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刘德培院士十分重视中医药学研究与发展

已有 4527 次阅读 2010-12-8 09:55 |个人分类:中医药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医, 中药, 中医药学, 刘德培

【科学时报】刘德培院士: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中医药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41155.shtm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研究员在日前举行的以“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战略”为主题的第379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作了题为《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及对中医药的需求》的评述报告。

“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战略”香山科学会议召开
刘德培院校长、药植所陈士林所长参会并作报告

http://www.cams.ac.cn/newsxp/ReadNews.asp?NewsID=1957&BigClassName=num%BF%C6%BC%BC%D7%DD%BA%E1&SmallClassName=%BF%C6%BC%BC%D7%DD%BA%E1

发展中医药需要创新思维和方法

http://www.shouxi.net/html/herb/20080402143849584_110287.shtml

    刘德培建议,利用中医药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开展对恶性肿瘤的研究,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加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能力。利用中医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果,加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后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加强开展与化疗联合应用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实现防治方案规范与优化。

http://www.cae.cn/cn/xshd/xiangshankexuehuiyi/20090615/cae70e34de0-e42e-4f5c-bc79-42f14147e7fd.html

     刘德培说,中药是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提高中药产业技术水平的各个环节无不是围绕药效物质基础展开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解决中药有效性、安全性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其研究思路与方法学上的突破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微透析等取样技术和血清化学、血清药理学等先进的研究方法,可极大地提高中药的研究效率、缩短研究周期、直接发现新药、寻找作用靶点、合理制定产品与药材质量控制标准。

第四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于2010年1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

http://www.bimtdoctor.com/News/show.aspx?id=6603&ps=2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国家民委原主任李德洙;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洪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王佐书;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大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德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肖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俞梦孙;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振吉;卫生部人事司副司长张闽元;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宗淑杰;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罗玲等。

第379次: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http://159.226.97.16/ConfRead.aspx?ItemID=1386

        2010年7月6日~8日,以“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战略”为主题的第379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聘请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教授、中国工程院刘德培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来自国内外30个单位、30多个学科领域的5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⑴中医理论前沿问题的基础研究;⑵中药理论前沿问题的基础研究;⑶针灸理论前沿问题的基础研究;⑷中医药基础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等中心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张伯礼教授和刘德培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前沿与方向”和“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及对中医药的需求”的主题评述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长刘德培提出我国医药科技领域七大重点

http://www.healthr.com/newsfile/2005/05/254241116818677.html

       中医药现代化领域包括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现代中医药科学方法的研究、现代中医诊疗与辨证论治、中药与可持续利用等。目标是提高中医药学继承和创新水平。到2020年使现代中医药理论体系得到完善和发展,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治未病”与21世纪医学的发展 ----刘德培

 

          2008年1月25日15时,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开幕式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专家学者在开幕式上作主题演讲。

“治未病”与21世纪医学的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工程院 刘德培     

     一、21世纪的医学目的

     人人享有健康。

     健康(Health)是躯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无病无弱、身心健全、社会适应、环境和谐)。

     二、21世纪的医学模式

     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把影响人的健康的诸要素均纳入其范畴,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进行医学研究。

     三、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

     实施前移战略和下移战略,落实模式转变和系统整合。

     (一)前移战略

     1、思想观念前移:从以疾病为主导走向以健康为主导。

     2、经费投入前移:鉴于人口与卫生投入有后效应期,因此人口与卫生经费的投入必须有超前意识,才能保障人口与健康事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3、研究内容重心前移:

     ——生命周期: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全面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

     ——疾病过程:从单纯重视疾病后期到重视疾病的全过程,重预防,治未病,尽可能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在发生之前、传染病控制在感染前,遗传病控制在受孕前。疾病发生后,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4、研究领域重心前移:

     ——生物医学研究:从单纯重视应用研究到全面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结合,加强源头创新。

     ——医药产品研发:从以仿制为主到重视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

     (二)下移战略

     措施落实重心前移:把人口与健康的工作重点放到城乡社区,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三)模式转变

     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四)系统整合

     从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进行学科内外、系统内外整合,研究生命全过程和疾病全过程。

     四、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包括四个层面

     未病先防:指在没有疾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

     已病早治:指已经发病要及时治疗。

     既病防变:指已经发病要防止疾病进一步地发展和恶化。

     瘥后防复:指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

     五、“治未病”与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相吻合

     目的一致:“治未病”与21世纪医学“维护健康”的目的是一致的。

     观念一致:中医学以人为本的整体观,中医重视整体、强调“治未病”与21世纪新医学模式把影响人健康的诸要素均纳入其研究范畴是互补相成的。     

 


     六、“治未病”与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相吻合

     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针对机体、环境和社会致病因素的预防。

     第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第三级预防亦称康复治疗,疾病进入后期阶段的预防措施。

     七、“治未病”与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相吻合

     前移战略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早诊、早治,与“治未病”的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相吻合。

     未病先防-传染性疾病控制在感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在发生前,遗传疾病控制在受孕前。

     已病早治-疾病发生后,重视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既病防变-重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从单纯重视疾病后期诊治到重视疾病的全过程。

     瘥后防复—强调人们逐步形成维护健康的意识和观念。

     八、“治未病”思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思想观念前移、经费投入前移、措施落实重心前移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是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

     研究内容重心前移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

     研究领域重心前移是我国医学自主创新发展的方向。

     九、“治未病”对21世纪医学发展的促进

     促进新医学模式下的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研究生命全过程和疾病全过程。

     促进医学“维护健康”的根本目的的实现。

     促进“医疗与卫生服务公平”问题的解决。

     十、“治未病”对中医学发展的促进

     促进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

     推动中医药学注重养生保健、预防为先的思想观念的普及。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的服务范围,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度将大大提高。

     从“治未病”的高度来促进人民健康并发展中医,可使中医药在医疗临床及人类健康保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十一、“治未病”对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促进

     促进人们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证明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必然性、优越性、规律性和创新性。

     促进中西结合方向和目标不断向纵深发展。

     促进中西医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为中西医综合防治人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的方法提供新思路。

     十二、“治未病”原则的通用性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未病”原则推而广之就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强调监测、预测、预警、预防,体现在我国医学发展战略上,就是前移战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391466.html

上一篇:神经细胞中钙对记忆和成瘾行为的作用研究进展和文献分析
下一篇: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革命概况
收藏 IP: .*| 热度|

2 印大中 丛远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8 0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