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高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段伟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博文

网络,网络,我爱你?

已有 5309 次阅读 2007-3-7 19:54 |个人分类:信息与网络文化

                                               网络,网络,我爱你?

        早上看新闻,不知是代表还是委员在讨论青少年上网问题,作为一名网络醒客,似乎有些严肃的话要说。可在打开电脑着手敲字的当儿,脑子里突然冒出邓丽君的歌——二十多年前常常躲在被子里偷听的“梅兰,梅兰,我爱你”,这段文字就有了这么个标题。

        十余年前,以信息高速公路之名,借知识经济的东风,网络在众多幕后推手(包括虽非网络专家,却明了其意义的智者金吾伦先生)的努力下终于落户中国。几经起伏,中国已成为网民大国,但建构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和知识生产引擎的光荣与梦想似乎早被抛却到爪哇国了。网络空间充斥着吞噬时间的网游、情色无边的聊天室、黑客木马产业链、窥客与脱客们的视频风月宝鉴,在这些腐蚀性的、令人娱乐至死的无深度的声色界面背后,有由街头小报转世的SP、强买强卖的流氓软件之类的黑手,更有难以超越的由信息基础产业垄断所带来的技术-资本-权力的共谋。要鼓励青少年上网,不能不体察当下中国互联网的恶质生态。

        实际上,如果家长没有指导能力和引导方法,孩子又没有自主判断能力、选择意识和自控能力,上网就有点像《木偶奇遇记》里的小皮诺曹,被人卖了还要帮人数钱。无论是所谓的数字动漫游戏产业,还是彩信、BT这些小妖蛾子们,都不是吃素的,都在不择手段地挑逗你、勾引你,试图使你萌生出多余的欲望,再用这些欲望控制你,让你下意识地奉献出时间和注意力,还无怨无悔地为它们买单,甚至进而形成一种不可恢复的强迫性心理-生理-行为反射循环机制,令深陷网络泥沼者离开了网络就痛不欲生。

        如果不想清楚为什么上网就去上网,大多数自制力弱和文化素质不高者很容易过多陷入消遣性、娱乐性乃至腐蚀性的网络活动,其行为实质上构成了数字鸿沟乃至社会阶层再生产的一环。有人可能会用那些乳臭未干的数字新贵和拇指按出的苍白做作的型男超女们为例来驳斥我的谬论,但如同所有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神话一样,为了给这些极少数的“爱朵厮”(idols)祭献皇帝的新装,有多少青春岁月被盲目地蹉跎,又有多少望子成龙的热望沦为泡影。在生活中时常发生的一个事与愿违的情形是,某低收入家庭省吃俭用为孩子购买了电脑,结果孩子却因上网而荒废了学业——最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毁了一个家庭的未来。常识告诉人们,一些殷实的家庭的确可以让孩子由着性子胡闹、游荡甚至游戏人生,弄好了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混出个作男、作女之类,再不济也有爹妈做后盾。若是轮到穷家小户,就得明白,青春的盲动并不总带来《唐璜》和《沉沦》,更多的是包氏父子的悲泣。

        谈到青少年上网,支持者往往强调的青少年网络应用能力的养成。殊不知,所谓网络使用与网际交往能力并不是什么神秘得非要从小就得修炼的本领,只要不是七老八十,上网操作和按遥控器的难度系数差不太多,有学驾照的功夫至少能成为网络中手。上网应该出自实际的需要,可以负责任地说,对于青少年特别是家境并不殷实、时间管理能力不强的孩子们来说,一些消遣性的、娱乐性的乃至腐蚀性的网络活动并不是必要的,更没有必要因为不懂网上的时髦语汇而自卑。其实网络时代这种说法有时候是媒体强加给我们的,没有网聊、网游、网友而成不了网络时代的新新人类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是在这种意味下说不上网就怎么着了,就跟说一个人只有开上奔驰宝马才算成功人士一样荒诞。显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时候自己真正需要网络,也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了,再上网也不迟。如果没有准备好就上网,真难免沦为网吧老板、黑客、网络游戏商之流的“肉鸡”。说实话,只听说过因网络沉溺致死的,还真没听说过谁因为不上网死了。人生来是自由的,前提是你能自持。再告诉广大青少年一句大实话,网络业者们呈现在你面前的网络,很多时候与红楼梦里王熙凤对付贾瑞的风月宝鉴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我并不反对上网,但在我看来,比信息更重要的是知识,只有从知识和创新的角度看,上网的价值才得以真正体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青少年上网的真正目的应该是籍此更有效地学习、应用和创造知识——这正是中国互联网所忘却了的核心目标。从垄断性的网络营运商到作为不良信息服务注册中介的手机营运商,从作为淫媒的知名网站的聊天室到卖黄片黄段子的SP,都只用钱计算信息流量,把网民当作点击率的奴隶,能指望这些“数字文化产业”自律吗?能指望他们在仓满囤满之后大发慈悲为青少年乃至所有求知的公民提供免费或廉价的信息与知识平台吗?

        要想中国互联网回归其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与知识生产引擎的应有之意,需要公共政策层面的前瞻性举措和大智慧。当下的使命应该是站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增强信息与知识等公共物品的供给的高度,重构面向青少年和所有求知者的信息与知识平台。实践表明,单纯地限制网吧的发展或禁止青少年上网吧实际上是鸵鸟政策。家里没有电脑的孩子课余时间要上网还是要去网吧,而网吧中的电脑出于信息安全考量多为无盘机,使用网络存储又太麻烦,结果就是男生打游戏、女生聊天。中国要崛起也好,想发展也罢,必须抓住网络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为青少年和所有求知者提供廉价、通畅的信息与知识平台,在公共品供给层面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就是在满足中华民族求生存、谋发展的最大需求。为此,建议拓展遍布城乡的图书馆和文化馆,将网络服务纳入其中。除了继续发展学校的网络建设之外,一方面,以图书馆为依托,构建面向青少年和所有求知者的知识平台,加速数字化知识工程建设,为青少年和求知者提供开放、廉价的信息查询、电子阅读等知识性服务;另一方面,以文化馆为依托,构建以弘扬主旋律、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开展健康的信息文化娱乐为主旨的网络信息文化服务平台;在有条件的社区和村镇还可以建立起综合性的信息与知识平台。

        中国互联网要真正成其为信息高速公路与知识生产引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怪圈和心魔要祛除。对业者来说,不要仅仅将网络当成来钱的产业,还要看到发展网络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千秋大业。以知识工程的实施为例,不应该被简单地当成一个从作者或出版机构哪里廉价购买电子版再按流量卖的过程,而必须认识到,作为信息中介的知识工程的价值创造不是通过流量收费而是通过其传播的普惠程度实现的。有人可能会以知识产权保护来为其局限性辩护,但即便是知识产权问题也要辩证地看待,保护知识产权的宗旨是为了鼓励创新和更好地传播知识。即便是依照各种国际公约,知识产权并不是绝对神圣不可侵犯的,为知识传播之故有些知识产权是可以低价和免费让渡的。因此,知识工程在贩卖原本是作者创造的精神财富之余,信息基础产业在攫取了高额垄断利润之后,是不是该考虑向青少年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的青少年提供免费的资源和接入服务,若能若此,既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科学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亘古未有之壮举。对管理者来说,似乎应该意识到网络规制不能简化为技术调控,如何在加强信息安全与促进社会信息化之间寻找中间创新无疑是考验其智慧的真正难题。

         YouTube 世代的声色展演可谓暧昧之至,在一些少年中国人痴迷于网络游戏和视频聊天这些腐蚀性文化消费的当儿,不要忘了只会娱乐无异于堕落。睁开眼吧,抬头看吧,少年中国人,在同一个网络世界里,正在呈现出一片盎然生机:那里有e-science、e-society在拓展未来之路, 还有研究频道、NASA频道、大学频道在轻轻召唤,你只需轻轻地一击,就可以聆听牛津的演讲、观摩联合国的辩论、置身常青藤大学的课堂……

        行文至此,再看了看标题,不自觉地哼唱起来:网络,网络,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8-459.html

上一篇:从科学的社会规范到科学活动的伦理原则
下一篇:科学:何须假真理之名?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