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其实,无知也能造英雄。现实世界中,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我整理出几个故事(其实都是真人真事),给大家听听。
故事1.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某大学青年教师Y某给国外知名专家写信,那人很客气地回信了。信封上的收信人是“Prof. …”,信内称呼是“Dear professor …, ”。这一下可不得了,连外国名人都说Y某是教授,可见其水平之高,影响之大。足足有一个学期,Y某是大家心目中的大英雄。
故事2. 八十年代中期,某大学张教授收到《Who’s Who》的信函,通知他被收入该书,但要交些银子买书。张教授大喜,将信件给学校领导看。领导更喜,这为国争光为校争光的大事,何其难得。立即拍板,费用由学校支付,并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张教授的光辉事迹。一下子,张教授成了该校的大英雄。扫兴的是,没过多久,该校大批教师收到了类似的信件。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信息闭塞,发生这些事也情有可原。问题是,这些事每日每时都在发生。再举几个例子:
故事3. 国人崇拜院士,有个叫关制钧的人抓住商机,制造了一个中国管理科学院,制造了一大批院士,收到了大把的银子(http://news.qq.com/a/20050831/001184.htm)。普通人凑个热闹未尝不可,可笑的是正规大学也闹笑话。2005年,海南大学校长谭世贵教授因为入选该院院士而成为大英雄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请见:
http://www.univs.cn/newweb/news/campus/zhxw/2005-08-08/97311.html)。院士的故事太多,如中州书画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省略了吧。
故事4. 美国数学会的《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在全球范围内聘请了两万多名评论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内担任评论员的人就数以百计,现在肯定数以千计了。华人评论员很多,目前仍在大量增加,因为中文数学文章太多了,很多评论员又常常拖延工作,使得“Our shortage of Russian-reading and Chinese-reading reviewers is chronic”(请见http://www.ams.org/mresubs/guide-reviewers.html)。做一个评论员,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事。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正规大学为这点小事造英雄。宣扬某人入选评论员“不仅是对其本人学术水平的肯定,也是该校科研实力、学术影响的体现。” 请看看下边的链接:
(此处省略数百个字符)
这些宣传也没什么大不了,起码没什么危害。有意思的是,一些所谓的大牛人,也为此闹笑话。科学网上有个叫刘岩的,自称是诺贝尔奖候选人,似乎也是个能入选《Who’s Who》、能给国外杂志审稿的笑傲江湖的大英雄。他有一篇博文(请见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59&do=blog&id=418411)涉及到《数学评论》。 该文称:“1988年,…, C被美国《数学评论》邀请为评论员。据当时学校传闻,C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位成为这份世界著名数学期刊的评论员的中国大陆数学家。” 还好,他说了这是传闻。可当曹大侠指出其荒唐后,他又振振有辞:“我所知,就是目前的数学强校,如,中山大学,都没有听说谁是。”何等的无知!关于这位刘英雄,有几位博友(曹聪先生,王志明先生等)似乎谈论过。哪位博友知道其英雄事迹,讲给我们听听。
想起我们小时候,社会上盛传许世友的英雄故事。说林彪的飞机叛逃,是许世友打下来的。苏修美帝不敢侵略中国,就是怕许世友。今天的人们会觉得这荒唐可笑,其实不然,当今依然在报纸书籍网络上流传的许世友的事迹,有几个不荒唐?问题还在于,荒唐的故事太多了,不仅仅是关于许世友的,不仅仅是流传于街头巷尾的。
历史上有多少英雄不是“累层地”造出来的?有多少英雄不是“骗了无涯过客”?恐怕没人能回答。还是读读陆放翁的诗吧(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夕阳古柳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
满村听说蔡中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