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英文里,崇拜的说法有很多,大多与喜爱、热爱相近,有两个词的解析接近于中国人的崇拜:apotheosis,to lionize. 一个是尊为神,另外一个是巴结名流,名物等。
中国人一直被教育成一种崇拜动物,从普通人的崇拜皇上到崇拜英雄,到知识分子的崇拜名利,到崇拜清正和气节。
最近几十年,中国知识分子从被教育崇拜那些对国家和民族做出过贡献的英雄,在模棱两可的偷换概念间推而广之被教育崇拜院士,再到现在的被教育为知识的创造做出过贡献的人,也就是现在的那些大牛,而他们要被崇拜的直接理由所能提供的证据就是发过高影响力杂志上的文章或者直接就是高水平的文章,因此,杂志也成了崇拜的对象。
众所周知,科学是批判的学问,批判的前提是至少要平等,而深入的批判是俯视,正是这个角度看问题才是科学研究展开的起点。
我们一贯的教育是英雄的千里马作为榜样,灌输一种崇拜,而立英雄的人就是伯乐,千里马需要崇拜,伯乐更需要崇拜。在科学上有了可以崇拜的千里马和推出千里马这个偶像的领导,批判就显得那么不和谐,是不符合政策的,显然是该遭到唾弃的。
武夷山老师刚才的博文“埃歇尔的画有待深入挖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487223中看到了很多的爬虫,在偶像或者一个物品底下崇拜的人,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其实也就是这些爬虫。崇拜的就是那本书,也可以是那本手稿。
官僚政治的策略就是不断的推出崇拜,这符合统治和管理的基本模式,会减少很多反对和批判,权力的随心所欲是他们追求的状态和境界。
而科学如果没有了批判,就意味着死亡。一个科学工作者如果已经有了崇拜的信条,无论你崇拜什么,不管你怎么辩白,都在向大家宣告你放弃了批判,无异于长了脑瘤,科学生命已经结束,剩下的只是一个皮囊。
在任何位置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到了一定位置就希望有对自己的崇拜,不知不觉中就会利用各种资源制造对自己的崇拜。大家一直在讨论的也就是崇拜,要不要崇拜以及如何崇拜的问题,这就是科学一直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原因。
在任何社会,知识分子之所以是社会的中坚,是社会的脊梁,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崇拜的情结,一直保持着批判,不管是对上还是对社会;一旦失去了批判精神,一个没有挺直的脊梁骨的知识分子与一条哈巴狗没啥区别。
什么时候学会尊重和平等,坚持批判的精神,切除崇拜这个脑瘤,知识分子才是健康的,科学才是正常的,社会也是一个有脊梁的社会。
刚才看了几位博友的文章,忍不住写下这几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