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图说话:
1.哲学世界包含一个现实世界和一个虚拟世界;
1.1.现实世界包含一个物质世界、一个心智世界和一个互动世界;
1.1.1物质世界存在物与物之间的互动操作,叫物物互动;
1.1.2心智世界存在心与心之间的互动操作,叫心心互动;
1.1.3物质世界和心智世界之间存在物与心的互动操作,叫心物互动;
1.1.4物物互动、心物互动和心心互动共同组成互动世界。
1.2.虚拟世界至少包含一个语义逻辑世界;
1.3物质世界遵从语义逻辑所规定的客观规律;
1.4心智世界表达和演绎语义逻辑;
1.5互动世界实现和呈现语义逻辑。
一句话概述:现实世界的物质与心智的各自间的互动,无非是遵从、表达或实现虚拟世界的语义逻辑。
模型完毕。
模型讨论:
互动世界就是信息世界。
语义逻辑世界,也可称逻辑世界、知识世界、语义世界。
关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定
用例子说话:
比如迷信的人,看到有人得了怪病,就会说,是“鬼”造成的。
在迷信的人看来:“鬼”是一种实际的存在,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确确实实是有“鬼”这种事物,并且还可以装弄出确实“有鬼”的效果出来。不可否认,在装神弄鬼的人当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有预谋的骗子,而是他们确实相信有鬼的存在。
在讲科学的人看来:“鬼”只是迷信者虚拟构造的一种“事物”,这种事物在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迷信者看到的“有鬼”的现象,只是自然界中的一些很少见的现象,人们对这些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认识还不够清晰或不够普及。这些现象,一定是自然法则结合适当的现实自然条件而造成的。
客观来说,相信科学的人和迷信的人,都是在用一种虚构的“事物”,来解释实际的现象。相信科学的人只是用“客观法则”取代了迷信者的“鬼”。“客观法则”其实和“鬼”在这里在“虚拟”的意义上来说,是一样的,是没有实际的存在事物来对应的。
尽管我们可以从现象上合理地推断“鬼”或“客观法则”是存在的,但这种“存在”,不仅仅是一种无形的存在,还是一种完全就是虚构的存在,没有任何物质和能量载体支撑的存在。尽管我们可以用文字、现象来表述它们,但我们只是表述了它们而已,它们本身依然还是“被虚构”的,与那些“真实具体”的事物比较起来,差异还是明显的——真实具体的事物,至少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有物质和能量载体的事物。
我们有时说“心智(意识)”是无形的,只是从通常的观测手段上来说的,借助更先进的仪器设备,我们可以像显示磁场一样来显示意识的形。这种“意识”的无形存在,与那种完全是“被虚构客观存在”的关键不同之处是:虚拟的存在,是不能产生任何的相互作用的,真正产生相互作用的,只是与之对应的“意识”。
正确理解虚拟世界含义的引导性提问。
问题1.您是怎么看待“迷信的人相信有鬼存在”这样的事的?
回答:
1-1.我就是信迷信的,真的是有鬼的。
1-2.我不信迷信,我觉得没有鬼,鬼是迷信的人虚构的。
1-3.我没有什么看法,反正一部分人相信有鬼,另一部分人相信没有鬼,我是再另一部分的人之一,有鬼没鬼都无所谓,有也可以,没有也无妨。
分析:不管如何回答,“一部分人相信有鬼存在”是一种事实,这是任何回答都不能否定的。于是,可继续提问。
2.为什么会有一部分人相信有鬼存在呢?
2-1.因为,他们认为,只有相信有鬼的存在,才能解释一些别人无法解释通的事情。
2-2.因为他们确实得到过某种体验,这种体验本身就告诉他们,是有鬼的。
2-3.因为他们,不仅是他们,还有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解释不了某些现象。
分析:
不管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共同的事实可以确定的是:在相信有鬼的这部分人的意识中,是确实有“鬼”这种意识存在的。不管现实中是否真的有鬼,但“有鬼”这种意识是存在于这群人的意识中的,并会影响这些人的日常行为、判断和语言表达的。
3.那么,至少"在意识中有鬼的概念存在"的人,相信鬼真实存在的逻辑是什么呢?
不管是某种特殊的直接体验也好,某种道听途说的间接体验也好,相信鬼真实存在的逻辑是:只有假设有鬼的情况下,他们这些体验才能得到他们自认为是合理的解释,如果假设没有鬼,就无法解释这些特殊的体验。
分析:假设、求证(求得一种自认为合理的解释,或不承认假设就得不到自认为合理的解释)是一般的认定事实的方法。相信有鬼的人,也自然要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求证。排除求证的过程的合理性先不谈,相信有鬼的人,自然,先是承认了一个“有鬼的假设”,也就是,必定有一个假设中的“真实的鬼”是存在的,这个假设中的鬼,与这些人头脑意识中的“鬼”是不同的。一个是被认为与意识主题无关的“假设真实”的存在,另一个就是意识主体自身意识中的存在。
“假设真实存在”也是一种存在,这就是“虚拟存在”,这种虚拟存在,是“意识存在”的反射结果。这种“虚拟存在”是空虚的,是没有物质和能量载体的,不会直接产生任何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实际产生这些作用的是反射它出来的“意识”。
即便是“假设的真实”能够得到任何意义上的“求证”,我们可以认为原先假设的,确实可以找到“真实”的例证,我们原先的假设,也依然还是存在的,我们只是找到了“假设存在”与“真实存在”的两种存在的一致呼应而已。
所以,“假设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存在”与“真正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存在”都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存在”,这是与第三者——“在意识上本身就认为是以意志为转移的存在”共同的区别。前二者又有不同的是:一个是虚构的,一个是真实的。
虚拟的世界不会直接参与真实世界的相互作用,而是产生虚拟世界的意识参与了真实世界的相互作用,我们只是混淆了虚构世界和产生虚拟世界的意识而已。
我们相信“鬼”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但迷信的人却是相信有“鬼”的。
实际上,这样的分歧不是不可以解决,只要把“鬼”当作假设的存在,就解决问题了。假设的存在,就是虚拟的存在,就是虚拟世界的事物。
假设的存在,是没有任何物质和能量为载体支撑的。
我本来希望晓辉能提出这个疑问:说“虚拟的存在”没有相互作用或信息支撑,似乎说不过去。“鬼”虽然是不存在物质和能量载体的,但还是可以“吓人”的,还是有相互作用的,怎么能说虚拟存在是没有相互作用的呢?
所以,只要能回答出这个问题,就真正理解了我说的“虚拟世界”。
为什么“鬼”可以吓人,而“虚拟存在”却不能有相互的作用。
这正是“虚拟存在”和“意识存在”的区别!
“吓人”的是“意识中的鬼”,是人先假设了“有鬼”的意识,这个“意识”是有信息、能量载体的,是可以产生相互作用的。
但这个意识所投射产生的“鬼”的虚拟假设,只是一个虚幻的存在,实际是根本没有的、不存在的事物,它自身是不能直接产生任何作用的。
这样,把意识和虚拟假设区分开来,对“求真”是意义重大的,当然,还是要依靠意识来完成这个“求真”过程,这正是“意识”觉醒的机会所在。
“意识”有这么一个特性:它总是试图构造更完美的虚拟世界,但却永远无法触及虚拟世界,它只能通过对自身的检验来“感觉”虚拟世界是否更加完美了。
当然,“虚拟世界”中,有“鬼”这种虚拟存在,是损害的虚拟世界的“完美”的,所以,“虚拟世界”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被完美塑造的世界,只有理想的虚拟世界,才是完美的虚拟世界,也就是柏拉图世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