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深圳三条地震断裂带具有中强地震构造背景:关注亚洲地震

已有 6723 次阅读 2010-10-29 06:0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震活跃期, 统计特征, 地震, 拉马德雷

深圳三条地震断裂带具有中强地震构造背景:关注亚洲地震
                                 杨学祥

据最新报道,广东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上,而且是一个断裂带密布的地区。深圳探明三条地震断裂带,具有中强地震构造背景。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2005年3月29日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两次8.5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强震频发已经成为事实。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中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66年3月22日河北宁晋东南7.2级地震;后10年东部强震破坏性严重,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1】。

从2010年1月至10月28日,8.8级地震发生一次,7级以上地震发生24次,超出平均每年18次总计6次之多。地震进入活跃期得到进一步证实。

从地震发生地点而言,除青海玉树7级地震外,23次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北美洲(3次)、南美洲(3次)、澳洲(3次)和亚洲南部(12次)和东部(2次)。目前7级地震缺失的空区主要是亚洲东北的俄罗斯地区和北美洲的西北部阿拉斯加。10月27日,俄勘察加半岛的两处火山--克柳切夫火山和舍维留奇火山开始喷发,这增大了该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风险。

亚洲东部和东北部,北美洲西北部是2010年7级地震的空区。

2010年7-11月为强潮汐时期,特别是在10月20-23日潮汐组合期间,加利福尼亚和印尼相继发生7级以上地震,印尼地震还伴随海啸和火山喷发,潮汐组合对地震火山活动的激发作用值得关注。

关注2010年11月潮汐组合。

附件:

凤凰网资讯 > 大陆 > 正文
深圳探明三条地震断裂带 具有中强地震构造背景
2010年10月28日 13:09深圳新闻网-晶报

晶报记者 吴建升/文 张定平/图

日前,全国人大来深对我市《防震减灾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市应急办(地震局)在汇报时指出我市已对3条断裂带(即横岗——罗湖断裂带、莲塘断裂带、温塘——观澜断裂带)进行了探测。

消息一经披露,即在市民中引起较大反响。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断裂带与地震有何关系,是否意味着深圳随时可能发生地震呢?如果是,地震的破坏度会有多大?深圳又该如何应对呢?

晶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断裂带背后的故事

“这就是莲塘地震断裂带的开端部分,它从这里向东北穿过梧桐山,然后一直延伸到东部大亚湾。”10月21日,地震专家、中国地震局驻深圳办事处副主任刘升礼,站在位于罗湖区罗芳村西山北坡中国地震局深圳地震台外,指着山坡上的一处裸露的岩石告诉晶报记者,除了莲塘断裂带,深圳另两个断裂带,一个是横岗——罗湖断裂带,另一个是温塘——观澜断裂带。

“深圳三条断裂带的探测,是震害防御工作的一部分。”刘升礼说,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断裂带十分发育。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在20世纪里,全球共发生3次8.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两次发生在我国;进入本世纪,又相继发生了汶川和玉树大地震。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广东就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上,而且是一个断裂带密布的地区。”刘升礼说,在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布,人口和物质财富高度集中,一旦发生强震,将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地处珠三角的深圳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在地震监测、预报的同时,加强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工作。地震预测,特别是短期和临震预测目前还是一个没有突破的世界性难题。我国目前只能对某些类型的地震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预测水平较低。

“由于地震的难以预测性,作为深圳这种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财富高度集中的城市,最好的办法就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把本市的地震地质情况摸清楚,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刘升礼说,从2006年起,深圳历时2年,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手段,完成了“横岗——罗湖”、“莲塘”、“温塘——观澜”三条断裂带的探测,并掌握了三条断裂带的分布特征、隐伏位置、埋藏深度及活动性等详细资料。“这些探测成果,不但为深圳未来震害预测与防御工作,也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深圳并不平静

“东南沿海地震带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广东两省及江西、广西邻近的一小部分。深圳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段,有三条断裂带穿过市区,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会不会随时发生地震呢?”针对一些市民的担心,刘升礼说断裂带只是表示有发生地震的潜在危险。

近400年来,深圳地区无强震记录的历史,但在东南沿海发生的强震对其产生过影响:

1918年2月13日,汕头南澳发生7.3级地震,福田区原住民村落屋瓦遭震落;

1905年8月11日,澳门发生过5.5级地震;

1962年3月19日,河源发生6.1级地震;

1969年7月26日,阳江发生6.4级地震;

2006年12月26日,台湾以南海域发生7.2级地震,深圳市民普遍有感。

近年来,深圳有感地震时有发生,都对深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06年深圳以南的担杆岛海域3.6级地震

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大鹏半岛有感地震群

“查阅深圳地震的相关资料,你会发现一个特别现象——较强的地震似乎总在‘绕’着深圳走,都发生在周边地区,而深圳只是受到轻微波及,未产生过破坏性。”刘升礼介绍,国家地震局深圳地震台1978年开始筹建,1980年1月投入运行,30年来有仪器记录到发生在深圳的有感地震总共有5次,区域都在大鹏半岛,最高级的为1999年的3.7级,最低的为2008年8月20日的2.6级。“而这些三级左右的地震,都不会造成破坏。”刘升礼表示,深圳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搌布区域,地震活动相对稳定,但由于地震的难以预测性,所以也需时时戒备。

市应急办有关人士表示,对待地震深圳不能高枕无忧,心存侥幸。深圳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是国家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应监测与预防并举,有重点地全面防御。

构建地震“防火墙”

10月21日中午,在深圳动物园龟蛇馆内,管理员何军武抓起一只大巴西龟告诉晶报记者:“别看它是只乌龟,它可是地震局‘特聘’的地震观察员呢。”每天,何军武都会详细记录这些龟的反应情况。

陪同记者在园内采访的动物园策划部摄影师李木生告诉晶报记者,早在2006年4月,市地震局就与动物园联合建立了“深圳野生动物地震观察与科普教育基地”,在园里设立了五个动物观察点,聘请动物做“地震观察员”,通过观察动物的异常反应,来进行震前预报。五个观察点上,每天都有专人负责,分别进行观察记录。每季度最后一个工作日,观察站要向地震局提交季度观测记录汇总。如遇到可能的地震异常情况,当天就需及时向地震局汇报。此外,还在市野生动物园建立了“动物与地震”科普馆。

“当年聘请动物当‘地震观察员’,只是我们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部分。”市应急办监测预警处处长董吉孝告诉晶报记者,针对深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毗邻港澳、社会敏感度较高的特点,从2006年开始,深圳就开展了震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系统建设,在随后的3年中,对原特区2亿平方米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了普查,对14.5万栋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水、电、交通、通讯设施等)进行了易损性分析,预测了不同地震作用下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提出了防御地震灾害的措施和应急对策。

到目前为止,建成了梅林、蛇口、石岩、大鹏、坪地5个地震测震台站和5个流动测震台站,以及进行地震数据分析处理的地震监测中心,并与省地震局合作建成了罗湖、蛇口、龙华、观澜、福永、龙岗、大鹏7个强震台站,并实现了与省地震局数据互联互通。还计划在2020年前,在全市建成应急避难所共1111处,可安置人员400到600万人。目前已初步完成莲花山公园、荔枝公园两处应急避难所建设。市民政部门已经建立了一个面积约7500平方米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在救灾仓库中储存了帐篷、照明灯、发电机、棉被、毛毯等多种救灾物资。此外,我市还利用“慈善超市”,储存了一批衣、被、食品,当紧急救灾工作需要时,直接安排于救灾工作。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10/28/2928859_0.shtml
凤凰网资讯 > 大陆 > 正文
深圳探明三条地震断裂带 具有中强地震构造背景
2010年10月28日 13:09深圳新闻网-晶报
购房者鲜问“抗震级别”

10月18日,记者致电西丽一家楼盘售楼处,问到房屋抗震级别时,售楼小姐有些惊讶地说:“这个我还不清楚,我也没碰到过买房时问这个的人。”连日来,记者致电和暗访多家楼盘售楼处,发现情况大体都差不多,买房者极少有问抗震级别的,而卖房的也多数不清楚。只有一家高档楼盘的售楼小姐,跑去问过其经理后,才告诉记者:深圳楼盘的抗震标准为7级,而他们楼盘的则是8级,一般都会在售房合同中标注清楚。

“我看过不少楼盘,就看看地段、价格、户型、公共设施等,确实没想过还有抗震级别这个问题。”一位刚在某楼盘买下一套中小户型房子的女士向记者坦言。

“其实,汶川大地震刚过那会,深圳的买房人大多都先要问房子的抗震标准问题。”有过多年售楼经历,现已出任某楼盘售楼经理的赵小姐告诉记者,那段时间,看楼客大多不约而同地问:这个楼盘是什么建筑结构?能抗几级地震?哪堵墙装修时不能砸掉等等。当时深圳的一个网络调查显示,超过86%的市民在地震之后准备去了解房屋的建筑结构,超过50%的市民表示,房屋的抗震指数将对自己的购房起到“决定性作用”,超过90%的市民“愿意”或“在一定范围内愿意”购买建筑抗震指数更高的房屋。

“汶川地震刚过那阵儿,血淋淋的教训让人们下意识把抗震标准放在购房的重要位置。”赵小姐表示,但去年下半年以来至今,由于深圳房价在政府的调控政策下逆势上涨,不断攀高,人们的注意力便从对抗震标准的关注转移到对房价的恐慌性关注上,即我以后还能不能买得起房,还能不能买得到房,鲜有人关注房子抗震标准便不足为奇了。

据刘升礼介绍,深圳的城市建筑抗震标准是按照7度的抗震烈度来设计和施工的(重点生命线工程、学校、医院的等级还会提高一些)。“我要纠正前边那位售楼小姐的说法,抗震标准一般是指抗击地震的烈度,而不是震级,所以她所说的抗震标准不是7级,应为7度,别看‘级’和‘度’一字之差,内涵却是天地之差。”他说,按照国家抗震的相关要求,地震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要进行抗震设防,一些重点城市比如深圳的抗震标准为7度,在发生5.5级地震时可保无损;8度设防的则可抗6.1级地震,“北京市中国地震局大楼就是按8度抗震标准设计建造的”。

“很多售楼小姐和购房市民,‘度’、‘级’不分,把抗震烈度误为震级,这说明我们有必要加强地震常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刘升礼认为,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地震科普,将是深圳未来防震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记者了解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通过法规的手段,对避让地震断裂带,或者说地震断层进行了强制规定。早在1994年,美国就在《地震活断层划定法案》中,规定建筑物必须远离活断层。同时,根据建筑物在新的地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日本等国家的经验,美国也会及时对现有的建筑抗震规范进行修正,并确保执行。北京市也有专家呼吁尽快立法禁止在地震断裂带,或地震断层进行重大工程建设,因为这是目前对付震灾最有效的手段。

记者了解到,我市有关部门将对三条断裂带和我市的其它断裂带的活动性、危害性及其地震危险性,开展进一步的探测、监测、研究、论证。对于甄别为地震断裂带(地震活断层)的,就要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其不利影响。

记者调查中还了解到,2008年5月,山东就规定建中小学必须避开地震断裂带。今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布,今后宁夏严禁在地震断裂带上新建大型居民区、学校、医院以及重要基础设施。深圳是不是也有必要制定类似规定呢?刘升礼表示,深圳与其它地区的地质及地震潜在危害的情况不尽相同,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严密科学的论证后再做决定。但刘升礼承认,如果不把建筑物建在地震断裂带上,不管地震的发生是否有预报,都可大幅度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近年来深圳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应该加强地震知识的普及,只有地震知识普及了,防震减灾才能在公众内心深处引起真正的重视。”刘升礼说,只有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增强了,掌握更多逃生技巧,在地震来临时,才能获得更多生存希望。“很多市民购房时,对抗震标准‘度’、‘级’不分,说明我们的地震科普工作还任重道远。”

横岗一罗湖断裂

深圳断裂带的主干断裂

在目标区内,横岗一罗湖断裂自东北向西南经过坪山、炳坑水库、铜锣径水库、横岗、新田、深圳水库进入深圳市区。以深圳水库为界,大致可把横岗一罗湖断裂分成东北段和西南段。其中东北段自北向南又可分成平行相间的三条断裂,依次是鸯禾嶂一横岗一罗湖断裂、清风岭一烂寨顶断裂和炮台山一横岗头断裂。

莲塘断裂

分为南北两支

北支福田断裂自铜锣径一带往西南经福田、老虎坳、牛屎凹至蛇地坑一带。南支亦叫田螺坑断裂,由福田南一带起向西南延伸,经过盐田坳、西坑、高坳东、田螺坑、求水岭、莲塘、西岭下村、罗芳村然后进入香港地区。目标区长约16公里。

温塘一观澜断裂

可分西支和东支断裂

二者近于平行展布西支断裂起自深圳水库,往北西经求水山、大芬、贵坑至秀峰工业城一带,全长约10km。东支断裂东南起自新平村、经沙湾、下李朗、山塘、菠萝凹、南蛇塘、观澜镇至凹背围,目标区内全长约24km。

以上资料及断裂带示意图源自公开出版的清华大学CNKI系列数据库浙江大学余成华博士论文《深圳市断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研究》(2010年6月完成)。该文作者现供职于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地质研究所,从事防灾减灾和环境地质相关工作,2006年一2008年曾参与深圳市防震减灾“十五”计划重点项目“深圳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10/28/2928859_1.shtml

    中强地震频发和潮汐组合:关注地震的统计特征
                   杨学祥

2010年10月8日为日月大潮,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7度,6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与潮汐组合对应,10月6日3.3 级地震发生在吉尔吉斯斯坦、4.5 级地震发生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4.3 级地震发生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兴文县交界,7日3.4 和4.4 级地震发生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8日3.7 级地震发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6.4 和6.1级地震发生在安德烈亚诺夫群岛附近海域、6.2 级地震发生在印尼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3.6 级地震发生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地震频发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统计对应性。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2005年3月29日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两次8.5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强震频发已经成为事实。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1】。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0-201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100-200m海水层变为两极2000m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20世纪4次9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1952-1964年特大地震首发年滞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首发年5年,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特大地震滞后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4年,按此数字特征,2010、2014、2018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和地球自转也有准四年周期。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2】。

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第一次验证了特大地震的活动规律,这一规律还需更多数据的验证【3】。

中国首席地震预报专家孙世鋐最近指出,我觉得根据过去100年的地震历史的资料的分析,现在这个状态有可能进入一个地球的地震频发的这么一个时代。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100年前60年,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是7次,也就是从1964年的阿拉斯加8.5级地震以后,在之后的四五十年里面,全球就没有发生一次8.5级地震,就是说显示出来,这种强地震,尤其是特大地震,它是在某些时代发生,某些时代相对比较平静。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已经变为地震专家的共识。

值得关注的统计特征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中间10年中国东部开始出现7级以上地震。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0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和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进入中间10年后,特别是在后10年,应加强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监测。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发表于 2010-4-11 11:31:22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914

2.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3.  杨学祥,杨冬红.  智利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今后我们的任务. 发表于 2010-3-3 7:17:40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9148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1095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227  
 

表1  中国1947-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7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

 发震 时间   震级  震中参考地名   

1947-03-17   7.70   青海达日南
1947-07-29   7.70   西藏朗县东南
1947-09-27   7.40   台湾宜兰东海
1948-03-03   7.20   南海东沙群岛
1948-05-25   7.30   四川理塘
1949-02-24   7.25   新疆库车东北
1950-02-03   7.00   云南勐海西南
1950-08-15   8.60   西藏察隅、墨脱
1951-10-22   7.25   台湾凤林
1951-10-22   7.10   台湾凤林
1951-10-22   7.10   台湾凤林
1951-11-18   8.00   西藏当雄
1951-11-25   7.50   台湾台东东北海
1951-11-25   7.30   台湾大港口
1952-08-18   7.50   西藏当雄
1954-02-11   7.25   甘肃山丹东北
1954-07-31   7.00   内蒙腾格里沙漠
1955-04-14   7.50   四川康定折多塘
1955-04-15   7.00   新疆乌恰西
1955-04-15   7.00   新疆乌恰西
1957-01-03   7.00   黑龙江东宁西南
1957-02-24   7.20   台湾花莲
1958-03-11   7.00   台湾赤尾屿南海
1959-04-27   7.50   台湾宜兰东海-4-24
1959-08-15   7.00   台湾恒春东北
1963-02-13   7.00   台湾宜兰东南海
1963-04-19   7.00   青海阿兰湖附近
1964-01-18   7.00   台湾台南东南
1966-03-13   7.80   台湾花莲东北海
1966-03-22   7.20   河北宁晋东南
1969-07-18   7.40   渤海
1970-01-05   7.80   云南通海
1972-01-04   7.20   台湾火烧岛东南
1972-01-25   8.00   台湾火烧岛东海
1972-01-25   7.60   台湾新港东
1972-04-24   7.30   台湾花莲南海
1973-02-06   7.60   四川炉霍附近
1973-07-14   7.30   西藏亦基台错
1973-09-29   7.70   吉林珲春东南
1974-05-11   7.10   云南大关、永善
1974-07-05   7.10   新疆巴里坤东北
1974-08-11   7.30   新疆乌洽西南
1975-02-04   7.30   辽宁海城南
1975-03-23   7.00   台湾火烧岛东
1976-05-29   7.30   云南龙陵
1976-05-29   7.40   云南龙陵
1976-07-28   7.80   河北唐山
1976-07-28   7.10   河北滦县
1976-08-16   7.20   四川松潘平武间
1976-08-23   7.20   四川松潘平武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78171.html

上一篇:巴基斯坦西北部发生5.7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下一篇:韩学者再提长白山火山喷发:否定结论需证据支持
收藏 IP: .*| 热度|

3 鲍得海 赫英 赵莹莹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