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有650多种毒蛇,其中300种毒力较强。据资料介绍:海里最毒的蛇是贝氏海蛇;湖里最毒的蛇是虎蛇,它的一剂毒汁能杀死300只山羊;陆上最毒的蛇是产于亚洲的眼镜王蛇和产于非洲的“曼巴蛇”。被这两种毒蛇咬伤后,如果抢救不及时,治疗不得法,多在几十分钟内死亡,重者有3分钟致死的记载。据估计,世界上每年有4—5万人被蛇咬死,仅亚洲每年就有3万多人死于蛇咬伤。随着更多的土地被耕种,蛇伤致死还会增加。
生活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细鳞蛇,它身长2米,呈灰色,性情温和,外貌没有任何独特之外,但是它的毒汁却是奇特的,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比响尾蛇大300倍,比眼镜蛇大20倍。并且它所积蓄的毒汁的量也是其它蛇所不及的。
在非洲及亚洲东南部有一种会喷毒的眼镜蛇叫喷沫眼镜蛇,它不仅具有长而尖的毒牙,而且还能从嘴中喷射出毒液,使入侵者还没有接近目标即丧失视觉甚至死亡。这种蛇的毒液能喷到2—3米开外的猎物身上,而毒液喷射的目标往往是猎物的眼睛、鼻孔和口腔。当眼镜蛇攻击对手时,首先是皮兜撑开,身体竖起,然后嘴巴张大,毒液一旦喷到人的眼睛里,虽不致于丧命,但眼睛马上就会红肿、充血,视网膜也会随之损伤模糊,有时还会导致暂时性失明或永久性失明,同时伴有强烈的刺痛感。
会喷毒的眼镜蛇的毒牙结构和普通眼镜蛇的毒牙结构截然不同。普通眼镜蛇的毒液槽口开在牙齿尖上,而喷毒液眼镜蛇的毒液槽口更贴近毒牙基部,槽口呈圆形。喷毒时,它会压缩毒囊附近的肌肉,毒液顺着毒腺导管以1.5个大气压力从槽口射出。为了使毒液连续射出,在喷毒期间,眼镜蛇会屏住呼吸,尽全力射毒。眼镜蛇喷射一次毒,就能在对方身上留下3.7—6.8毫升的毒液。更有趣的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极度刺激眼镜蛇,能使它连续喷毒28次,而前3次的射程最大,射毒液量也最多。眼镜蛇从张嘴射毒到射毒完毕,只需要短短的0.07秒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被攻击者连眨眼都来不及,更谈不上躲避了。况且,眼镜蛇喷射出去的毒液一旦击中目标,其毒效发作又十分迅速,如不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种攻击模式使得它能避免与对手近身肉搏和接触,无疑是一种更加安全的自卫方式。这种有效的攻击方法,眼镜蛇只用于对付敌人,从不用于它要捕食的猎物身上。不过这种方法在遇上同为蛇类的敌手时,就完全不起作用了。因为蛇的眼球上覆盖了一层透明鳞片,能保护其眼睛免受对方喷射毒液带来的伤害。
蛇毒的毒性成份是复杂的混合物,不同蛇种排出不同组分和性质的蛇毒。被不同的蛇咬伤,中毒的反应是不同的,治疗的措施也是不同的。这是因为蛇毒成份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所有蛇毒均含磷脂酶A2——使红细胞破裂,引起溶血。我国所分布的毒蛇蛇毒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1、神经毒类,主要是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蛇毒。被这些蛇咬伤后,使神经传导阻滞。一般伤口不红、不肿、不痛、不出血,仅有微痒与麻木感,很容易让人大意,一般咬伤后1—3小时出现全身症状,一旦发作就急骤发展,难于控制,抢救不及时往往因呼吸神经麻痹而死亡。
2、血循毒类,主要是蝮蛇、蝰蛇、尖吻蝮、竹叶青、烙铁头等蛇毒。被这些蛇咬伤后,蛇毒中的蛋白水解酶引起机体出血,组织坏死,局部疼痛难以忍受,伤口周围迅速肿胀,水、血泡较多,潜伏期短,病势发展快,危险期较长,常有伤肢萎缩等后遗症。
3、混合毒类,主要是眼镜蛇、眼镜王蛇等蛇毒。被这些蛇咬伤后,蛇毒破坏红细胞及损害组织细胞。伤口疼痛及麻木既有神经毒的现象,又有血循毒的症状,病势发展快,危险性较大,主要死于呼吸神经麻痹和循环衰竭。
眼镜王蛇(网上图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