力!这样才能克服读了英文翻译成中文,接着忘了英文牢记中文的毛病。况且,北美学生下了十三年的功夫,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也是不可能如此聪明,用‘一点三’年的时间,‘疯狂’一下子,就‘突破英语’的。
记忆单词有很多的方法,词缀词根法可以,整句联想法可以,就是不能用《学员手册》(Student Manual)中的汉化了的“胡拆”法,这种方法将来没有办法改正,进一步提高英语英文就更困难了。美国的孩子从两岁到十七岁,每天平均学习十五个新词。读者可以算算,在高中毕业时18岁,美国学生应该有多大的词汇量!一万、五万,根本不叫多!只有用正确的符合英文本身规律的方法才能最简便最容易地扩大词汇量。汉化了的方法只能更多的扩大中文的词汇量,甚至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中文词汇量,就是听到看见英文想起的中文词汇量,同听到看见英文想起并应该牢牢记住英文的词汇量毫无关系,而且经常记错了位置,配不上对。话又说回来,那些中文的词汇,即使不借助英文,中国人也都全会,全都会,为什么还要借助英文来复习巩固一遍甚至多遍中文呢?
听力首先是听自己,听自己说的,不是听自己朗读别人的,尽管朗读别人的可以作为一种练习,更不是听南腔北调的其他人的话语,胡侃,演讲,吹牛,等等那些基本听不懂的东西。如果自己能用六万到八万的词汇量自由自然地谈论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历史,考古,文化,语言,法律,经济,政治,等等,同时自己又能听懂自己,也应该能够听懂别人!除非自己养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调,只有自己能听懂,别人全都听不懂!
重复一遍,请记住这一点,能说的越多,能听懂的越多,能读懂的越多,能写出来的也越多。
写作是不能完全模仿别人的,别人的用词,句式,风格,幽默很多是模仿不了的。更不能去模仿英文作家,莎士比亚等。你只能写出来自己会写的东西,不应该是抄出来的。那么,为什么不用你已经牢牢记住的那一部分正确的英文,哪怕只有五十个词,写出你能够写出的感情,思想,感想,随笔,等等呢?莎士比亚用了多大的功夫才成为莎士比亚?初学写作的你还只能是你,不是莎士比亚,不是小说家,不是教授,不是诗人,是你。将来成为沙土比娅或者洗土比亚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要一步一步‘正确地’来,不能一步一步“错误地”来。要相信你自己,相信你的英语,你的英文,不是去相信‘汉英交错’的英文,不是去学习一堂课上‘汉语白话40分钟,英语不过5分钟’的英语。你不是模仿出来的(不过,非要说自己是模仿出来的也可以,但是首先是模仿自己,正确的自己),是你自己培养出来的,用正确的英语、英文正确地培养出来的。
下面一段用简单的英文来写,绝对不要翻译成中文,可能并认为有用的话,务请牢记英文的意思,觉得好就顺便变成自己的英文。
You are what you are, and you can be what you can be. You are not what others want you to be, and you cannot be what they want you to be. You can only become what you yourself want to become.
You learn to speak English for you, for yourself, not for me, nor for others, especially not for those who can only speak Chinese. You can only speak English to those who understand you. You can only speak the English you know. You may not speak the English I can. You need to learn how to speak English by speaking English. You cannot speak English well by speaking Chinese. The more you speak English, the more you learn to speak English. You may not speak Australian English, not British English, or American English. But, you speak your English.
You learn English words in English, not in Chinese. Chinese does not help, at all. You need to remember English, not Chinese, at all. An American student reads 13 pages in English every day. You need to read 26 pages of English every day, for 13 years, to beat the American students. You can only learn English by reading, working in, and thinking in, English. You cannot learn English by working in Chinese, nor can you learn English well by working in Chinese.
An American student learns 15 (fifteen) words every day, starting at age 2 (two), ending at age 17 (seventeen). How many words does this student know? 17-2=15. (Seventeen minus two is fifteen) 15x365x15=82125. (Fifteen times three hundred and sixty-five times fifteen, or fifteen squared times three hundred and sixty-five, is eighty-two thousand one hundred and twenty-five) An American student knows about 80,000 (eighty thousand) words at age 17 (seventeen)! They are American students. Can you beat them? You can!
You need to listen to yourself often. You cannot learn to listen to English by listening to many people speaking English with their own accents. Everybody speaks English with an accent. You need to understand your own accent. But, you have to make your accent better every day. Learn a British or an American accent. Learn to speak English like an Englishman, or an American. You listen to yourself. You speak your good English and you listen to your good English. The more you can speak, the more you can understand yourself, and the more you can understand others when they speak English to you.
You learn to write in English by writing, using your own words. You cannot write English with the words I know. You can only write with the words you know. If you only know 50 (fifty) words, use those 50 words to write. You cannot use more than 50 words because you only know 50 words. If you know ‘my’, ‘father’, and ’s (apostrophe s), you can write about your grandfather or greatgrandfather. You grandfather is your father’s father, and your greatgrandfather is your father’s father’s father. You can start your writing by “I am going to talk/write about my father’s father. My father’s father is my good friend.” That is how you start to write about your grandfather. Isn’t that English? Yes, it is. You understant it, I understand it, and English speakers understand it. But, you did not use the word ‘grandfather’, which you may not know. Can you see that writing in English is very easy and simple? Write in your own words, only the words you know.
Remember this, please. The more you can speak English, the more you understand yourself when you listen to yourself, the more you will understand others, and the more you will be able to read and write in English, if you know how to read and write. (这几段英文不过是五年级多一点的水平,不难吧?同前面的一段比较一下,本文作者在写本文的两周之内,从六年级水平降低了一点!)
最后,那本前面提到的《学员手册》(Student Manual)里如果只有上面提到的一处错误,一时之失,排版疏忽,就不稀奇了。再从中引几例,看看读者能否挑出正误好坏在哪里?
书名the Sun Also Rise
杂志名National Geography
学位名Doctloraal (这个不是英文!)
学位名PHD
电影名X-File
哪个好e-mail, email
哪个好situational comedy, situation comedy
哪个错The 70 Most Beautiful Wor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这些可都是出自署名的名门大户的手笔啊!你或您真的愿意这样将英语英文学下去吗?也许,你或您更愿意你或您的子弟们这个样子将英语英文学下去,或者根本不需要知道怎样将英语英文好好地学下去,往好了学。学了英文,好了中文,学者众多,精者几何,那就没有办法了。
(答案:the Sun Also Rises, National Geographic, Doctoraal, PhD, X-Files, The 70 Most Beautiful Wor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另外两个读者可以自己查,自己分析。)
参考书目References《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编写组. (2001). 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 广州: 广东经济出版社.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1.0. ed.).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leman, P. W. (2000). How to Say It to Your Kids; the Right Words to Solve Problems, Soothe Feelings & Teach Values. Paramus, NJ: Prentice Hall.
Gove, P. B., & Merriam-Webster Inc. (1986).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 Springfield, MA: Merriam-Webster.
Griffin, J. (1998). How to Say It at Work : Putting Yourself across with Power Words, Phrases, Body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Secrets. Paramus, NJ: Prentice Hall.
Heyman, R. (2001). How to Say It to Teens: Talking About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of Their Lives. Paramus, NJ: Prentice Hall.
Hirsch, E. D., Jr., Kett, J. F., & Trefil, J. S. (1987). Cultural Literacy: What Every American Needs to Know.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Hornby, A. S., & Wehmeier, S. (2004).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石孝殊, 赵翠莲, 向小林, 邹晓玲, 马红旗, 王升印 & 王玉章, Trans. 6th ed.). 中国北京; Oxford: 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牛津大学出版社.
Maggio, R. (2001). How to Say It: Choice Words, Phrases, Sentences & Paragraphs for Every Situation (Rev. and expanded. ed.). Paramus, NJ: Prentice Hall Press.
Michaelis, H., & Jones, D. (1913). A Phonetic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Hannover; New York: C. Meyer (G. Prior); G.E. Stechert & Co.; [etc.
Simpson, J. A., Weiner, E. S. 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Chadwyck-Healey Inc. (1993).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from http://dictionary.oed.com.login.ezproxy.library.ualberta.ca/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