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股份化动态激励理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rm001

博文

新型合作养老保障方案该如何改进设计——兼与李秀华等同志商榷

已有 4658 次阅读 2010-11-11 13:13 |个人分类:管理学原创观点|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案例, 医疗保障, 保障, 养老保障, 保障方案

[案例分析材料]“青县模式”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借鉴研究——以河北青县为例
   因原文太长,请用GOOGLE搜索标题查找该文章,查看具体内容。
原方案在参合者缴费额度和未来保障额度方面的关键设计:

(2)参合资格确认
以2008年5月1日为基准日,当日满25—64周岁且具有本县常驻农村户籍的人员为适龄参合人员。以下人员不具有参合资格:五保户、已嫁外县但户口未迁出人员、在基准日(含)前已领取社会养老保险金的人员、在押服刑人员、现役军人、户口虽在青县但长期不在青县居住的人员以及不符合上面规定的户口新迁入人员。
(3)参合基金缴纳
参保人应缴纳3800—4800元的参合基金,可一次性交纳,也可按年缴纳。参合基金以村为单位,由村合作养老会(村代会)集中代收统一交到乡镇的养老办公室,最后再一起交到县财政局。
(4)合作养老金的领取
参保人达到65岁以后,分年龄阶段领取养老金,具体如下:65岁领取600元,以后逐年增加100元,直到71周岁;超过71周岁以后,每年固定领取1200元。(详见下图所示)领取的意外情况处理对策其大致内容如下:第一,缴费人员中,64周岁一次性缴费困难的,允许减半缴纳减半收益,也可顺延一年在缴足基金的次月起正常领取养老金。第二,参合人员在缴费期间死亡的,在其死亡一个月内将个人缴纳的本金连同利息一并退还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第三,参合人员在缴费期间户口迁出青县的,在其户口迁出一个月内将个人缴纳的基金连同利息一并退还本人。


原方案效果分析:

即使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看,保障的数额也太少极微不足道,如果考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物价几年后、十年后甚至几十年后的上涨,那未来的那点钱有什么理由能让人相信它能起到保障养老的作用呢?设计者自己估计也不信,而心里只是想有一点是一点,以后的事以后再说了,呵呵,估计是这样的心理吧。所以,鉴于保障方案在未来保障额度的设计上让人没有安全感和觉得有效力,在心理上已被评为作用不大,其实根本就是太小,所以让人没有参加的积极性。从上述的设计来看,这样的方案在激励大家积极参与从而实现“以后补前”保证系统自主稳定运行上,以及在养老保障的力度(绝对数太小)和安全性上(有因收入增加和物价上涨而引致的贬值风险)都不太理想,因而需要对相关机制的设计进行改进。

对原方案的改进设计:

可用本人下面提出的设计思路和建议加以改进本案例中的设计方案。

谈到保障,我们会自然联想到两种典型的保障类型,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那么,设计这两种不同的保障方案的思路和方法有什么共通与不同呢?下面,本人将自己理解的对这两种保障在设计方案上的不同和应注意的地方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养老保障方案
除个人支付和依靠国家公共财政支付外,方案设计上的关键点在如何设计好促进参合者梯队式的“以后补前”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主式造血”而非“抢救式输血”,保障这项制度在实践中能够更稳定地运行。

具体设计思路:本人长期关注并持续地对国民保障的问题进行思考。在看了不少现有的各级各类制订的保障的设计方案后,本人发现无论是养老保障还是医疗互助保障,现有的方案无论是被冠名为“旧”或“老”,还是自冠名或被冠名为“新”的,其实这些方案的思路全部都是常规的,也即是简单地将我们所熟知的商业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的有关操作方法和模式复制过来,而没有针对管理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活动的目标对象的心理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与创新,因而实践中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也再次验证了本人对于管理的一贯观点(注:近日研究管理学课件,发现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给管理下的独特定义特别指出管理必须是有效配置资源的一种动态创造性活动,我认为这个定义下的非常好,还是第一次看到有学者是这么认为管理必须是要创新的一种活动,与学者们普遍用职能论来给管理下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定义的做法显得独树一帜和更为高明更有见地)就是:管理必须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在此,本人针对原方案对参合者在缴费标准和保障标准两大重要制度环节上的设计缺陷,所造成的激励效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如下改进设计:原方案在确定缴费期的年缴费额度与受益期的年保障额度的方法的规定上,不要像现在的方案那样设计成缴费期内每年缴纳固定标准的现金,受益年度则是每年领取固定标准的现金保障。而应该将缴费期内的各期缴费额度和受益期内各期的可获保障额度统统设计成与当时城镇居民上年度年均收入动态挂钩(按其一定比例,标准可参照最低生活保障占人均收入的比例划定)。这种新的通过与具体标的物建立动态挂钩关系的计算方法的好处在于,与传统方案比较,本方案对参合者而言,既能非常方便地比较自己的付出与所得(比如对一个30岁的居民,选择从现在开始缴费到60岁,共缴费30年,每年缴费标准参照当年当地年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比如比较系数为1,即缴费标准是1倍的年最低生活保障,而保障的标准则设计为1.5倍-2倍的未来的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可以选择到60岁时一次缴清所有应缴数额),消除因不了解而产生的顾虑,更因本方案在计算方法上的动态性和联动对象上的可靠性,在未来更加加强了保障的力度和安全度,从而更能吸引大家参与。

二、医疗保障方案
在方案设计上的关键点在于,如何设计好提高大家参与互助组织的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以较好地实现“以多补少”的目标,只有吸引大家参与并且保持队伍稳定的机制设计好了,这项互助的保障制度在实践中才能更稳定和有效地运行。

医疗保障方案设计的实例参见人大经济论坛上发表的本人另一帖子:《
以城镇职工为例再论我国国民新型互助保障模式的构建——兼与陈果老师商榷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955060-1-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334-382680.html

上一篇:评郭志辉的《业务人员薪酬设计思考》
下一篇:评李醒民的《学术评价的某些规章应立即改革》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1 1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