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开车去买花,路上不巧与一花农的车相撞,你的保险杠惨遭撞毁,花农提出用一车海芋(一种生长在台湾阳明山地区的花卉,形似马蹄莲)作为修车的赔偿,你会如何选择:
A. 选海芋
B.选赔钱
似乎从理性的角度来说,一般人都会选择赔钱,要一车花做什么呢,又不开花店,鲜花又很容易凋谢。但《第36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朵儿就选择拉着一车海芋回家,因为她最喜欢的就是海芋,正好用为布置明天开张的咖啡店,还因为她脑子里总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本来看《第36个故事》是冲着桂纶镁,不过看完发现小镁的戏份并不多,电影的剧情挺简单,就是讲朵儿和蔷儿两姐妹开咖啡店,蔷儿想出了以物换物的主意,于是有一天一个男人带来35块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香皂,附带35个城市的故事,换有人帮他写给爱人的明信片。朵儿听着男人的故事,画了35张心情故事的图画,但有一天男人说他不换了,要带走所有的香皂,还有朵儿的图画,作为故事的交换。男人走后,朵儿若有所失。
还是台湾小清新系电影一贯的风格,小镁也不愧是文艺片最爱的女主角,清汤挂面的小平面脸却总是那么耐看,这样的片子最是适合周末的午后,怀抱一杯香浓的拿铁,窝在沙发里,静静地看完,让时光缓慢而悠闲地溜走。(不过之后总有点负罪感,文献下了一堆没看,文章还只写得七七八八,总压在箱底找不到婆家)
看完电影好几天,除了总萦绕在耳边雷光夏制作的主题音乐外,影片中的对“心理价值”的种种不经意地探讨总在脑海里不时冒出来。整个人生无非就是大大小小选择组成的,一些在旁观者看来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完全脑子进水的选择,其实无非就是因为这简单的四个字“心理价值”。在朵儿看来冷冰冰的钱哪比得上一车纯白、清香的海芋,反正她本就是去买花的啊。你愿意听一首动听的日文歌来换一本歌词集吗?我帮你通水沟来换儿子喜欢的小木马。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选择读书还是环游世界。你认为是废物的东西,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是愿意以生命交换的珍宝,当然也不存在什么完美人生,事业、爱情、家庭、友情、亲情,真的很难万全,熟轻熟重,无非也是取决于“心理价值”。想起经济学中的“效用”,效用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观性,只是决策者对某一选项的主观赋值,旁观者难以知晓它的具体价值,行为经济学中研究者中乐此不疲探究的问题,无非也逃不开“心理价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