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从某部评奖归来看中国科研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精选

已有 14238 次阅读 2011-8-3 09:36 |个人分类:空闲时光|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修养

上周连续三天参加了某部2011年科技成果评选,过程比较透明,也没有来自领导的压力,说得上是公平公正,评出来的成果也很好的反映了申报成果的好坏。但是从整个评选过程中(包括去年也听了)答辩情况和申报材料来看,中国科学缺少的并不是几个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而是急需解决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基本科学素养的普及。这个结论也是与会大多数专家的一致意见,以至于部领导准备邀请一批专家去基层给一线科研人员做有关科学研究的科普,我认为这是有重要意义的。那么,到底什么修养是所谓的科学修养呢?下面就是从评奖中得到的各种启发。
 
基本修养一、分析问题能力。很多基层科研人员非常努力的工作,从材料上能够看出,很多都是10年以上的努力。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结论,并且事实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所有的材料包括口头汇报都不能证明工作效果和所提方法的直接关系。 比如,做某项工作,提出了一个工作流程,但是缺少关于这个流程合理性的论证。为什么要如此划分工作阶段,阶段任务的前后次序为何非要如此,每个任务的界定以及工作标准,这些所谓的科学内容完全是缺乏的。这样的成果和中医遇到的情况是非常的类似,提出了方法,事实有效,可是说不出来。当然,和中医不同的在于,这些同志所提的方法不是真的不好说清楚,而是参与工作的同志缺少必要的科学训练,不知道怎么去说清楚。比如,需要建立适当的模型和假设,辅以必要的简单实验,用数据说话就能够部分的解释清楚所提方法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这些年也带了不少的工程专业硕士,他们大多数都在一线从事具体技术开发工作,他们身上一样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是根据经验,建立了一个技术路线,所有的材料都是一个技术路线的列表,但是缺少的正是这个列表的灵魂,分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基本修养二、论证的能力。有些科研人员也知道分析的重要性,也做了相关的实验,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分析的结果不能支持相关结论。有个项目光是试验费就花了70多万,应该说是为了论证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很遗憾,我们只看到实验现场的照片,看不到相关的数据以及基本的数据相关分析。有些项目也给出了一些数据,但是数据很少,甚至没有统计学意义,就盲目做统计分析,这样的分析结果是没有多大实际价值的,最终也就不能得到认可。这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中的缺陷,只知道拿来工具就用,但是对于工具的基本面 不够深入,导致盲目使用。用统计工具的基本条件是符合统计要求,比如,如果做与人有关的生物数据,就不能用十几个数据来说话,因为关于样本的选择,样本的数量,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去使用各种定性和定量模型,那是会得到错误的结论的。关于统计工具的深入理解正是我们要大学教育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就会遇到上面的问题。
 
基本修养三、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有些项目通过有限的实验,居然提出全面否定现有成熟理论的新结论。作为做科学研究的人一般对这样的提法都会很慎重,可是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很慎重,而是很匆忙的提出。有些项目借助于现有设备,做了几个实验,就提出新的策略,实际上是仪器选型不正确,对仪器缺少深入的理解造成,并不是方法的错误。这些也反映了我们的教育不能告诉学生基础理论中的原始来源,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结果。这在工作中就充满了风险,由于不知道更深层次的问题,导致盲目得到所谓新结论,也只能是走很多的弯路。更令人不可理解的是,有的单位并不是非科研单位,而是正经的甚至是有一定名气的科研单位,发生这样的情况就不能不让人对中国科研的内在素质表示担忧。
 
基本修养四、表达能力。很多项目在讲述过程给人的感觉都是在罗列做过的实验和工作量,似乎是在给领导汇报工作,而不是在说明自己成果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我们的教育在表达能力,尤其是严谨的表达能力的培养上是欠缺的。很多研究生刚到课题组的时候,甚至不会做一个像样的综述报告。要知道,这些能力在欧美从小学就开始培养了,一个小孩子,可以主动的从图书馆查阅资料,然后用图片和数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哪怕是错误的观点,听起来都是头头是道。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得到的正确的,甚至是很好的结果,却不知道怎么阐述。有一个项目,经过提问才发现,很多信息被人为的丢失了,没有讲出来,类似的情况大多数成果汇报中都有发生,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的教育缺失造成的。
 
基本修养五、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连续两年,听了将近70个成果,会发现,很多课题严重重复,甚至老化。有一个项目在地方启动的时候,就已经落后,其他地方已经在推广。这说明信息收集的能力欠缺,更多的时候是在做同质性的竞争。明明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但是大多数研究单位似乎不敢碰别人不做的课题,一旦一个地方做了某个课题,同行的其他省份的单位也立马立项。这个不是做生意,做生意可以做区域性的生意,但是科研似乎没有,有一个单位做出来了,其他的单位都是重复劳动。其实,不光是这个部门,在所谓的学术界,类似的现象还少么?
 
总的来说,听了两年作为部委最高技术奖的评选,应该是代表该部门最好的科研表现,但是从中暴露出来的研究能力的欠缺,尤其是基本科研修养是不能让人高兴的。这些都应该在大学阶段,甚至是中小学阶段就应该不断地培养的基本能力,但是在我们很多一线工作多年的同志身上还继续欠缺,那只能说明,我们国家的科研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如果哪一天,我们国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都能具备基本的科研修养,那么,中国的科研才可能真正的领先世界。不然,学费还要继续交下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471300.html

上一篇:为什么总是棋败一招,人错一步
下一篇:创新:野地里才能长出参天大树
收藏 IP: 159.226.21.*| 热度|

71 吕喆 许培扬 洪昆辉 赵星 李侠 杨正瓴 麻庭光 柳东阳 文双春 王启云 梁建华 张志东 尚松浩 朱志敏 谢鑫 苗元华 刘文 易文凯 曹建军 武夷山 相启森 卓晴 何学锋 邹斌 周杰文 龚平 陈尚斌 蒋志强 陈绍云 梁进 王亚娟 许先进 陈苏华 薛常喜 赵玮杰 吴明火 赵凤光 郝彦双 逄焕东 金小伟 赵新铭 白冰 何春林 张水 苏力宏 谢海燕 高峡 李学宽 余世锋 杨晓慧 李大鹏 刘立 吴吉良 姜颖 ljxm 者仁王 zzjtcm tanzhjin xchen wavehand goudan1 fqk6166 songshu123 liangfeng xiaobaobao888 xgs dreamworld leiyunting adinaliu kaicn bluern

发表评论 评论 (7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